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脉络膜吲哚菁绿血管造影中的作用

2015-03-15 01:03:39余时智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6期
关键词:脉络膜吲哚造影

宋 君,余时智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 400014)



护理干预在脉络膜吲哚菁绿血管造影中的作用

宋 君,余时智△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 400014)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吲哚菁绿用于眼底脉络膜血管造影中对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的11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明显低于对照组(12%),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8%)明显高于对照组(8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吲哚菁绿; 护理干预; 脉络膜; 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ICG)又称靛青绿或福氏绿,是一种三碳菁染料,其特点为最大吸收波长(805 nm)与最大荧光波长(835 nm)均在近红外光范围内;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高达98%,结合后形成较大体积的ICG-血浆蛋白复合体,故极少从脉络膜毛细血管漏出,可用于脉络膜造影[1]。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ICGA)是根据脉络膜结构和血循环特点发展起来的造影检查技术,其基本原理是运用吲哚菁绿的大分子结构,以及其能充分与蛋白质结合的特性与荧光性,将其快速注入受检者静脉内,经血循环至眼底血管中,在一定波长光(近红外光波)的激发下产生黄绿色荧光,与此同时采用眼底摄像机实时摄像获得眼底及脉络膜循环的动态图像,以供观察和分析[2]。目前ICGA主要用于脉络膜、色素上皮疾病及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等检查,通过观察ICG荧光可以了解眼球各部分正常或异常的血管分布及血液循环,从而掌握疾病的发病机制,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本研究对接受ICGA检查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接受ICGA检查患者116例,其中男69例,女47例;年龄23~72岁,平均48.6岁;既往有其他药物过敏史者10例(8.6%)。排除碘过敏患者、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对青光眼、过敏体质、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依据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辽宁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ICG造影剂(注射用ICG,每支25 mg)进行ICGA造影检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由护士热情接待患者,进行造影预约。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既往史、现病史),药物过敏史,尤其注意有无碘类过敏等禁忌证。检查前护士应测量患者血压和眼压,血压小于150/90 mm Hg,眼压小于21 mm Hg时方可扩瞳检查;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检查的目的、方法、配合要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极少数患者用药后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签署造影检查同意书。在散瞳30~60 min后开始检查。护士准确配制药液,用专用的灭菌注射用水充分溶解。选择肘部或前臂较粗而有弹性的血管行静脉穿刺,听从检查医师的吩咐,及时、准确地推入皮试液和ICG造影药液,随时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渗漏,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检查完毕后无不良反应,拔掉穿刺针头。嘱患者在护士站大厅区域休息,观察30 min,无不适后再离开。

1.2.2 试验组 试验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仔细问诊,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详细询问疾病史、药物过敏史,对过敏体质患者慎重使用,必要时在造影前给予抗过敏药物;若血压大于或等于150/90 mm Hg需先行降血压治疗。询问患者有无青光眼病史,若眼压大于或等于21 mm Hg要立即报告医生,先使用药物降低眼压;充分散瞳,使瞳孔直径达8 mm为宜,避免因瞳孔太小导致的眼底周边图像拍摄不全。(2)护士填写造影检查登记册: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疾病史、药物过敏史、联系电话等),使用药物情况(造影药物的批号、有效期、注射药物的剂量、有无不良反应等)。(3)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在签ICGA检查同意书时详细、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因检查者多为中老年患者,语言应做到通俗易懂。告知患者造影室备有相应的急救物品与药物,备好应对各种不良反应的急救应急预案和措施,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4)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始终贯穿于整个检查过程中,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介绍检查室环境。详细讲述该项检查的优越性、安全性、操作方法及步骤;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能安心进入角色,积极配合,以最佳状态接受检查[3]。在前期准备工作时,把检查室的大灯打开,让患者了解检查环境,熟悉检查医师和护士。协助患者取坐位,头固定在支架上,调节支架高低使患者感觉舒适,待患者不紧张时行静脉穿刺。告诉患者在静脉快速推入ICG后易出现一过性的心慌、恶心想吐,若出现上述不适,不要慌张,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同时做深呼吸放松,症状会片刻自行缓解。整个检查约持续40 min。在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同时,适时与患者沟通交谈,给予关心和情感支持,具体体现在语言、面部表情、手的触摸、细心观察、目光沉着等方面,良好的沟通对提高诊断技术有非常好的效果[4]。(5)健康教育:检查后嘱患者在护士站大厅区域休息观察30 min,适量饮水,告知患者静脉注入ICG代谢快,主要经肝脏代谢后随粪便排出体外,药物安全性良好。并嘱患者在眼睛散瞳后可戴深色太阳镜,避免强光照射损伤眼睛。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无不良反应后再离院。离院时注意安全,老年患者最好有人陪同,以防发生意外。

