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生长性能及体组成的影响

2015-03-14 03:41:08韩光明家宏寇祥明建花凌宇守红桂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全鱼鱼体氨基酸

韩光明 张 家宏 寇祥明 毕 建花 徐 荣 朱 凌宇 王 守红 王 桂良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扬州 225007)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属鲤形目胭脂鱼科或称亚口鱼科。我国所产的胭脂鱼是胭脂鱼科在亚洲分布的唯一种属,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被列为国家2类重点保护鱼类。胭脂鱼个体大、生长快、肉质鲜美,曾经是长江重要的经济鱼类;同时,因其体形奇特、体色艳丽、性情温驯、抗病力强,近年已成为国内外观赏鱼中的珍品。随着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的逐步成熟,其养殖面积也不断扩大,因而仅靠天然饵料远远不能满足胭脂鱼养殖生产的需要。目前,在胭脂鱼仔稚鱼生长阶段主要使用鲜活饵料,在幼鱼阶段使用高蛋白质高能量配合饲料(如鳗鱼饲料或甲鱼饲料),稍大一点使用普通淡水鱼混养配合饲料,饲料营养不均或过剩限制了胭脂鱼的人工养殖。

由于规格、品种、饲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鱼类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量也不同,在满足鱼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并相应升高脂肪水平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蛋白质利用率[1],还可以降低鱼体的氨氮排放量,减少对养殖水体的污染。但是,饲料中脂肪水平过高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降低鱼类的摄食量[2]、导致脂肪在肝脏和肌肉等组织中大量沉积而降低鱼体品质[3-4]。胭脂鱼幼鱼的适宜蛋白质和脂肪需求量已有相关报道[5-9]。但是,以往的研究多是单因素设计,没有考虑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也没有探讨饲料营养组成对鱼体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因此,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生长、全鱼常规营养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胭脂鱼饲料的配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表1 试验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Table 1 Com 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experimental diets(air-dry basis)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鱼

试验所用胭脂鱼鱼苗购自四川省泸州市,鱼苗平均体重为(16.40±0.02)g。试验地点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养殖基地。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中的“3×3因子设计”,以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为影响因素,每个因素各设3个水平。其中,蛋白质的3个水平分别为35%、40%和45%,脂肪的3个水平分别为6%、8%和10%,共配制9种试验饲料。按照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将9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P35L6、P35L8、P35L10、P40L6、P40L8、P40L10、P45L6、P45L8 和P45L10。

1.3 试验饲料

试验饲料以鱼粉、蚕蛹粉、酪蛋白、豆粕、菜籽粕、花生粕和小麦为蛋白质源,以鱼油为脂肪源。试验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试验饲料的制作过程如下:将各种原料粉碎后按比例混合,然后均匀喷入一定量的鱼油,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待充分混匀后制粒,饲料制成后自然晾干并保存于冰箱中备用。

续表1

1.4 养殖管理

试验所用水泥池规格为 3.0 m×1.0 m×1.5 m,水池养殖时间内平均水深0.8 m。胭脂鱼鱼苗驯化后,将810尾健康、规格整齐的鱼苗随机分入27个水泥池中,每个水泥池30尾。每种试验饲料随机饲喂3个水泥池。每天定时投喂2次(09:00和16:00)。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具体投喂量根据前1天的摄食情况增减。根据试验鱼的生长和摄食情况,每周调整1次投喂量,养殖时间为8周。每3~5 d换水1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40%左右。养殖期间水温为18~26℃,pH为7.5~9.0,溶解氧浓度>5 mg/L。

1.5 取样及指标测定方法

试验结束后,禁食24 h,对各组试验鱼进行称重,计算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 th ratio,SGR)、饲料系数(feed conversion ratio,FCR)及蛋白质效率(protein efficiency ratio,PER),计算公式如下:

增重率(%)=100×(Wf-Wi)/Wi;

特定生长率(%/d)=100×ln(Wf/Wi)/D;

饲料系数=F/(Wf-Wi);

