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地轴 编辑/吴冠宇
双“王 城”记
文/童地轴 编辑/吴冠宇
相较于温莎城堡的古老和浪漫,白金汉宫则显得年轻雍容了很多。前者从文艺复兴时期走来,带着专属那个“黄金时代”的浪漫和热情,而后者则烙印着“日不落帝国”的强盛与繁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金汉宫更像是王室的行宫,是行使国家权力的地方,而温莎城堡才是英国王室真正意义上的家。
对于满额皱纹
花冠和王冕算得了什么
那不过是五月的朝露
洒上枯死的花朵
第一次踏上英国的土地,就是在温莎停留了两个小时。
当天由于航班晚点,我们到达英国已是夜间8点多。为了要赶去威尔士首府卡迪夫参加会议,车刚驶出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就被告知先到温莎吃饭,然后直接前往卡迪夫。
温莎这个小镇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很早以前就读过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书中破落骑士福斯塔夫被那些中产妇女捉弄的狼狈相至今想起来都让人啼笑皆非。
当晚到达温莎后,匆忙用过晚餐,趁着再次出发前的间隙,一睹了这座小镇的夜色。
四月的英国,寒意依然。左手边,临街几栋不高的小楼,昏黄的街灯,让夜晚的街巷散发着暖暖的温情,空气中仿佛带着春天的气息和异国情调的花香。抬头远望,夜晚的天空一片暗蓝,如湖心的最深处。右手边,高大的城墙盘满爬山虎。远处,一个黝黑如巨人般的建筑在夜色中巍峨着,我想这一定是温莎城堡了,似乎还能隐约看见城堡的顶端指向星空,不言而喻着一份威严,与小镇温情浪漫的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寻不到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传奇。
左右环顾,小镇如一幅色彩丰富、色调温暖的西洋画。古典的欧式小楼沿街排列,随处走几步,都能拍下一张好照片。街上酒吧、咖啡厅和餐厅的灯光令人目眩神迷,仿佛在这里可以充分体验英国式纸醉金迷的夜生活。
除了迷离闪烁的灯光,再没有丝毫的嘈杂声,没有车行,甚至没有人行。一弯弓月荡漾在浩瀚的暗蓝色天空中,一些些暖风洋溢着,让我们这些来自古老东方的游子在这个温情的西方小镇感受着时空的悠远和宁静,不去考虑那些来自世间的琐事,也忘却了旅途的疲劳和倦意。今晚,真的就想在这里住下来。
“走喽!”同伴的声音把我唤回。车,又一次扎进了黑暗而又明朗的英国夜色。
时隔数天后,我再次步入温莎,心情犹如这座小镇上空蔚蓝的天色一样,格外明朗。这次温莎之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去看看温莎“王城”。
温莎小镇,位于伯克郡的泰晤士河畔,参观温莎城堡必经这个小镇,于是,它成为了很多向往来到英国旅行的游人的必去之地。对于城堡无数的英国来说,温莎城堡是一定要看的,因为它和伦敦的白金汉宫一样,都是英国女王的主要宫殿。因此,温莎小镇也被叫做“王城”。
在去往城堡的路边斜坡上,几个穿着18世纪礼服的金发女孩挎着篮子向过往的游人露出温婉的笑靥。通过简短的交流,我得知这是一家传统摄影店用来招揽生意的“广告代言”。随着电子数码摄影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摄影业正在走向衰退。这些姑娘就是摄影店里的员工,她们向游人推介摄影服务,毫无强行招揽生意的意图,只是提着花篮善意地微笑着,介绍着,仿佛在夹道欢迎每位进入古堡的行者。
步入城堡大门,就见一位卫兵正踢着正步来回走动。无论是行进中,还是转身举枪时,卫兵都是一副严肃认真的姿态,在他的执勤岗位上从这头走到那头,重复着同一个动作,脚下的地面已经走出了一条明显的“道路”痕迹。这里的卫兵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或站立如柱,或来回正步走动。从他们的神情和肢体语言就可以感受到这座古堡历经近千年的风云变幻——他们严肃认真的模样一定是继承了这座古堡作为战争堡垒时就延续下来的安防传统。温莎城堡建于1070年,是11世纪时征服者威廉一世为防止英国人民反抗,在伦敦周围郊区建造的9座相互构成碉堡防线的大型城堡中最大的一座。1110年,英王亨利一世在这里举行朝觐仪式,从此,温莎古堡正式成为宫廷的活动场所。
