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浅析

2021-02-12 02:19:44王小军张修社胡小全韩春雷
现代导航 2021年6期
关键词:互操作性马赛克异构

王小军,张修社,胡小全,韩春雷

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浅析

王小军,张修社,胡小全,韩春雷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西安 710068)

针对美军马赛克战中杀伤链/网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问题,对互操作性的概念包括互操作性定义、技术互操作性框架和互操作性等级模型等进行了阐述,并对可动态重构杀伤链的分布式结构、其互操作性内涵以及其非传统互操作性——松散耦合器及其范例实现等进行了分析,旨在解读杀伤链/网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内在机理,加深对美军马赛克战概念中杀伤链/网的动态重构的理解。

互操作性;杀伤链;动态重构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次局部战争表明,要打赢高科技的局部战争,必将是多军兵种的联合作战。而联合作战就要求各军种的作战指挥体系由封闭的“烟囱”式转变成为扁平化、开放式,即要求各类电子信息系统均达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性。因此,21世纪初,美国国防部开始全面建设以互操作性为目的的网络中心战能力,提出《2020联合构想》,以实现未来作为夺取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的联合作战能力,并认为系统的互操作性是有效开展联合作战的基础[1],要求各类电子信息系统遵循通用接口标准以实现异构集成。

2019年,美军在联合作战中引入“多域”和“跨域”元素,推出联合全域作战(Joint All-Domain Operation,JADO)概念,并相继提出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Joint All-Domain Command and Control,JADC2)构建计划,为各种新兴作战概念如“马赛克战”提供实践平台,以验证诸如自适应跨域杀伤网(Adapting Cross-Domain Kill-Webs,ACK)、解构/重构(Decomp/Recomp)等项目的效能[2]。由于“马赛克战”、联合全域作战等新兴作战概念均依赖与异构平台的高效互连,增强跨系统的连接性和互操作性同样将成为这些作战概念的关键赋能器。普遍公认的方法仍然是利用一个被称之为“共同标准”的概念,即一种使所有系统都能进行通信的标准化技术基线。然而,通用标准不是实现JADC2所需要信息共享的唯一方法,甚至不是最佳的技术路线[3]。原因是:首先,临时制定一个标准并希望所有现有系统都遵守贯彻这一标准恐不现实,而且成本高昂;其次,随着技术的发展,遵循既定的标准将会阻碍未来武器系统采用最新的数据交换技术。另外,在竞争或拒止的环境中,不太可能有足够的带宽将所有的数据分发到涉及作战的每个系统和平台,同时很大一部分数据与大多数用户无直接关系。因此制定一种能够确定谁需要获得什么信息,并具有灵活、高效的转换和互连能力而非统一通用的架构,成为未来研究互操作性的一个重点。

美国MITRE公司提出的“松散耦合器”是一种解决方案[4-5],与通用或完全的互操作性相反,“松散耦合器”涉及跨不同用户交换少量结构化、高影响因素的信息。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于需要连接尽可能多的各种异构系统所构成的分布式网络,其中每个参与系统均可利用“耦合”消息中的核心数据。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减轻数据传输系统的负担,提高了灵活性和效率,以轻量级的方式实现广泛的互操作性。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的体系集成技术及试验项目(System of Systems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Experimentation, SoSITE)研发的异构电子系统体系技术集成工具链(System-of-systems Technology Integration Tool Chain for Heterogeneous Electronic Systems, STITCHES),就是类似“松散耦合器”方案的一种实践。2018年6月,SoSITE项目成功完成多域的组网飞行试验,证明STITCHES在各系统间共享数据的能力,以及地面站、飞行台、C-12飞机和试验飞机之间的互操作性。STITCHES提供的这些工具可按需构建软件接口,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分布式火力控制的机器对机器的通信。它是一个纯软件工具,专门用于通过在系统之间自动生成极低延迟和高吞吐量中间件来快速集成跨各作战域的异构系统,具备以下优点:一是无需改造硬件或破坏现有软件系统;二是不强制使用通用接口标准,与之相反,它针对现有的部署能力可快速创建所需的链接;三是无需系统升级即可实现系统间互操作。