蛋白质效率=(Wf-Wi)/P。

式中:Wf为试验末鱼体重(g),Wi为试验初鱼体重(g);D为饲养天数(d);F为摄入的饲料干重(g);P为蛋白质摄入干重(g)。

每个水泥池随机取3尾鱼,放入冰箱作为样品待测。分别采用65℃常压干燥法、凯氏定氮法及索氏提取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全鱼脂肪酸组成测定参照韩光明等[3]的方法,全鱼氨基酸组成测定参照张家宏等[10]的方法。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原始数据经Excel 2010初步整理后,用SPSS 18.0中的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进行Duncan氏法多重比较,显著水平为P<0.05。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mean±SE)形式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效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二者对上述指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其中,35%蛋白质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饲料系数的变化趋势则相反;6%脂肪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6%和8%脂肪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10%脂肪组(P<0.05),而蛋白质效率则与饲料系数的变化趋势相反。

2.2 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全鱼常规营养组成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全鱼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二者对上述指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其中,35%蛋白质组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40%蛋白质组(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全鱼水分含量与其他2组无显著差异(P>0.05);10%脂肪组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低于6%脂肪组(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与其他2组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饲喂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饲料的胭脂鱼的生长性能Tab1e 2 Grow th performance of Chinese sucker fed diets differing in protein and lipid levels

表3 饲喂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饲料的胭脂鱼的全鱼常规营养组成(湿重基础)Table 3 Whole-body common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Chinese sucker fed diets differing in protein and lipid levels(wetweight basis) %

续表3

2.3 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全鱼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由于不同试验组全鱼氨基酸组成检测未做重复,所以未计算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交互作用,下文脂肪酸组成相同。由表4可以看出,饲料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胭脂鱼全鱼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必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胭脂鱼全鱼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必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升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全鱼其他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水平显著影响胭脂鱼全鱼精氨酸含量(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胭脂鱼全鱼精氨酸含量下降;饲料脂肪水平对全鱼其他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表4 饲喂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饲料的胭脂鱼的全鱼氨基酸组成(风干基础)Table 4 Whole-body am ino acid composition of Chinese sucker fed diets differing in protein and lipid levels(air-dry basis) %

续表4

2.4 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全鱼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饲料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胭脂鱼全鱼C14∶0(肉豆蔻酸)和 C18∶0(硬脂酸)含量(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胭脂鱼全鱼C14∶0含量下降,C18∶0含量上升;除此之外,其他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n-3 PUFA、n-6 PUFA 含 量 以 及∑n-3/∑n-6均不受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水平除显著影响胭脂鱼全鱼C18 ∶0含量(P<0.05)外,对其他 SFA、MUFA、PUFA、n-3 PUFA、n-6 PUFA 含量以及∑n-3/∑n-6均无显著影响(P>0.05)。

表5 饲喂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饲料的胭脂鱼的全鱼脂肪酸组成Table 5 Whole-body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hinese sucker fed diets differing in protein and lipid levels %

续表5

3 讨 论

3.1 胭脂鱼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适宜水平

蛋白质和脂肪是动物生长所需的关键和基础营养物质,鱼类生长速度的快慢与摄食饲料的营养成分有很大关系,研究鱼类最大增重的营养需要非常必要[2,11]。鱼类的生长速度和饲料系数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间呈现一定的生长-剂量反应。在饲料蛋白质水平偏低时,鱼体生长减慢,饲料系数较高;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可促进鱼体生长,降低饲料系数;但当饲料蛋白质水平达到适宜值后,再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鱼体生长速度和饲料系数则不再有显著变化。这可能与当鱼类摄食较高蛋白质水平的饲料时,饲料蛋白质被水解,较多的氨基酸用作能量被分解,而且鱼体还需消耗能量来排出多余的氨[12]。在某一饲料能量水平时,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越低,饲料中提供的非蛋白质形式的可消化能则越高,可使饲料氮损失减少,提高饲料氮在体内的积累量[13]。

