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导向的演变及动因
——基于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分析

2015-03-15 08:23厉银银
学术探索 2015年9期
关键词:缺口导向制造业

黄 宁,厉银银

(云南大学 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我国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导向的演变及动因
——基于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分析

黄 宁,厉银银

(云南大学 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以我国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7个不同版本的鼓励类项目为基础,在分析我国引进FDI导向的基础上,构建了引进FDI导向指数,并评估我国的引进FDI导向指数。通过分析和评估,我国在调整引进FDI导向的过程中,对于技术的要求不断提升,以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为基础的FDI产业政策调整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我国引进FDI的导向,并能够保持FDI政策的相对稳定。我国引进FDI导向的趋势是对引进FDI不断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要求的结果。

外商直接投资;引进FDI导向;指数

2014年我国实际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1196亿美元,利用FDI规模成为全球第一。截至2014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FDI企业达81万余家,累计实际使用FDI额达15133亿美元。FDI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FDI企业创造了中国近一半的进出口贸易、1/10的城镇就业、1/5的财政税收和1/4的工业产值”。[1]这种影响与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对引进FDI政策进行调整是紧密相关的,因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从东道国和投资母国两个角度分析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时,已暗含了国际投资活动在东道国和投资母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在引进FDI政策中,《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是我国最主要的政策,也是我国最直接的FDI产业政策。我国《目录》于1995年首次颁布,先后在1997年、2002年、2004年、2007年、2011年和2015年做了六次相关内容的修订,共有7个版本。《目录》中主要包含: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禁止类外商投资项目和禁止类外商投资项目等。其中,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是《目录》中最主要的部分,且对FDI活动影响最为显著,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引进FDI政策的导向性。因此本文根据7个版本《目录》中关于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的调整事项,来具体分析我国引进FDI的导向演变,并说明导向演变的基本动因。

一、我国引进FDI的导向及其动因

FDI理论的两缺口(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模型指明了引进FDI的重要导向是弥补资金缺口。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均不存在。①2014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17.4万亿元,增加10.2万亿,折合16605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8430亿美元,增加217亿美元。两项增量之和达到了16822亿美元,远远大于2014年,吸收FDI1196亿美元。我国引进FDI的导向已发生重要变化。FDI产业政策对于FDI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我国在制定和调整《目录》时已充分考虑我国引进FDI的导向。从《目录》鼓励类项目的调整情况看,我国引进FDI的导向主要是“两弥补,两创造”加“一履行”:弥补技术缺口、弥补管理经验不足、创造就业岗位、创造出口贸易和履行入世承诺。

(一)技术缺口的弥补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已经不存在资金缺口,但是对于FDI利用规模仍然在不断扩大,此时国家引进FDI的主要导向不再是弥补资金缺口。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资本,知识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战略性资源。在这样的经济竞争环境中,我国面临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核心技术的缺乏等问题,这些就形成了新的缺口,即技术缺口。因此弥补技术缺口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而从我国的发展特征来看,技术缺口仅靠国内资源难于弥补或弥补成本较高,此时就需要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对于技术的要求,[2](P44~46)因此技术缺口的弥补就成了引进FDI的重要导向。

(二)管理经验不足的弥补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资金缺口得到弥补至2007年一般行业的技术水平基本得到弥补的同时,我国高技术行业的技术缺口也在逐渐地缩小。[3]在资金和技术都取得了较大进步的新的发展阶段,提高管理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得资源能够得到更高效的利用,使生产要素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服务业而言,先进的服务理念对于服务效率的提升和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产业结构还有待优化升级,在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方面较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仅通过国内企业自身的摸索和尝试来确定高效率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引进FDI,通过借鉴学习国际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技术来提升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就业岗位的创造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700万人,因此,就业岗位创造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4](P16~20)引进FDI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弥补就业岗位缺口。我国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创造了较多的就业岗位,但是仍不能满足就业需求,因此,就需要引进FDI来创造就业机会,作为就业渠道的重要补充,并优化就业结构,以期同时弥补就业岗位的数量和结构缺口。理论上,外商直接投资主要从相反的两个方面来影响我国的就业水平,一方面是通过直接效应带动我国的就业;另一方面通过挤出国内投资和提高生产效率产生了减少就业的间接效应。[5](P15~21)但这两种效应的最终综合结果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1995年至2013年我国外资企业吸纳国内劳动力的年均增长率为7.82%,高于同期我国3.17%的平均就业增长率。