基于上述既要具有灵活、高效的转换和互连能力,又非统一通用架构的互操作性问题,本文针对新兴作战概念的杀伤链/网等动态重构,也就是相关跨域分布式异构系统的互操作性,就其内涵、框架等内容做出分析。

1 互操作性概念

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概念最初起源于军事情报领域。美军首先提出C4(Command and Control、Communication、Computer)概念,形成了电子信息系统雏形。在该系统中,情报信息按照最有效的路径和最准确的方式,从源头起始直至信息使用者,实时或准实时产生一连串预定效果,这种多米诺骨牌似的“一个动作导致相关动作发生”的联动机制,称为互操作。当一个系统具备这种互操作能力时,可以实现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工作协同等,以解决分布式异构系统整合问题。多军兵种联合作战使得军事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各军事强国均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制订了有关互操作的战略规划,推行了一系列通用技术标准等。当前,美军对互操作性研究较为全面,为实现互操作性相继建立了体系结构开发标准,如2001年的《联合技术体系结构4.0》(JTA4.0)以及2009年的《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2.0》(DoDAF2.0)等,以促进跨系统的互操作以及体系结构间的兼容。这些支撑互操作性的体系框架是美国国防部各信息系统实现无缝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基础,成为实现《2020联合构想》的关键因素[6-8]。美国军事互操作发展历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美国军事互操作性发展历程

1.1 互操作性定义

系统互操作性的内涵在不同场景下和不同组织中有着很大不同,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准确的定义。而在信息系统领域,互操作性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由于应用场景的变化和技术手段的发展,互操作性的概念及范畴也不断演化。下面例举三种定义:

(1)IEEE标准化术语:互操作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或系统组件交换并使用所交换信息的能力[9]。

(2)美国国防部2001年定义:互操作性是指系统、单元或武器之间相互提供和接受服务,使他们能够有效共同运作的能力[10]。

(3)我国国军标定义:互操作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应用之间交换信息并相互利用所交换信息的能力[11]。

综合上述定义,可以得出互操作性概念的三个本质特征:一是互操作性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之间;二是系统间能够交换信息;三是系统间能够利用所交换的信息有效协同运作。

在很多文献上可以看到,互操作性还可以被分为组织互操作性和技术互操作性两个层面[12-13]。在组织层面上可解释为:一是在使用方面,系统在战略理念、条令条例及作战经验等约束下与协作方之间有效建立、管理和改进协作关系,并基于信息交互技术开展协作以产生作战效能;二是在构建方面建立一个唯一的中央权威的领导与协调机构,负责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规范系统的开发,降低系统间的异构性,为技术层面上解决互操作性问题扫清人为因素障碍。因此也有文献提出的项目性、构建性和使用性互操作性定义,与此相类似。组织互操作性会带来的问题:一是过去在系统部署后才提出互操作性,现在提前要求各系统相互关联,那么为了实现互操作性,一些系统必须折衷而降低能力;二是从系统的研制开始到部署,不可能让用户全过程参与以发挥积极作用,因而许多互操作性问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在技术层面上可解释为,充分考虑构成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数据、接口等方面,通过建立服务共享空间和数据共享空间,提高服务和数据的可见性和可访问性。本文主要围绕技术互操作性问题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和阐述。

1.2 技术互操作性框架

为了便于理解技术互操作性,此处结合“概念互操作性等级模型”(Levels of Conceptual Interoperability Model,LCIM),在C4ISR通用开放式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构建的技术互操作性框架,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基础资源层主要是构建物理连接的通信网络,解决系统的互连和比特流交换问题,在LCIM中可对等于技术级互操作。计算服务层主要是构建一个公共计算环境,为系统互通中基于普适性应用计算提供基础服务。

