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尹军伟
重点产品管理评估改进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尹军伟
介绍了2012~2014年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开展重点产品管理评估工作的实践情况,对比分析了3年来重点产品管理评估工作从重点产品和评估对象的选取及评估模型设置上的不断调整与改进,探索出一套以YF-77发动机研制管理团队为评估对象的跨院重点产品管理评估模式。
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开展科研生产管理评估工作以来,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以对厂所科研生产管理评估为依托,结合发动机产品实际情况持续探索和实践重点产品管理评估工作。
2012年以来,研究院积极开展跨院评估模式的研究,选取管理关系更为复杂的氢氧发动机作为重点产品。经过几年的实践,在重点产品和评估对象的选取、评估模型和要素的设置以及评估组织管理等方面逐步改进,评估模式从原有的封闭于各单位的组织级评估逐步过渡到面向产品的跨院评估,评估模型也从一般的通用模型转化为更加符合评估对象研制生产实际的反映跨院管理特征的评估模型,有力地促进了发动机跨院研制管理的不断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1.2012年评估工作情况
2012年已形成比较规范的研究院对厂所的组织级管理评估机制,但针对重点产品的产品级管理评估改进机制尚未系统建立。因此,研究院决定开展重点产品管理评估改进机制的研究,以促进更加高效地解决重点产品研制及生产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重点产品一般具备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技术难度大、市场价值高、数量种类多、具有重复需求、问题多发、影响多个型号及重大专项任务的重点配套产品。研究院按照年度科研生产任务需求和上一年度型号研制及交付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策划与分析,以确定年度重点产品。
重点产品确定的原则有以下4项:一是在科研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影响型号产品不能按期交付的影响范围广、程度深,解决难度大,可能影响飞行成败的技术问题,或使研制关键节点出现推迟的质量、人员、经费、物资、能力条件等管理问题;二是影响到产品院外交付节点或研制阶段节点以及院内控制的关键计划节点的进度问题;三是涉及到多个型号的问题或短线;四是存在影响年度科研生产管理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
按照上述原则,结合2012年航天型号高密度发射、现役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交付压力大的实际情况,研究院选择所属的现役运载火箭一、二级发动机生产厂,二代490N发动机设计集成单位,CZ-3A系列火箭三级发动机设计所3家单位开展了评估工作。
由于2012年处于重点产品管理评估工作探索初期,有必要对各单位产品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完整性及针对性进行评价。因此,2012年评估模型增加了产品管理制度建设相关要素,以促进健全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实现产品研制全过程文件化管理。评估模型依据各单机产品研制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的问题和负责的全部工作进行设计,以产品综合管理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产品实现过程及产品交付管理为抓手,力求覆盖产品策划、生产、测试、交付、售后服务管理全生命周期。
2012年评估模型分为产品管理制度、产品管理要求、产品过程管理、产品交付管理四大模块(见表1)。
2.2013年评估工作情况
通过对2012年重点产品管理评估工作的分析总结,2013年研究院选取了3型氢氧发动机(YF-75YF-77YF-75D)作为重点产品开展管理评估工作。3型氢氧发动机的设计、试验任务分别由研究院所属北京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及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承担,发动机生产任务主要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承担。虽然3型氢氧发动机的组织管理模式相同,但承研单位隶属不同的研究院,具有跨院管理的特点。
由于YF-75发动机属于在役成熟产品,产品特征较为明显,而YF-77和YF-75D发动机分别用于新一代运载火箭芯一级和芯二级模块,处于研制阶段末期,同时具备航天项目和产品管理特点,但航天项目的特点更加突出。因此,2013年的评估模型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产品管理机构、产品开发与换代、成熟度提升与定型、生产线建设与认证4个模块,在加大产品过程管理模块权重的基础上,增加了货架产品和产品队伍建设方面的评估内容(见表2)。
表1 2012年重点产品评估模型要素/子要素设置
3.2014年评估工作情况
随着对重点产品管理评估认识的深入及2013年跨院重点产品管理评估工作的有益探索,研究院决定2014年继续开展跨院重点产品管理评估工作。
由于2014年YF-77发动机处于试样研制的关键时期,发动机专项研制项目需全面结束,且在产品研制末期仍出现了质量问题,发动机面临研制周期及研制经费调整的严峻形势,研究院选取YF-77发动机作为重点产品开展评估工作。针对评估对象的变化,确定由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牵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配合、航天科技集团主管部门及特聘专家参与的评估模式。
针对YF-77发动机同时具备项目和产品的特点,确定了YF-77发动机重点管理评估模型和要素设置的3个原则:
一是引入项目级管理评估内容。在保留产品级管理评估中的产品过程保证及工程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引入项目级评估模型中的集成管理、进度管理、经费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等评估内容,做到项目级评估内容与产品级评估内容的有机融合。
二是突出产品跨院管理特点。在具体的评估标准中强化产品跨院研制目标管理、跨院团队运行管理、跨院经费管理、跨院信息沟通管理等方面的评估工作,设置具体的跨院管理评估要求,以进一步识别跨院管理中的经验及不足之处。