(四)出口贸易的创造

我国引进FDI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利用跨国企业的国际市场优势,带动出口贸易。根据互补理论、替代理论和补偿投资理论,FDI对于出口贸易创造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效应,即通过外商投资企业自身的出口来带动出口;另一个是间接效应,即FDI通过对国内企业的影响促进其出口。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FDI的引入,我国的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名也在不断上升。自2009年以后我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2012年我国又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1995年至2013年我国FDI企业的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8.81%,高于同期我国平均出口贸易16.17%的增长率。

(五)入世承诺的履行

我国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一系列协议的签订,我国所要履行的国际义务也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了对FDI投资领域的放宽。[6](P40~42)2001年以后的《目录》调整就包含了许多入世承诺的履行。从各个版本的《目录》看,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的数目明显增多,而限制类项目的数目则相对减少,服务业特别明显,许多服务业的外资股比的限制不断放宽。这些都我国履行入世承诺的表现。

二、引进FDI导向指数的构建

三、我国引进FDI导向指数的整体变化及动因

根据1995年至2015年7个不同版本《目录》中鼓励类项目的具体内容,结合我国引进FDI的导向分析,归纳梳理出不同引进FDI导向的条目数,然后再根据FDI导向指数计算公式,得到我国引进FDI导向的指数变化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 我国FDI导向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1995年至2015年7个《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版本鼓励类条目归纳整理得到。

从表1中可以发现,总体引进FDI导向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是逐渐提高的,由1995年的3.28,较趋近于3,提高至2015年的3.72,较趋近于4,但总的调整幅度不大。我国FDI导向指数的变化,一方面,说明我国引进FDI导向在整体上由以出口贸易创造为主转变为以技术缺口弥补为主。这种引进FDI导向的转变主要动因是我国已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真正的出口大国,而同时,我国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自然而然引进FDI导向的重点就放到高技术产业上来。另一方面,虽然从整体上来看,FDI导向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幅度不是很大,这就表明FDI产业政策整体比较稳定,稳中又有调整。稳中又有调整的FDI产业政策是由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所决定,既能达到我国经济增长中数量扩大上的需要,又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中质量提升的要求。

根据表2,从三次产业的角度看FDI导向指数的变动趋势,不同产业的指数区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第一产业的FDI导向指数均大于3.6,且有所上升,到2015年达到3.82,较趋近于4;第三产业的FDI导向指数均大于4.4,同样有所上升,到2015年达到4.63,较趋近于5;第二产业的FDI导向指数在2007年以前均小于3.5,较趋近于3,2011年和2015年指数大于3.5,较趋近于4。由于第一产业生产受土地资源的限制,且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快速的食物消费量,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第一产业引进FDI更加重视引进农业新技术的导向,FDI导向指数不断上升。第二产业中,引进FDI一直以增加出口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同时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对于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二次产业的FDI导向指数虽有所上升,但幅度较小。第三次产业主要涉及的是对于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学习,因此三次产业的FDI导向指数偏大且变动幅度较小。从三次产业的方面来说,虽然导向指数的区间存在较大的不同,但整体变动趋势又表现出一致性,即导向指数有所上升,但增幅较小。

表2 我国分产业的FDI导向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1995年至2015年7个《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版本鼓励类条目归纳整理得到。

四、我国FDI导向指数分产业的变化及动因

为了对引进FDI导向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按照我国标准的产业分类方法《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 T4754-2011),对投资目录进行产业归类,并对各类所包括的产业经济活动进行详细比较,得到更细产业划分的FDI导向指数。表3、表4和表5就是对产业目录分别进行三次产业内归类后计算出来的FDI导向指数。

(一)三次产业间FDI导向指数变化

从表3至5中可以发现,我们可以将FDI导向指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趋近于3的,即FDI导向指数范围在3.5以下(包括3.5)的行业,主要有:一是第一产业中的渔业和畜牧业,属于第一产业中就业弹性比较大的部门。二是第二产业中的食品加工业、烟草工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黑色金属工业、有色金属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这些产业基本是我国已经熟练掌握关键生产技术,引进FDI的重点放在创造就业和出口上;第二类是趋近于4的,即FDI导向指数的范围在3.5至4.5之间,主要有第一产业中的林业,第三产业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第二产业中的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涉及环保类制造业以及航天航空工业等。这些产业大多数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且我国相关生产技术不成熟而发达经济体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因此在这些产业将引进FDI的重点放到引进先进技术上;第三类是趋近于5的,即FDI导向指数的范围在4.5到5之间,主要有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中的电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这些行业在国内的起步较晚或发展比较缓慢,国内发展经验较发达国家相比明显不足,因此这些产业将引进FDI重点放在先进管理经验上。