图2 依据概念互操作性等级构建的技术互操作性框架

具有开放性系统架构、系统即插即用标准协议接口,使上层应用不依赖硬件。此层可对等于语法级互操作。公共服务层实现系统互通的信息共享和表示,为公共应用而非具体应用提供基础服务。该层可对等于语义级互操作。类中间件实现新旧系统之间兼容性和互操作,提供相互之间的数据转换等。它是一个可对等于语义级互操作的简便路径,例如SoSITE项目中STITCHES工具链所生成的。专用服务层实现信息适用性定义明确的系统特定应用,如指挥控制与决策、统一态势生成等。可对等于规划级互操作。使命应用层实现感知系统、指控系统和武器系统等各种异构系统管理后形成的各种使命应用,可对等概念级互操作。数据共享环境为系统提供数据管理、数据访问如发布/订阅机制等,支撑计算服务层、公共服务层、类中间件和专用服务层。

该技术互操作性框架在实现开放、异构系统之间的层级互联、信息互通和服务互融方面存在三个技术特点,一是在对系统体系结构进行分层的基础上,应当保证横向对等层交互的开放性,即协议的交互;二是基于网络面向使命能力的互操作体系结构,应当保证纵向上下相邻层的交互,即服务的交互;三是互操作框架的每一层都为上层提供标准构件,需借鉴软件体系结构方法来实现构件之间的交互关系,即横向协议交互和纵向服务交互[14]。

1.3 信息系统互操作性等级(LISI)及其模型

1993年,美军初步确立了系统互操作性等级的概念和模型。1997年开发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互操作性等级(Levels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teroperability,LISI)[15]。1998年,美国国防部C4ISR体系结构工作组就LISI规定了信息系统互操作性评估模型和互操作性评估过程,为便于确定互操作性需求,评估现有系统的互操作性等级,以及为系统向更高级别的互操作性等级迁移提供公共参考框架和技术指导,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系统互操作性参考模型

注:PAID分别是指规程、应用、基础设施和数据四个属性

1.4 概念互操作性等级模型(LCIM)

2003年,Tolk等人提出了改进的LCIM,将原概念域的七层互操作性等级模型改进为六层[9],如表2所示。

表2 六层概念互操作性等级模型

2 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

2.1 可动态重构的杀伤链的分布式结构

近几年来,美军提出了新型作战概念——马赛克战。在其体系架构中,包含ACK、解构/重构等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一是将用于马赛克战的有人/无人平台功能组件进行解聚(Disaggregation),二是高速重组(Interweave Effects)这些来自全域的有人/无人平台异构能力,旨在支撑马赛克战的快速、可伸缩、自适应的联合多域杀伤力的形成。传统的任务系统如传感器、武器、电子战系统等均被认为是杀伤链/网中的要素或马赛克块[16]。马赛克战属于典型的分布式作战,在功能要素重组层面,是通过大量低成本系统(感知、决策、行动单元)的灵活、动态、多样化、自适应组合,按需形成预期效能。因此,这种动态重构的异构能力是马赛克战分布式作战体系结构特性和自适应杀伤链/网构建的关键,而在此基础上,其互操作性是决定杀伤链/网中功能要素之间协同效能的重要因素。

可动态重构的杀伤链的分布式结构与预先定义构成的静态结构区别较大,在实现互操作性时,存在以下四个需要克服的特性:一是非控制性,马赛克战的基础是一个多链的、无中心分散型网络结构,具有分布式特点的网上信息资源处于一种无中心控制的动态无序状态;二是非均衡性,ACK中的构成功能要素、组件或有人/无人平台的专业性质和建制是跨域动态聚合的,分布差异大,数量和质量差别也很大;三是异构性,支撑ACK的网上作战信息资源为非统一体系和非结构化的,更新率不一;四是自主性,随着功能要素自身智能化的提升,ACK网络上的每个功能要素均成为智能体,具有独立自主的作战能力,对各自内部信息可以自行运行、管理和维护。