Mai等[14]指出,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等指标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鱼类具体的摄食量,但是精确测定摄食量比较困难,多数学者[8-9,15-18]采用增重率或特定生长率结合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来估算鱼类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最适需求量。本次试验显示,饲料蛋白质水平从35%提高到45%,胭脂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以及蛋白质效率均得到改善,但是40%和45%蛋白质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胭脂鱼对蛋白质的适宜需求量为40%,这一结果与陈建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饲料脂肪水平从6%提高到10%,胭脂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而且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也得到改善,说明适当提高饲料的脂肪水平能够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王朝明等[8]研究认为胭脂鱼饲料适宜脂肪含量为6.88%,从本试验结果来看,将胭脂鱼饲料的脂肪水平提高到10%,可以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但是10%脂肪组的胭脂鱼全鱼粗脂肪含量较6%脂肪组显著增加,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通常会导致鱼体脂含量的增加,这种正相关关系在很多鱼类中都存在[15],而体脂含量增加有损害鱼体健康的风险。因此,建议胭脂鱼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适宜水平分别为40%和6%~8%。这一结果与青鱼幼鱼的需求量类似[16],比团头鲂[17]、春鲤[18]等鱼类的需求量要高。

3.2 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全鱼常规营养、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由于试验鱼种类、饲料原料组成等差异,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体组成的影响结果也不尽相同[19-21]。本试验中,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胭脂鱼全鱼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全鱼水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说明饲料蛋白质水平过高不仅不利于鱼体生长,反而会加重鱼体代谢负担,使鱼体蛋白质含量降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全鱼粗脂肪含量增加,水分含量下降,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这与韩光明等[3]和刘永坚等[22]的研究结果一致。

目前,关于饲料营养组成对全鱼和组织中氨基酸组成影响的研究报道很少。A lam等[23]研究指出,饲料中不同氨基酸模式对牙鲆生长及鱼体氨基酸的组成有影响。Mai等[24]研究发现,大黄鱼肌肉中其他必需氨基酸不受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影响,但蛋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受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影响。代小芳[25]将苹果籽、白瓜籽、黑瓜籽以及豆油添加到饲料中发现,在同一蛋白质水平下饲料组成对团头鲂全鱼和肌肉的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影响,但是在团头鲂全鱼和肌肉氨基酸组成中,异亮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受饲料组成的影响最大。王川等[26]研究发现,延迟首次投喂时间,胭脂鱼仔鱼的全鱼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显著下降。本试验中,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胭脂鱼全鱼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必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均升高,与代小芳[25]和王川等[26]的研究结果对比后不难发现,受饲料影响较大的氨基酸中均涉及到异亮氨酸和组氨酸,而这2种氨基酸均为鱼类的必需氨基酸。这一信息,一方面说明鱼体的异亮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可能很容易受饲料中氨基酸组成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本试验配制的饲料中异亮氨酸和组氨酸含量较高。本试验研究还发现,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胭脂鱼全鱼精氨酸含量下降,其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关于饲料营养组成对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一般来讲,鱼体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能够反映饲料的脂肪水平和脂肪酸组成[3]。本次试验中,提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能够使鱼体粗脂肪含量增加,但是对全鱼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仅观察到全鱼饱和脂肪酸中的C14∶0和C18∶0含量有一定的变化,而未观察到对其他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饲料中的脂肪水平的梯度差异小,未导致鱼体脂肪酸组成出现显著差异。

4 结论

①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主要指标,结合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以及全鱼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得出胭脂鱼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0%和6%~8%。

②胭脂鱼全鱼的氨基酸组成受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必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胭脂鱼全鱼的粗脂肪含量受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影响较大,但是全鱼脂肪酸组成受到的影响较小。

[1] LEGROW SM,BEAM ISH FW H.Influence of dietary protein and lipid on apparentheat increment of rainbow trout,Salmo gairdneri[J].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1986,43(1):19-25.

[2] 韩光明,王爱民,徐跑,等.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成活率、肌肉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4):469-474.

[3] 韩光明,王爱民,徐跑,等.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体脂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1,18(2):338-349.

