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命题,如何作答

2015-03-16 11:30杨维成高雪梅刘元旭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京津冀天津协同

杨维成+高雪梅+刘元旭

从全面深化改革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建设美丽中国到自贸区扩容,面对一道道新的“国家命题”,天津以创新谋篇,以实干作答,交出一份亮眼的时代答卷

2014年,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天津再迎大考。

全面深化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依法治国、自贸区扩容……面对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给出的一道道新的“国家命题”,天津如何作答?如何答好?

近日,《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了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深度触摸到这个城市改革的魄力、发展的智慧和实干的坚韧。

以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加法

《瞭望东方周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简政放权成为“先手棋”。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天津啃了哪些“硬骨头”?

黄兴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该放的放开放活,把该管的管住管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做到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相统一。这几年,我们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主要是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规范权力运行。具体来说,主要是“六个一”:

一份清单管边界。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合并的坚决合并,能下放的坚决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2013年的382项压减至295项,并在全国率先将非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全部“清零”,同时向社会公布行政许可“权力清单”。

一颗印章管审批。组建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统一行使所属18个政府部门所有行政审批职能,“109个审批章”被聚合为“一颗公章”,并实行“一个窗口接件、车间式流水线办理”,办结企业设立“四证一章”仅需一天。

一个部门管市场。整合工商、食药、质监等市场监管职能,成立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整合再造监管流程,变分段多头监管为统一监管,解决了职责不明、易留盲区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

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进街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建立一支综合性强、反应迅速、高效快捷的街镇综合执法力量,集中行使城市管理、民政、环境保护、房屋安全、消防安全、文化、卫生、教育等与社会管理相关且简便易行的行政处罚权,解决基层多头执法和进不去、管不了、效率低等问题。

一个平台管信用。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做到信用信息标准化、程序化、法定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形成监管主体、关联部门、行业协会、市场主体、消费者五位一体的“社会共治”格局,使企业“守法经营,一路绿灯;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一份单卡管通关。通过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构建区域通关中心,打造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作业平台,实现京津冀三地海关间一体化作业,让企业在办理海关事务时真正感受到“三关如一关”。

2015年,我们将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六个一”基础上,实行“一套体系管廉政”,通过运用“制度加科技”办法建立一套从标准到程序、从外部监督到信息监管的完整体系,更加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实行“一个号码管服务”,将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服务热线资源整合为统一号码,构建便捷高效的为民服务平台。

推动京津冀多层次多领域协同发展

《瞭望东方周刊》: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作为肩负带动区域发展重任的地区,天津如何主动书写三地协同发展中的天津责任、天津智慧和天津作为?

黄兴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作出的重大部署。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在交通、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一是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相联相通。交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交通先行。我们全力构建服务区域、紧密衔接、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成了津秦客运专线,打通了一批省市间“断头路”和“瓶颈路”,京津城际延伸线、京秦高速公路天津段加快建设,京津第二城际、津石铁路纳入了国家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参与组建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

在京冀设立的“无水港”增至10个,与河北省合资组建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进港口资源整合迈出重要步伐。滨海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建成运营,异地候机厅达到12个,京津空铁联运实现一小时通达。加快打造航空货运中心,与首都机场集团合作的航空物流区启动建设。

二是着力推进产业对接和协同创新。京津冀产业互补性强,科技资源丰富,产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主体内容,创新驱动是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我们与北京、河北签署系列合作协议和备忘录,深化研发、制造、金融、商贸、物流等领域合作。积极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加快建设滨海新区及有关区县12个产业对接平台。积极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动工兴建。

三是着力推进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当前,京津冀环境资源约束趋紧,空气、水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推进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我们着眼于京津冀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制定出台了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作的12条措施,与河北省合作加大引滦水源保护力度、共同建设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积极参与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等生态保护工程。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而言,天津未来将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发挥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黄兴国:服务京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既为天津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也对天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区域发展理论认为,区域合作的动因在于资源的差异性,动力在于实现效益最大化。京津冀地区资源禀赋各异,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势互补。

我们将立足比较优势,进一步把优势做优、特色做透、功能做强,在促进京津冀共赢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重点要发挥好四大优势。一是港口航运优势。天津是北京最近的出海口,拥有3条亚欧大陆桥通道,2014年过境集装箱班列运输量近10万标准箱。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港口这一核心战略资源优势,不断提升港口能级,规划建设东疆二岛、大港港区30万吨级航道,推进津石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拓展西部大通道,成为腹地走向世界的便捷通道。

二是产业基础优势。天津创造了近代史上100多个“中国第一”,制造业基础雄厚,特别是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形成了航天航空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90%。我们将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加强与京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努力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金融创新优势。近几年来,天津金融改革创新扎实推进,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8%,融资租赁、股权基金、创新型交易市场、产业金融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优势。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现代产业金融体系,培育金融要素市场,显著提升金融创新运营能力,更好地为京津冀区域实体经济服务。

四是政策环境优势。天津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涉外、科技、企业、土地、环保、社会等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有利于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我们将紧紧抓住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美丽转型”

《瞭望东方周刊》:在调结构、转方式方面,天津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大战略任务,目前取得哪些突破性发展?