1.2.3 评价工具 (1)ICGA检查不良反应记录表:自制ICGA检查不良反应记录表,患者在检查完毕后,由护士据实填写。内容包括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有无心慌、头晕等心血管症状,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皮肤过敏症状,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有无过敏性休克症状;检查中穿刺部位有无渗漏等。(2)满意度调查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检查结束后休息时填写。内容包括患者对检查目的、方法的了解度,检查过程中医护患的配合情况,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就医环境等,各选项患者只需选择满意或不满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患者2例在检查过程中因配合不好出现穿刺部位渗漏,1例出现注射部位发痒、无红肿丘疹;推注ICG时2例出现恶心症状,2例出现心慌症状,休息片刻后症状均消失。干预组患者1例出现注射部位发痒、无红肿丘疹,1例出现心慌症状,休息片刻后症状均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呼吸困难与过敏性休克。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率比较(n=58)

3 讨 论

目前ICG在眼科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在超生乳化手术、视网膜手术及ICG介导的激光治疗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5]。ICG无毒、药物安全性良好,其不良反应比荧光素钠少,主要表现为轻微的不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热及ICG注射液的血管外渗漏等,且极少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6]。但是,由于眼底疾病多为中老年患者,视力差、配合欠佳,并且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使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高风险,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研究对试验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在患者检查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及既往病史,耐心讲解,做好细致的护理准备并做好详细的登记。详细的登记便于检查后发生不良反应时及时查找相关信息,患者发生迟发反应时能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还有利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上报[7]。在检查过程中准确配制溶液和皮试液,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进行皮试和静脉注射。此外,由于ICGA检查在暗室进行,易给患者造成陌生感和不适应,带给患者压力;加之患者对检查程序不够清楚,尤其不了解检查的必要性、安全性、可靠性,并担心造影剂会产生不良反应等,常引起患者强烈的焦虑反应,而良好的沟通对提高诊断技术有非常好的效果[4,8]。因此,在保证医护患的良好配合与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了患者ICG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时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1]彭士荣,张立萍.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在脑血管病手术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56-2157.

[2]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9.

[3]黄娟,邓伏芝,康凯燕.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同步检查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39-40.

[4]王美钗,楼继先.荧光素钠和吲哚青绿混合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护患沟通技巧[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4):2715-2716.

[5]杨文艳,康艳伟,李兰.吲哚菁绿在眼科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2,41(36):3900-3902.

[6]罗汉平,邹桂芳,王峥嵘.眼底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4,19(20):44-45.

[7]余时智.荧光素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1386-1394.

[8]刘晓红,楚更五,贾福军.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26-128.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6.062

B

1672-9455(2015)06-0861-03

2014-08-08

2014-11-18)

△通讯作者,E-mail:1749242817@qq.com。

猜你喜欢
脉络膜吲哚造影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吲哚美辛肠溶Eudragit L 100-55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
HPV16E6与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氧代吲哚啉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山东化工(2019年11期)2019-06-26 03:26:44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OCT在健康人群脉络膜厚度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