(二)第一产业内FDI导向指数变化

对于第一产业涉及条目较少,且除了农业外,在2002年开始向FDI开放后其他产业的FDI导向指数变化不大或没有变化,因此,对于第一产业主要分析农业FDI导向指数的变化情况:农业的FDI导向指数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04年以前指数值大于3.6,而在2004年以后指数值小于3.5。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农业引进FDI的初期,重点放在引进农业新技术新设备上,以促进国内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随着FDI流入,关于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有所提升;由于国内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农业引进FDI更多的是为了增加出口。因此农业FDI导向指数表现出初期趋近于4,后期趋近于3的特征。

表3 第一产业内FDI导向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1995年至2015年各版本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归纳整理计算得到。

(三)第二产业内FDI导向指数变化

由于第二产业所涉及的行业数较多,且有些行业如食品加工业,烟草加工业,木材加工及竹棕制品业的FDI导向指数变化幅度较小,因此主要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行业的指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第一,对于纺织业、皮革毛皮制造业、造纸业以及塑料加工业而言,均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FDI导向指数小于3,主要是由于这类产业增加就业的效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FDI导向指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向4趋近,主要是由于这类产业由原来以创造就业岗位为主转向以创造出口贸易为主。而纺织业和皮革毛皮制造业最终指数较趋近于3,而造纸业和塑料加工业最终指数较趋近于4,主要是因为在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中,纺织和皮革毛皮出口占有重要的比例,而造纸业和塑料加工业由于生产过程中对于环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对于技术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第二,对于采矿业、有色金属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及普通机械设备制造业而言,均属于传统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其FDI导向指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初期的导向指数均趋近于3,而最终的导向指数均趋近于4。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出口结构的优化,引进FDI以出口贸易创造的力度有所减少,而对于技术的要求不断提升,引进FDI重点不断集中到弥补技术缺口上,以加快技术的升级。第三,对于技术密集型的医药制造业和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他设计环保类的设备制造业而言,FDI导向指数较为稳定,变动幅度较小,且始终趋近于4,这就表明我国吸收技术密集型FDI是一贯的鼓励政策,主要原因是我国技术缺口一直存在,且引进FDI是我国实现技术赶超的重要路径。第四,在第二产业中还存在一个变化较大的行业为黑色金属矿物制品业,其FDI导向指数在2004年以前呈现上升的趋势,但自2007年以后变为0,表明我国已经不再鼓励FDI进入黑色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原因是我国钢产量已成为压倒性的世界第一,占全球粗钢和不锈钢产量都是接近50%。

表4 第二产业内FDI导向指数

行业1995 1997行业2002 2004 2007 2011 2015皮革毛皮制造业2.5 3皮革毛皮制造业3.25 3.25 3.2 3.33 3.33木材加工及竹棕制品业4 4木材加工及竹棕制品业4 4 4 4 4造纸及纸制品业2.5 3造纸及纸制品业3.25 3.25 3.5 3.5 0煤炭工业3.25 3.44石油原料及化学制品业2.83 2.8 3.5 3.5 3.5电力工业4.67 4.6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3.09 3.09 3.19 3.26 3.27黑色金属工业2.79 2.64医药制造业3.67 3.69 3.71 3.67 3.70有色金属工业3 3塑料制造业3.14 3.14 3.33 3.75 3.75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2.95 2.88化学纤维制造业3.14 3.14 3.27 3.27 3.27塑料制造业2.8 2.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9 3.35 3.43 3.52 3.52普通机械制造业3.2 3.2黑色金属矿物制品业3.2 3.5 0 0 0专用机械制造业3.48 3.5有色金属矿物制品业3.43 3.5 3.67 3.67 3.67电子工业3.15 3.18金属制品业3 3 3.25 3.40 3.40建筑材料设备及非金属矿3.10 3.10普通机械制造业3.25 3.43 3.5 3.56 3.56医药工业3.73 3.77专用机械制造业3.64 3.64 3.59 3.61 3.6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36 3.2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27 3.33 3.34 3.38 3.44航天航空工业3.71 3.7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 4 3.85 3.87 3.87船舶工业3.50 0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3.32 3.35 3.4 3.44 3.5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3.58 3.45 3.65 3.57 3.78其他涉及环保类制造业4.8 4.8 4.7 4.75 4.81 4 4 4 4 4电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资料来源:根据1995年至2015年各版本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归纳整理计算得到。