上:温莎的一处草坪,生活之趣。 摄影/许英龙
下:温莎的英伦风情。 摄影/许英龙
上:温莎的夜。 摄影/许英龙
下:温莎,喂天鹅的人。 摄影/许英龙
在经过近千年的不断修整、扩建后,古堡才形成现在这样房屋上千间的规模。在这座古老的城堡里,每一个房间,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块地板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这里有拿破仑夫妇起居的房间;有悬挂着参加过滑铁卢战役将领们肖像的滑铁卢厅;有顶上缀满了骑士标识牌的宴会厅,有的标识牌因所属骑士犯下罪过等原因而被铲除了,变成了一块空白;还有一个大厅的地板,在1992年的一场大火里被烧焦了,之后被维修人员翻了个边继续使用……岁月在这座城堡的每个角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整个温莎城堡分为上部与下部,有着中世纪的建筑风格,上部是皇室活动的起居所,下部是教堂等公用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金汉宫更像是王室的行宫,是行使国家权力的地方,而温莎城堡才是英国王室真正意义上的家。穿行在城堡里,我想到了曾让整个英国朝野沸沸扬扬的爱德华八世向沃里斯·辛普森夫人的求婚。为了与心爱之人结婚,这位国王最终选择了退位并出走英伦,直至1972年去世后其灵柩才重返温莎城堡。这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传奇国王让温莎城堡增添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在温莎城堡中央的高岗上,耸立着一座12世纪建造的圆塔,是古代的炮垒,现在城垣上还设有古炮。后来乔治四世在其上增建了巍峨的冠顶部分,使之成为古堡内的最高建筑。温莎堡巨大豪华的宴会厅是王室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又因《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此举行了首场演出而使得这个大厅更加出名,成为游客们慕名而来的重要原因。1600年,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应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邀请来到城堡,并写出了著名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这个时候的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成熟期,通过这部作品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新兴市民的家庭生活搬上了舞台,生动幽默地描述了妇女们揭穿没落骑士福斯塔夫求爱骗钱的过程,成就了福斯塔夫这个莎士比亚笔下最著名、最复杂、最矛盾、最生动、最受观众喜爱的喜剧人物。
关于莎士比亚被邀请来此创作一事,我好奇地问了一位城堡的工作人员,女孩耐心地向我解释道,“莎士比亚在此用了十四天的时间,创作了这部精彩的喜剧”,从被邀请的背景到莎翁创作的过程以及这部喜剧的内容和特点,她都热情地一一详尽地道来。
在英国参观访问,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弥漫着的浓郁的莎士比亚氛围,莎士比亚已经渗入了英国文化的血脉,不仅成为英国人的骄傲,也成为了英国文化的象征。在温莎城堡也能感觉到这一点。
英国的城堡,总是大同小异,但是温莎之美并不在于其雄伟,反倒是阳光下精致的园林和草坪给人一片温暖惬意的感觉。和其他皇宫一样,与皇家相关的一切,都得带着贵气,这是国宴的大厅,那是国王的卧室,墙上都挂着精致的大幅油画,屋顶上都是美轮美奂的彩绘,甚至小到一只路灯,头上都要戴个皇冠。当然,对英国历史熟悉的人,或是真正有心、有时间仔细欣赏这座宫殿的人,总能找到他们需要的看点。对我这个匆匆过客来讲,大都只是走马观花,可惜了眼前的美景。