可以看出,马赛克战的分布式结构中包含具有一定规模的多个信息系统,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任意两者能够进行通信、存取相关资源、远程执行指令、交互和协同动作等,也就是须达到一定的互操作性,其中最大的难点是这些信息系统的异构性。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和智能化应用的深入,无人装备的自主性越来越强,这种异构性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剧信息系统之间资源共享的复杂程度。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同构是相对的,而异构则是绝对的[17]。同时,这个异构性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利用异构性可以增强系统的专有或特殊功能,抑制异构性则可以增强系统的互操作性。因而基于马赛克战弹性网络的杀伤链/网的动态重构中无处不存在异构性,并不会因此降低无人装备的智能化程度或减缓其自主性的发展进程,相反,利用这些功能要素个体行为智能化,借助智能体(Agent)概念,应用多智能体技术,可以提高其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更好地实现异构系统协同和互操作性[18]。

除了异构性外,分布式结构还可以用各种系统之系统功能要素或组件之间的松、紧耦合来表示。体系间的松紧耦合如图3所示。图3中系统用圆圈表示,系统提供的服务或功能如构成杀伤链的感知s、指挥决策c和打击要素e等马赛克块用六边形表示,紧耦合用实线表示,松耦合用虚线表示。

图3 体系间的松紧耦合示意图

其中紧耦合的系统其不同组件和功能要素之间的接口仅与自身实现的功能和结构紧密相关。如果需要与其他系统的组件或功能要素相关联,重构成为新的功能时,这个局部系统内部的某一部分的改变或调整,会因为各种紧耦合关系引起其他部分甚至整个功能的修改,这样的系统之系统架构非常脆弱,不利于体系中的各系统之间进行互操作。

因此,结合美军互操作性发展新动向,跨域动态可重构杀伤链结构的本质是:一种分布式异构的、各系统功能要素间非完全松耦合的,能够自主确定谁需要获得什么信息的多智能体的,并具有灵活、高效的转换和互连能力而非统一通用的架构。

2.2 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内涵

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内涵比较丰富,一方面,参考通用的互操作性概念,不仅涵盖低层的系统互联、互通层次的互操作性,更强调体系中各系统服务和应用的交换,即高层作战层面的互操作性,即前述的组织互操作性,以及技术互操作性中定义的第5级——概念级互操作性。根据国内文献对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定义[19],“互联”对应于技术互操作性中定义的第1级技术级互操作性,“互通”则对应于技术互操作性中定义的第2~4级互操作性。高层互操作由低层互操作支持,尤其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杀伤链动态重构互操作如图4所示。

图4 杀伤链动态重构互操作示意图

另一方面,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强调对跨域联合行动的支持,而不依赖于系统(包括人员等),在端到端的基础上相互作用,因而其互操作性的实现意味着要同时具备传统的标准定义、任务驱动及信息保障等,又与作战概念、场景、策略、方法和进程等密切相关[20]。由于所有的服务或功能要素之间都存在着交叉,所以其具体互操作性的内涵描述根据具体的使命应用而有所不同。底层互操作性的根本目标是获得高层互操作性。在每个层次上均须考虑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任务框架下的实现方式。根据跨域动态可重构杀伤链结构的特点,其底层互操作性主要是在高层互操作性需求的基础上,如何按需动态产生传感器比特信息,传送网络中比特信息,在计算机中处理比特信息,并用比特信息控制武器系统。多个组成杀伤链/网的组件或功能要素或信息系统之间要实现互操作,必须能够按照重构的“通道”交换相关的比特流,而非全网分发共享,并根据预先的定义翻译这些比特流。

再一方面,应当摒弃代价高昂的统一通用标准框架,原则上可以根据这种跨不同用户交换少量结构化、高影响因素信息,以及将紧耦合系统松散化的需求,设计建立异构系统的智能接口,取消异构系统间的直接交互,由该智能接口完成相应服务调用和相应数据提取。

2.3 非传统互操作性——松散耦合器

这是一种无需采用通用标准框架的异构系统互操作模式,类似于IT行业面向服务的Web Service 技术。Web Service是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的模块组件,遵循特定的技术规范,在一个简单的可共同操作的消息收发框架下,能与其他兼容的组件进行交互操作,换言之,就是将不同编程语言、平台或内部协议的应用程序封装成Web应用程序,被远程同样封装的其他应用功能调用。

