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名家文丛】入选作者、作品简介

2015-03-15 06:45
学术探索 2015年10期
关键词:儒道云南大学文艺理论

【学术名家文丛】入选作者、作品简介

张文勋

《儒道佛美学思想源流》内容简介

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先从事文学理论的研究,并曾担任“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那时,较多的是接受了西方文学理论和苏联文艺理论的影响,此外,潜心于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但并不是拘囿于某一家某一派的文艺理论,而是广泛吸收,都有受益。

中华传统文化大厦,是由许多材料部件构成的,而作为主体部件,应首推儒、道、佛三家的文化思想,它们总结并包容了我国数千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精华,又影响到我国数千年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把我国古代的文论、诗论、画论、乐论以及其他种种艺术理论提升到美学的层面上去看,不难发现儒、道、佛三家思想及其学说的融汇,直接渗透到我国古代各个美学领域中,也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历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儒、道、佛三家,它们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实在是我国学术思想与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现象,它们不仅是广阔的文化背景,而且直接构成了我国学术思想的基本特征。全书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综述儒、道、佛美学思想的文化背景;第二、三、四章分别论述儒、道、佛三家的美学思想;第五章通过我国古代美学中的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如审美心理、意境理论等等,去考察儒道佛美学思想的融合;第六章则以刘勰、胡应麟、王国维等人的美学思想为例,去透视儒、道、佛美学思想的综合影响。这样,大致可以看出儒、道、佛美学思想发展的源流脉络。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十分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是中华文化自身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必然。

张文勋,男,1926年7月出生,白族,云南洱源人,中共党员。笔名秋云,泥子。195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留校任教。1954年至1956年,到北大中文系进修。1979年晋升副教授,1985年晋升教授。曾先后担任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云南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高职评审委员会主任等多种职务。社会兼职曾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等。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诗词学会终身名誉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名誉会长、云南省文史馆名誉馆长。长期从事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美学的教学和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其中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儒道佛美学思想源流》《诗词审美》《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刘勰的文学史论》《文心雕龙探秘》《国学丛谭》《心影屐痕》等。对民族文化的研究,也做出努力,出版了论文集《民族文化与文学》,还主编出版了《滇文化与民族审美》《民族文化学》《民族审美文化》等多种专著。此外,出版了个人诗集《凤樵诗词》和续集。2000年《张文勋文集》六卷本在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张文勋文集》十卷本出齐。有多种著作先后获云南省政府“云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本人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云岭楷模”“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老专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及“兴滇人才奖”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大典》、英国剑桥《世界名人辞典》等国内外数十种辞书。

猜你喜欢
儒道云南大学文艺理论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论文版权授权确认书
中国乐派形成的思想传统中儒道释的特殊阐发与贡献
云南大学百年校庆启动仪式举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角下《幻灭》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探析
圣王与革命——由“汤武革命”看宋儒道统论中的“排荀”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Take Necessar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hildren
“老孔同源”与儒道互通——宋翔凤解《老子》思想的文化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