站在城堡的阳台上,不远的前方便是泰晤士河,古堡周围霍姆公园、温莎公园的森林、草地、河流和湖泊尽收眼底。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那样的明亮。无论站在什么位置,都能看见满眼皆绿的草地和树木。阳光暖洋洋的洒在身上,抬头仰望城堡上那一片我并不熟悉的天空,蔚蓝的底色上几朵云彩闲散地舒卷着,湛蓝苍穹下的城堡,耸立着它应有的高度,庄严而肃穆,给人以王者的风范。
走出城堡,回望暗黄色石头砌成的古堡,藤蔓爬满墙,葱翠的草坪缓缓延伸到半圆形的石砌城雉。街上传来奥托·尼古拉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序曲,随着春日和风缕缕飘散。
权威之颠,众所爱戴,嘉名远扬,镇得你冠冕平稳端方。
相较于温莎城堡的古老和浪漫,虽然同样身为英国王室住所,白金汉宫则显得年轻雍容了很多。前者带着来自文艺复兴时期,专属那个“黄金时代”的浪漫和热情,而后者则烙印着“日不落帝国”的强盛和繁荣。
一个春日融融的正午,我来到白金汉宫的大门前。年少时读书,书中是这样记述这座宫殿的:“白金汉宫是英国王室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是英皇权力的中心地。白金汉宫的主体建筑为5层,附属建筑包括皇家画廊、皇家马厮和花园。每年夏天,英国王室在花园内举行盛大的皇家招待会。除此之外,来英国做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也在宫内下榻。白金汉宫的广场中央耸立着维多利亚女王镀金雕像纪念碑,顶上站立着展翅欲飞的胜利女神。皇家卫队每天上午都在广场操练。如果皇宫正上方飘扬着英国皇家旗帜,这表示女王仍在宫中。升起的若是英国国旗,那就说明女王外出了。”
在我的心中,宫殿、女王、皇家卫队好像根本已经不属于现今这个世纪,仿佛只是存在于遥远的古老的历史长河之中。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站在这座宫殿的门前。此刻,我像做梦一样从皇家兵营马场经过皇家大道,来到富丽堂皇的白金汉宫前的御花园。花团锦簇的广场上,金色的维多利亚胜利女神像耸立在高高的大理石台上,在阳光的映衬下散发着耀眼的金光,好像自天而降又仿佛凌空欲飞,庄严而肃穆。一座四层正方体灰色建筑的皇宫就在我的面前,我伫立在悬挂着王室徽章庄严的正门前,四周的围栏镶嵌着金色的浮雕,高高的金色栅栏外的广场四周,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群让这个广场略显拥挤。还未进入皇宫,我就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始建于300多年前的宫殿散发出来的皇家特有的奢华与富贵。
自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迁居于此,这里就成为了英国王室的居所,皇家的办公与起居均在此地。白金汉宫见证了一代代王室的成长,岁月的更替早已让王室历史上曾经的那些缱绻往事变成一桩桩枯萎的记忆,而替代这些往事流传的则是近些年来英国王室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它们总能招来全球的目光,威廉王子的大婚,女王加冕六十周年的大典,让人们在憧憬未来的刹那间又追忆起往日的岁月。曾几何时,多少人为戴安娜王妃童话般的身世感慨万千,啧啧称羡她的婚礼盛典,又有多少人唏嘘不已她悲伤的结局。
广场上,人头攒动,传来不绝于耳的各种语言的欢叫声,皇家换岗仪式开始了。威武的卫兵骑在高大的马上,格外高贵。据说这些英国纯种马的草料都是从苏格兰高地运来的。戴着闪亮头盔、骑着精神抖擞的骏马,骑兵神气地策马而过。皇家军乐队身穿耀眼的大红色上装,深黑色的长裤,头上戴着黑色的熊毛皮帽,腰间挂着佩刀,脚蹬大皮鞋,昂扬地迈着整齐步伐。军乐队先在白金汉宫西侧的威灵顿军营彩排一遍,然后再边演奏边向着白金汉宫前进,沿途有骑警一路护行,场面极为壮观。整个换岗仪式好像是一场演出,威武而庄严。
换岗仪式结束后,新的队伍进驻皇宫,被交接的队伍则逆时针绕着白金汉宫广场走了大半圈后就消失在皇宫一侧的小路上,剩下仍然兴奋的游客在原地欢呼雀跃,流连忘返。皇家军乐队从我身边走过时,我好奇地注视着,他们从皇家大道走来,在白金汉宫门前广场上绕行,然后消失在围观的游客身后,那富有节奏的旋律,渐行渐远,越来越轻,我依然伫立不动,如梦游般神驰。难怪有人说,“仅仅凭一张门票,就可以享有那些神奇的金银财宝,这张门票简直可以把青蛙变成王子,把普通的女巫变成仙女。”即便没有深入宫中去一一目睹那600多个富丽堂皇的厅堂,我已被它的高贵轻易征服。