表5 第三产业内FDI导向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1995年至2015年各版本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归纳整理计算得到。

(四)第三产业内FDI导向指数变化

随着第三产业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扩大,该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引进FDI的新高地。其中,教育业和金融业主要受入世承诺的影响,自2002年以来,鼓励外商进行投资,所以FDI导向指数为1。而批发和零售业的对外开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入世承诺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增加就业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FDI导向的作用,因此FDI导向指数较高,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且趋近于4。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社会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的FDI导向指数变化较小,表明这些产业的外资政策较为稳定,调整幅度极小。在第三产业中变化较为明显的是房地产业,受到入世承诺和吸收先进开发管理经验的影响,且房地产业带动就业效应十分明显,因此房地产业FDI导向指数在2002年和2004年均为3.67,但2004年以后变为0,表明房地产业不再鼓励FDI进入,原因是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整体呈现过剩局面。

结 语

以我国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7个不同版本鼓励类项目为基础资料数据,对其进行了不同FDI导向的梳理和不同产业的归类,构建了FDI导向指数,并评估我国FDI导向指数,来揭示我国引进FDI导向的变化规律及动因,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在引导外商投资时,其导向主要有就业岗位创造、出口贸易创造、技术缺口弥补和管理经验不足弥补。大部分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都能同时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向目的。第二,我国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对于技术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一点无论是从整体的FDI导向指数变动,还是从在引进FDI中占有绝对比重的第二产业FDI导向指数变动来看,导向指数均呈现明显的上升的趋势,且趋近于4。这表明在引进FDI过程中,吸引国外先进的技术是诸多目的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第三,在三次产业内部,FDI导向指数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对于第二产业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FDI导向指数的变动幅度较小,表明引进FDI政策较为稳定。这说明在这类产业上的FDI导向一直都比较明确。但是,对于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言,FDI导向指数在稳中上升,且最终的导向指数大多趋近于4,表明引资政策重点还是在不断集中到弥补技术缺口上。第四,引进FDI导向指数趋近于4的变动趋势是对引进FDI不断适应我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要求的结果。

[1]高虎城.外资依然看好中国[EB/OL].http://www.mofcom. gov.cn/article/difang/henan/201505/20150500987672.shtml.

[2]方学芹,范爱军.“两缺口”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J].发展论坛,2003,(11).

[3]魏伟,杨勇,张建清.内资企业实现技术赶超了吗?——来自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9).

[4]刘玄.中国两缺口不缺背景下的外资进入——基于供需视角下的理论评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3).

[5]王剑,张会清.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9).

[6]马秀红.中国加入WTO与外资政策调整[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2).

[7]殷华方,潘镇,鲁明泓.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政策测量和有效性研究:1979-2003[J].管理世界,2006,(7).

Evolu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FDI Introduction of China and Its M otivation—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Guide Directory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dustry

HUANG Ning,LIYin-yin(Development Institute,Yunnan University,Kunming,650091,Yunnan,China)

By comparing the encouraged projects in the seven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Guide Directory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dustry of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rection of FDI introduction of the country and constructs the corresponding index,based on which China's index is evaluated.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it is found tha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have been increasing in the evolution of FDI introduction direction.FDI industry policy adjustment by revising the Guide Directory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dustry can clearly reflect the orient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of FDI,andmaintain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FDI policy as well.And the evolutionary trend in our country is the result of FDI introduction adapting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o themode changingof foreign trade growth.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FDI introduction direction;index

F830.59

:A

:1006-723X(2015)09-0063-07

〔责任编辑:黎 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63064)

黄 宁,男,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研究;厉银银,女,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缺口导向制造业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必须堵上尾款欠薪“缺口”
“偏向”不是好导向
堵缺口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我国医学物理师缺口巨大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