松散耦合器(Loose Couplers)实现异构系统互操作性,首先应遵循一套异构系统接入的技术规范,包括数据交换规范和安全控制规范等,以及类似于能够通过Web调用的API,即杀伤链跨域动态重构中各组件或功能要素之间进行交互操作的接口规范等。其次是基于作战任务产生不同用户之间交换的最少量结构化高价值核心数据,最大程度减轻数据传送系统的负担。以放弃数据丰富性为代价换得灵活性和效率,并在规模化作战条件下可以接入更多的系统。以松散耦合器实现异构系统互操作性原理示意图如图5所示。

图5 异构系统松散耦合器原理示意图

当分布式异构系统通过松散耦合器方法重新构造后,服务的请求者和提供者之间高度解耦。这种松耦合的系统不仅能够灵活地适应变化,当某个服务的内部结构及其实现发生改变时,也不会影响其他服务,这种全新的体系结构导致系统之间交互的隔阂被彻底消除,非常有利于系统间的互操作。

图3所示的包含有紧耦合异构系统的体系结构当中应用松散耦合器后,原松耦合系统保持不变,原紧耦合的系统(实线所连马赛克块)均变为松耦合系统(点画线所圈的马赛克块),组件、服务或功能要素之间呈松耦合状态,即成为一个服务可互操作的网络,如图6所示。图6中实、虚闭合曲线表示所圈入的服务或功能要素之间进行互操作,动态重构杀伤链/网的过程。

图6 组件或功能要素可互操作的杀伤链/网

同时,鉴于多Agent技术在异构通信方面的优势,也可通过设计智能接口来实现各组件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该接口作为整个松散耦合系统的核心处理单元,负责提供动态重构通道的关键信息服务,实现杀伤链/网中协同用户的数据同步和并发控制。

2.4 范例STITCHES

近几年,美国DARPA通过STITCHES项目推动JADC2的发展,声称STITCHES能够连接几十年前建立的不同平台去实现互操作性与数据共享,就是一个“松散耦合器”实践的范例。STITCHES实际上是一个能产生互操作性的工具链,它能够针对每一个内部机器—机器接口高度耦合、各组件之间互不兼容的平台,自动产生消息翻译程序和“缝合”代码。对系统软件进行修改并加载所生成的代码后,外部新的系统就可以与现有组件之间,以及现有的相同规格、不同版本的组件之间进行互操作,实现STITCHES兼容性。图7是一个具有增量标准的STITCHES与本地消息标准、全球开放式标准分别经多次消息转换实现互操作性的对比示意图。

从图7可以看出,在a)本地或局域的消息标准中,需要进行2次标准转换才得以实现互操作性,效率较低,但灵活性高,增加新消息较为容易。在b)全球开放式标准中,仅需要进行次转换(转换为全球标准或自全球标准转换而来),效率高,但灵活性低,增加新消息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在c)增量标准(STITCHES)中,实现互操作性只需进行次标准转换,效率高,灵活性也高,很容易增加新消息。

图7 STITCHES互操作性与其他标准对比示意图

STITCHES工具链的原理是能够自动产生两种主要功能:一个是消息的翻译,即通过应用图论和范畴论方法构建一个基于图的数据库(其中消息均被转换成其他语义的等价消息),并利用其来实现翻译功能。另一个是数据流的控制,即针对分布式系统中的有状态和无状态处理机制的数据传送,通过执行路由功能、数据同步、信息宿源分离以及其他类型数据控制来实现。

STITCHES项目已经过了数十次演示,演示中STITCHES自动生成的代码遵循预定义格式,并以机器可读格式进行特征化,跨非标准接口实现系统间完全互操作性。这个方案成本低,部署时间短,取得DARPA预期效果。