卫队走远,我才抬头发现,白金汉宫上空悬挂着英国国旗,人群中有人说女王今天去温莎了。
提起女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实给人一种浓浓的神秘感。伊丽莎白二世,是当今的英国女王。她生于1926年4月21日,是英国第六位女王,也是执政时间最长的女君主。
2012年第30届伦敦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英国人匠心独运地通过电视频幕向世人展现了英国王室和女王,连着那两只皇室的“威尔士柯基”宠物犬也备受人们的青睐。英国人喜欢看到女王的形象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让他们感觉踏实和安全。作为一个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人,我认为女王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意义上的符号,她是英国的历史图腾和文化象征。如果没有女王,不知道英国人会有什么糟糕的感觉。
走在伦敦的大街小巷里,时刻都能感受到女王的存在,明信片上的女王,茶杯上的女王,英镑上的女王……塔桥,上议院的大厅,温莎城堡几乎处处都有女王的影子陪伴着天南海北的游人。英国的书店里也有很多关于女王的书,女王早已成为英国人的精神寄托和安慰。
女王是国家元首、法院的首领、武装部队的总司令、教会的领袖,有权任命内阁首相、政府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有权统率军队、对外宣战,有权加封贵族,有权批准法律。人们说女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英国所有的领地被冠以“英王陛下的领土”,甚至议会中的反对党也被称为“英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一切公函都印有“为女王陛下效劳”的字样。先后十几位首相每星期二晚上六点在白金汉宫向伊丽莎白女王汇报工作,共商国事,这是沿袭了260多年一成不变的惯例。然而,“一切权利的源泉”的女王也不是无忧无虑的,她也有她的烦恼。王室的大小事情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隐私权得不到保护,王室在百姓中的形象已大不如前。上个世纪90年代,温莎大火、王室遭遇婚变、宫廷丑闻不断,一时之间英国王室的形象何去何从,成为王室成员和英国社会挥之不去的巨大阴影。
白金汉宫前广场,伊丽莎白女王乘坐为纪念加冕六十周年所制造的皇家马车。 摄影/face to face/东方IC
英国伦敦白金汉宫前广场维多利亚镀金雕像纪念碑。摄影/face to face/东方IC
喧嚣过后,广场上安静了下来。广场对面的圣詹姆斯公园,三三两两的游人晒着太阳散步野餐。公园中央长形水池聚集了各种颜色的水鸟,它们一会儿在水面上展翅快飞,留下道道水痕,一会儿栖于水面互相嬉戏。圣詹姆斯公园前前后后的这一带地方被称为伦敦的“绿色三角”,是英国王室、贵族的生活区。这片区域充满了大自然的宁静安详,少了伦敦闹市的喧嚣气息。这片广阔的绿色,在上流社会的精心呵护下,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为时下人们休闲、观光的宝地。
漫步在这片“绿色三角”,面对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慨多少皇权享尽荣华富贵,在经历了岁月的风云变幻后都化作了浮云随风而逝,亦被世人遗忘,成了锈迹斑驳的古董。我凝视着广场上的维多利亚女神金像,感觉如不赋予其历史内涵,是否会过于招摇了。
“你们别太较真了。”女王曾经这样告诉英国的臣民。说得多好。其实,我认为,把女王当个和蔼可亲、满脸慈祥的老太太也不使英国有失其尊严。
温莎,安静的天鹅。 摄影/许英龙
牛津。 摄影/宋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