黄兴国: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未来。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明确提出,把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来抓,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培育一大批“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

在具体工作上,主要从5个方面聚集发展力量。一是政策聚焦,制定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优惠政策,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00亿元;二是工作聚力,建立和完善了组织推动机制、干部帮扶机制和考核奖励机制;三是服务聚心,组织机关干部深入企业,提供创业、技术、金融、人才、信息等全方位综合服务;四是筑巢聚才,加快载体建设,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五是宣传聚势,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

目前这项工作已开展近五年,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万家,小巨人企业3000家,分别比2010年增加4.75万家和2300家,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7%,7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85%的小巨人企业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开发出一批行业领先的“撒手锏”产品。

2015年,我们将把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作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小巨人企业400家、领军企业100家。

《瞭望东方周刊》:在推进发展转型升级中,天津如何打造“美丽天津”?

黄兴国:加强环境保护,留住蓝天净水,是形势所迫、发展所需、群众所盼。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突出的环境问题,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大力推进清新空气、清水河道、清洁村庄、清洁社区和绿化美化“四清一绿”行动,全市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2014年,我们狠抓控煤、控尘、控车、控工业污染和新建项目污染,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实行机动车限购限行,综合治理河道,推进村庄绿化和垃圾、污水治理,加快建设一批重点绿化工程。此外,大幅度提高排污收费标准,用经济手段倒逼企业减排。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画定生态保护红线,将全市四分之一国土面积纳入永久性保护范围,构筑起生态系统的“安全屏障”。一年下来,PM2.5平均浓度下降13.5%,主要河道水体质量明显提升,植树造林38.5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城乡呈现出生态、宜居、整洁、有序的新面貌。

下一步,我们继续综合运用经济、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坚持铁腕治污,源头上严防,过程上严管,后果上严惩,务求取得新的成效。

争当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

《瞭望东方周刊》:备受各界关注的长江以北地区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正式确定花落天津。对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天津做了哪些准备?

黄兴国:这些年,天津始终不渝地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倡导敞开津门、海纳百川,面向全球组织资源要素,开放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全市利用外资近十年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利用内资累计超过1.5万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和30%以上,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区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天津港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深水港,货物吞吐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在内陆腹地建立了23个“无水港”,实现了港口、口岸、保税功能向腹地延伸,成为腹地省市区走向国际市场的便捷通道。

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2013年初,在多年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我们正式启动了自贸区申建的相关工作,与商务部建立了部市联合工作机制,共同起草自贸区《总体方案》。经过深入研究,反复修改,广泛征求意见,获得中央批准。这是中央对天津的高度信任,是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也是我们面临的难得机遇。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面积119.9平方公里,包括天津港片区、天津机场片区和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其中海关特殊监管区16.96平方公里,包括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天津港保税区和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按照中央的批复,天津自贸区的定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

《瞭望东方周刊》:按照国家赋予的任务,天津自贸区将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

黄兴国:自贸区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基本要求是可复制、可推广,自贸区是“制度创新高地”,不是要照顾、争优惠的“政策洼地”。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与上海形成对比试验、互补试验,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实行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金融创新、贸易自由、服务业开放、口岸监管等各项改革试点,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同时,立足天津特色,找准定位,开展新的改革探索。一是坚持制度创新和发展实体经济相结合。在自贸区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提高研发转化能力;加快发展航运物流、服务贸易、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实现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二是做大做强租赁业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发挥天津融资租赁业优势,率先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租赁业发展政策环境,为中国装备“走出去”和产业转型升级作贡献。三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紧紧把握自贸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定位,充分发挥天津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作用,不断增强区域服务辐射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经过3~5年的改革探索,将自贸区建设成为转型升级新引擎、开放经济新动力、区域协同新平台、制度创新新高地,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争当领军者、排头兵。

猜你喜欢
京津冀天津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天津之眼》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宝成博物苑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