2.5 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实现分析

(1)可动态重构的杀伤链要求将用于马赛克战的有人/无人平台功能组件进行“解聚”,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将聚合在同一物理平台上的功能组件或要素分离开来,形成多个成本更低的物理平台;二是将聚合在同一物理平台上紧耦合的功能组件或要素进行解耦,或称“解除绑定关系”,使得解耦后的传感器、指控或武器可以服务于其他平台。这两层含义均意味着将体系中紧耦合系统改变为松耦合系统,以便于实现互操作性。

(2)从松散耦合器解决方案的提出到SoSITE项目对STITCHES工具链的演示,表明对于美军既要兼顾非开放式的旧体系又要实施开放式新体系架构,即要实现智能技术开发的新功能组件与现(原)有功能组件之间、或相同规格不同版本之间进行互操作。在高层的JADC2计划中制定并采用一个通用标准恐不现实且成本高昂,也不是最佳技术路线。同时,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遵循既定标准将会阻碍未来武器系统采用更新、更先进的数据交换技术。因此,需要一种具有灵活、高效的转换和互连能力,而其规范标准又与通用或完全的互操作性相反的实现互操作性的途径。

综上所述,摒弃代价高昂的统一通用标准框架,针对这种具有杀伤链重构特征的紧耦合系统松散化、跨域功能要素之间交换少量结构化、高影响因素信息的需求,设计建立类似于“松散耦合器”技术的异构系统智能封装接口,完成相应服务调用和相应数据提取,以取代异构非开放式系统间的直接交互。这可能是目前可动态重构杀伤链分布式异构体系下,现有松、紧耦合的功能组件与未来规模化多智能体功能组件之间实现互操作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3 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评价

无论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的定义、内涵如何变化,是采用统一通用标准框架,还是采用非传统的异构系统接入方法等,只是其互操作性实现方式的不同,达到分布式异构系统互操作性的目标没有变化,互操作性通用定义以及互操作性等级模型也不会随之改变。对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的评价仍然可以对照互操作性通用的等级模型来进行。

互操作性的评价更多涉及互操作性测试与验证模型,如就绪网络关键性能参数(Net Ready Key Performance Parameter,NRKPP)等、互操作性使用测试计划、互操作性测试准则、互操作性数据采集以及互操作性验证状况。NRKPP是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指示(CJCSI)6212.01F规定的用于分析、确定和描述互操作性要求,以及提出试验策略以评估互操作性要求,包括评估信息需求、信息及时性、网络安全、互操作性和保障性以及信息的技术交换需要的各项属性。依据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确认互操作性的验证状况,与通用的验证方法一样,可分为标准一致性验证、联合系统互操作性测试验证、特定的接口验证、特定的互操作性测试验证、非验证和互操作性评估等六个状况[21],如表3所示。

表3 互操作性验证状况描述

表3所列的互操作性状况是美军的一系列互操作性验证的方法与流程的最终结果。互操作性等级的评估主要依据LISI等级模型,也可利用LCIM模型、组织互操作性成熟度模型(Organization Interoperability Model,OIM)、联合互操作性等级模型(Levels of Coalition Interoperability,LCI)等来评估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等级。

4 结论

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实质是解决分布式异构的、各系统功能组件或要素之间非完全松耦合的互操作性问题,其内涵和特点是采用灵活、高效转换和互连能力的低成本而非统一通用标准架构,可针对杀伤链重构特征以“智能接口”方式进行结构化关键数据的自主交换,并完成相应功能组件和要素之间的服务调用。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的实现主要体现在技术互操作性上,而同时基于技术互操作性,在条令条例及作战经验等约束下,根据应用使命和预期作战效能来有效运用协同关系,以获得高层组织互操作性。

本文针对美军马赛克战中杀伤链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问题,对互操作性的概念包括互操作性定义、技术互操作性框架和互操作性等级模型等进行了阐述,并对可动态重构杀伤链的分布式结构、其互操作性内涵以及其非传统互操作性—松散耦合器及其范例实现等进行了分析,旨在解读杀伤链/网可动态重构中的互操作性内在机理,对美军马赛克战概念中功能组件或要素的“解聚”,以及杀伤链/网的动态重构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并冀望对未来全域自主协同作战体系的研究和构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H H Shelton. Joint Vision 2020[R].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June 2000:8.