表2 2013年重点产品评估模型要素/子要素设置
三是突出产品研制阶段特点。针对YF-77发动机处于研制阶段的实际情况,在各模块具体的要素设置上进行取舍。对产品工程管理中的型谱建设、新产品开发及更新换代等尚不具备评估条件的要素进行了删减,而对基本具备评估条件的成熟度提升管理及生产线建设与认证等评估要素予以保留。针对YF-77发动机研制技术难度大、进度及经费紧张等实际情况,将研制技术管理、研制进度管理和研制经费管理作为独立的模块,设置相关评估要素以诊断研制技术、进度、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参考航天科技集团《产品级管理评估模型》,结合YF-77发动机产品研制及管理的特点,形成了YF-77发动机产品研制管理评估模型。评估模型共有3个层次,第一层为领域层,分为过程和结果2个部分;第二层为模块层,过程部分设置集成管理、研制技术管理、研制进度管理、研制经费管理、研制过程保证管理、产品工程管理6个模块,结果部分设置6个对应的管理模块;第三层为要素层,是对模块层的再细化、再分解。评估模型要素/子要素设置见表3。
对比分析3年来研究院重点产品管理评估工作,从重点产品和评估对象的选取及评估模型设置上不断改进,最终实现了以YF-77发动机研制管理团队为评估对象的跨院重点产品管理评估模式,如图1所示。
表3 2014年重点产品评估模型要素/子要素设置
图1 近3年重点产品管理评估工作对比图
通过2012年重点产品管理评估工作,研究院发现在3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评估对象选取不全面,准确性不够。运载火箭一、二级发动机只对产品生产厂进行了评估,二代490N发动机只对发动机设计集成单位进行了评估,CZ-3A系列火箭三级发动机只对设计单位进行了评估,只选取了其中重点产品研制生产的一个阶段,未涵盖产品设计、生产、试验、交付全过程。二是重点产品选取的数量较多,难以在评估要素和分值权重设置上突出各重点产品的生产管理特点。三是评估标准的设置相对简单,不够精细、量化。
2013年对跨院管理评估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打通了跨院重点产品管理评估通道。评估对象覆盖了产品设计、生产、试验等产品研制流程的主要环节,通过评估更加深入地掌握了各承研单位的管理特点。但评估封闭在各承研单位内部,针对重点产品跨院管理的机制和接口方面的管理情况未得到有效评估。
2014年在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的指导下,在开展编制评估手册、组建专家队伍、现场评估及评估结果反馈等主要工作之外,研究院还从以下2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系统梳理产品研制团队责任关系。研究院组织研制团队梳理形成了YF-77发动机研制责任关系网络图,覆盖发动机进度管理、经费管理、质量管理、物资供应、产品设计、生产、试验各个方面,并对发动机系统、总体、重要组件研制责任关系进行了明确,为后续明确评估要素责任人及细化、修改评估模型奠定了基础。
二是对评估手册和实施方案开展专题评审。组织评估专家及相关研制团队负责人成立评审组,对评估手册进行了专题评审。正式评估前组织专家组会议审议并确定现场评估计划、现场评估程序及评估实施方案,对发动机产品策划、设计、生产、集成、交付、售后服务全过程进行了针对性的评估,对跨院团队运行管理、产品研制综合策划、产品研制技术流程管理、产品研制合同管理及经费控制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诊断。
研究院在重点产品选取、评估模型设计、跨院产品研制管理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有效规范了重点产品管理评估机制的运行。
1.促进了管理评估机制的规范运行
通过重点产品管理评估实践活动,重点产品管理评估机制特别是跨院评估机制基本建立,较好地实现了重点产品管理评估与研究院对厂所科研生产管理评估的区分,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一是重点产品的选取原则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重点产品选取的侧重点经历了从批生产到研制、从院内到跨院过程的转变,重点产品均集中在与当年型号科研生产任务的重点、难点相对应的交付短线产品、问题多发产品、影响型号任务成败的产品。评估对象也由组织级评估过渡到产品研制团队,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
二是评估模型设计进一步优化,适应性更强。从评估模型的设计来看,前期的评估模型和要素侧重承研单位自身的产品管理工作,面向产品研制生产全过程的产品管理评估模型和要素尚未完全建立。通过对YF-77发动机管理评估工作,以建立研制生产全过程的产品管理评估模型和要素为目标,对评估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使评估模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更强。
2.促进了重点产品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重点产品管理评估工作,对标标准,诊断研制单位与研制团队的差距和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促进了重点产品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型号任务的顺利完成。
3.为跨院产品管理改进提供了支撑
通过跨院重点产品管理评估工作,促使研制团队对团队组织、跨院接口衔接与管理、职责分工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产品研制管理特别是跨院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得到梳理和确认,为后续薄弱环节整改提供了支撑,为规范跨院产品研制管理、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制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未来,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将继续按照产品级管理评估的理论和要求,调整和优化重点产品管理评估模型,针对评估中发现的产品管理,特别是跨院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其它型号发动机的管理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不断夯实产品团队的产品管理职能,规范产品研制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