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钺《诗词散论》的批评方法

2015-03-16 10:46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名作欣赏 2015年17期
关键词:宋诗意象诗词

⊙刘 俏[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81]

缪钺《诗词散论》的批评方法

⊙刘 俏[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81]

缪钺先生的《诗词散论》深入浅出地论析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性问题,其中所涉及的文学批评方法,共分三种:关注文学发展脉络、意象批评、知人论世。

文学发展 史料 意象

一、引言

抗日战争期间,缪钺先生在浙江大学任教,讲授诗选、词选、中国文学史。其间教学相长,时有所获,随笔撰记,由此诞生了这本由十一篇文章集结成的小书《诗词散论》。此书篇幅虽短小,但见解新奇精深,且文辞优美,从出版至今一直受到普遍的好评和推崇。“缪钺治词,主要用力之处不在词籍的辑佚、校勘、笺注或词人年谱的编撰,而在词论的探索、词史的总结、词人的评价和词作的分析鉴赏”①,具有中国古典文论“直观领悟、内省体验”的特点,继承并发展王国维、陈寅恪的词学思想,形成自己的独具一格的批评方法。本文将梳理缪钺先生在该书中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批评方法。

二、关注文学发展脉络

文学发展的历史暨文学史,是将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变化过程及结果放在历史的长流中,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对文学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能更加准确地定义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缪钺先生将史学知识融入到文学批评中,重视史学材料的运用,关注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宏观的角度、流动的视野研究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脉动。

《〈诗〉三百篇纂辑考》《六朝五言诗之流变》《〈文选〉与〈玉台新咏〉》《论李义山诗》《论宋诗》《论词》这几篇文章,本身就是诗歌发展的流变史。作者这样编排,是从历史事实上整体着眼观察中国诗词文学。他指出,《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肇端,随着时代的发展,五言诗的兴起使四言诗在表情达意上渐渐“力不从心”,因此诗坛主体的位置渐渐易主。“五言诗为东汉时所产生之一种新体。建安、正始之间,经曹植、阮籍两大诗人之努力,诗作发为伟制,证明此新试题之于抒情言志,较四言诗辞赋均便利。操觚之士,靡然从风,魏晋、南北朝三百年中,五言诗遂为文学主流”②,六朝五言诗在流变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三家——吸纳老庄思想,“以玄理佛义发为精美之诗”的谢灵运;蕴“轻灵婉妙”江南吴歌之风的鲍照;运“精细之声律”,发为“清新妍美”之作的谢。五言古诗的长足发展,增强了诗歌中诗人个性的表达,为唐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对文学发展源流的重视,还表现在对具体诗人的诗文评价中,并且对诗人作品的评价,始终贯穿在整个体裁的发展过程加以评述。缪钺先生不仅仅在文本层次评价诗人的诗作,同时注重其对某种诗体的发展和对一代诗风的影响。《论李义山诗》中,通过分析李义山诗中的情感,顺势对中国诗人情感方式做出总结,即“入而能出”的庄子式、“往而不返”的屈原式,一语概括了几千年来中国诗人的情感发展共性、特性。通过分析李义山诗“学杜”“改李贺”,总结出其诗歌意境、意象的渊源。总之,无论是诗歌的情感,还是诗歌的体式,作者总能在分析过程中,以高屋建瓴的姿态于宏观角度分析其在整个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意象批评、文辞优美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倾向于零星感悟式的评注,所谓“直观领悟,内省体验”,虽然逻辑系统性较弱,但重视人的直观感受性,将对象的某一特征、特点具象化,在《诗词散论》中,就体现出了这一方法。

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意象批评。如上一个例子中,一连三组句子,从不同的方面比较了唐诗宋诗,从韵、意、情辞、气骨等不同方面立体化比较唐宋诗的差异,形成一个喻象的系统。

意象能紧密结合作者的文学观点,“修园林”一句,唐诗叠石凿池,筑亭修阁,是开创性的基础性的工作,而宋诗于亭馆之中,雕栏植卉,则是完善性的工作。与前文作者提到“宋诗善于学唐”“宋人与在唐诗空前伟绩的基础上寻求突破”的观点遥相对应,可以说这一比喻是完全贴切作者的论断的。后面的“登高望远”“曲涧寻幽”亦是如此,暗合宋诗“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之意。

由于意象批评是以读者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的,而对感情的描述中总不自觉地掺有感性的成分,因此作者在评论过程中常使用大量感性色彩浓厚的语言,这就使作者的评论也很有特色,多用骈句,文辞优美。如“盖庄子之用情,如蜻蜓点水,旋点旋飞;屈原之用情,则如春蚕作缚,愈缚愈紧”;如评秦观词之“珠明玉润”。

四、知人论世,以史证诗

关注作品本事及其所处时代及作者本身的经验和情感体悟对准确把握作品的脉搏有着重要意义,是对一部作品做出全面而公允、客观评价的必须。

在本书中,具体评价某一作家的诗词创作时,缪钺先生很仔细地考证了其所处年代所历人生,细致入微地分析作者的心理与性格,对诗词的风格,做出精到的论断。如在《论李义山诗》一篇中,首先谈到义山诗“情辞虽美,而意旨渊微,不易索解”,这是前人对其诗作的整体评价,作者虽云“关于知人论世方面,多可凭借成书,无劳再多做艰苦之探索”,然而为了完整地认识其诗作的价值,“知人论世”仍是无法回避的。

上述引文,是作者从李义山的人生经历出发,寻找出对其一生影响最大的事件;还原事件的同时,感同身受地分析其内心的精神世界,对人物性格进行准确把握,在“知其人知其事”之后,论述“其怨令狐冷淡、其自慨心迹不明、其望令狐援引、陈情不省,援引绝望,而尤不能舍去”等种种心态下的诗句。知其人“一往情深而又复灵心善感”,因此对于社会和自然的种种,亦不能超然于心。作者指出,义山生活的四十余年,正逢晚唐多事之秋,政治上的动荡不安使诗人脆弱的内心更加感伤,列举史实,将诗人生活的几十年间的政治历史加以梳理,得出其作品均“感怆深至”的结论。

五、结语

缪钺先生以丰富的学识和超凡的洞察力,对很多在中国文学史上争论颇多的问题做出了较为有说服力的论述。这也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启示:一方面要注重方法,学习好的方法;一方面要脚踏实地,积累知识,认真思考。

① 曾大兴:《缪钺对王国维词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四川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②③ 缪钺:《诗词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版,第14页,第36页。

[1]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许总,许结.缘情探诗史 隐境说词风——从《诗词散论》到《灵词说》[J].四川大学学报,1984(4).

[4] 缪钺.诗词散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作 者:刘俏,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编 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宋诗意象诗词
抚远意象等
唐表宋里:论《红楼梦》诗词摘句中的宋诗学特质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意象、形神
关注诗词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诗词之页
论宋诗中的金明池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