[2] 庞娟. 美军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发展分析[R]. 海鹰资讯, 2021.

[3] 远望智库技术预警中心. 书香慧言编译. 美专家建议用STITCHES实现战场信息快速共享[R]. 战略前沿技术, 2021.

[4]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三十年后编译. 如何实现“全域联合指挥与控制”:对现有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缺陷的反思[R]. 军鹰资讯,2020.

[5] 远望智库技术预警中心,书香慧言编译. 米特公司为美军发展“联合全域指控”能力出谋划策[R]. 战略前沿技术,2020.

[6] 罗群. 面向现代联合作战的电子信息系统互操作[J]. 现代雷达,2008(6).

[7] 李硕,方芳,拜丽萍. 美军信息系统互操作性研究[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6(9).

[8] 张劭阳,张在龙,吴倩. 互操作:概念、架构与评价体系综述[J]. 网络空间安全,2017(12).

[9] 高阜乡,马超,欧有远.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互操作性测评研究综述[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14(1):19-25.

[10] 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 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 [EB/OL]. Http://www.dtic.mil/doctrine/ jel/new_pubs/ jp1_02. pdf . 2001.

[11] GJB/Z 144-2004. 指挥自动化系统互操作性等级及评估[S]. 2004.

[12] 禹明刚,王智学,朱卫星. C4ISR系统组织互操作性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12).

[13] 谢旭,刘晓铖,邱晓刚,等. C4ISR/M&S互操作性研究[J]. 2010,22(11):2532-2536.

[14] 伍江华,潘小群. C4ISR互操作框架及信息关系模型研究[J]. 2010,30(1):70-74.

[15] C4ISR Interoperability Working Group. Department of Defense Level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teroperability (LISI) [R]. Washington, 1998: 47-50.

[16] 王小军,张修社,胡小全,等. 基于杀伤链感知的动态可重构作战体系结构[J]. 现代导航,2020,11(4).

[17] 曾国荪,陈闳中. 探索信息系统的异构性问题[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19).

[18] 孙兴中,陈阳,郑家民,等. 异构系统协同性及方法研究[J]. 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9).

[19] 童志鹏.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现代战争的擎天柱[C].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20] 马东堂. 军事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研究[J].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9,31(4):12-14.

[21] 陈健军,王鹏,李国栋,等. 美军信息系统互操作性测试、验证与评估研究[J]. 国防科技,2016,37(5):60-64.

Brief Analysis of Interoperability in Dynamic Reconfigurable Kill Chain

WANG Xiaojun, ZHANG Xiushe, HU Xiaoquan, HAN Chunlei

For the question of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ACK in Mosaic Warfare, the concept of interoperability definition, technical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interoperability level model are accounted, and the distributed structure of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kill chain, its interoperability connotation and its nontraditional interoperability——loose couplers and its paradigm implementation are analyzed, be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principle of interoperability in ACK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and to deeply understand kill chains/ webs in the concept of mosaic warfare.

Interoperability; Kill Chain;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E712

A

1674-7976-(2021)-06-391-09

2021-10-15。

王小军(1962.02—),浙江丽水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智能控制技术。

猜你喜欢
互操作性马赛克异构
结合格式塔理论的马赛克包装图案设计及应用
包装工程(2023年18期)2023-09-27 09:21:32
军机维修保障互操作性评价技术研究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韩军武器系统互操作性现状及未来发展
轻兵器(2017年17期)2017-09-19 12:35:43
《马赛克》
ST NFC标签以优异性能和互操作性获得NFC Forum认证
赴美留学,这些会被“打马赛克”的东西别带了!
侨园(2016年5期)2016-12-01 05:23:49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
电信科学(2016年11期)2016-11-23 05:07:56
西门子与欧特克达成协议以提高双方软件互操作性
智能制造(2016年2期)2016-05-25 14:54:11
LTE异构网技术与组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