[4] ERGÜN S,SOYUTÜRK M,GÜROY B,et al.Influence of Ulva meal on grow th,feed utilization,and body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Nile tilapia(Orechromis niloticus)at two levels of dietary lipid[J].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2009,17(4):355-361.

[5] 袁勇超.胭脂鱼适宜蛋白能量水平、投喂水平和磷需要量及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6] 李聪.胭脂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和能量蛋白比的研究[J].水产养殖,2011,32(7):46-49.

[7] 王朝明.岩原鲤幼鱼蛋白需求和胭脂鱼幼鱼脂肪需求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11.

[8] 王朝明,罗莉,张桂众,等.饲料脂肪水平对胭脂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0,40(5):47-53.

[9] 陈建,向枭,段彪,等.胭脂鱼幼鱼对粗蛋白质的需要量[J].中国畜牧杂志,2008,44(9):32-34,56.

[10] 张家宏,王守红,寇祥明,等.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8):88-93.

[11] MCCOOGAN B B,GATLIN D M.Metabolic requirements of red drum,Sciaenops ocellatus,for protein and energy based on weight gain and body composition[J].The Journal of Nutrition,1998,128(1):123-129.

[12] JOBLING M,WANDSVIK A.Quantitative protein requirements of A rctic charr,Salvelinus alpinus(L)[J].Journal of Fish Biology,1983,22(6):705-712.

[13] CHO C Y,KAUSHIK S J.Effects of protein intake on metabolizable and net energy values of fish diets[M]//COWEY C B,MACKIE A M,BELL JB.Nutrition feeding in fish.London:Academ ic Press,1985:95-117.

[14] MAIK,MERCER JP,DONLON J.Com parative studies on the nutrition of two species of abalone,Haliotis tuberculata L.and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Ⅳ.Optimum dietary protein level for grow th[J].Aquaculture,1995,136(1/2):165-180.

[15] GRISDALE-HELLAND B,SHEARER K D,GATLIN D M Ⅲ,etal.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and lipid levels on grow th,protein digestibility,feed utilization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Atlantic cod(Gadus morhua)[J].Aquaculture,2008,283(1/2/3/4):l56-162.

[16] 陈建明,沈斌乾,潘茜,等.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青鱼大规格鱼种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4,38(4):699-705.

[17] 蒋阳阳,李向飞,刘文斌,等.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1龄团头鲂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2,36(5):826-836.

[18] 涂永芹,韩冬,朱晓鸣,等.饲料中不同蛋白、脂肪水平对春鲤生长、饲料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2,36(5):843-850.

[19] LEE SM,JEON IG,LEE J Y.Effects of digestible protein and lipid levels in practical diets on grow th,protein utilization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rockfish(Sebastes schlegeli)[J].Aquaculture,2002,2l1(1/2/3/4):227-239.

[20] KIM L O,LEE SM.Effects of the dietary protein and lipid levels on grow th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bagrid catfish,Pseudobagrus fulvidraco[J].Aquaculture,2005,243(1/2/3/4):323-329.

[21] LEE SM,KIM D J,CHO SH.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and lipid level on grow th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ayu(Plecoglossus altivelis)reared in seawater[J].Aquaculture Nutrition,2002,8(1):53-58.

[22] 刘永坚,刘栋辉,田丽霞,等.饲料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红姑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2,26(3):242-246.

[23] ALAM S,TESHIMA S,YANIHARTO D,et al.Influence of differentdietary am ino acid patterns on grow th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Japanese flounder,Paralichthys olivaceus[J].Aquaculture,2002,210(1/2/3/4):359-369.

[24] MAIK S,WAN JL,AIQ H,etal.Dietary methionine requirement of large yellow croaker,Pseudosciaena crocea R[J].Aquaculture,2006,253(1/2/3/4):564-572.

[25] 代小芳.苹果籽、南瓜籽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部分生理机能、鱼体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10.

[26] 王川,郭海燕,李秀明,等.延迟首次投喂对胭脂鱼仔鱼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5,39(1):75-87.

猜你喜欢
全鱼鱼体氨基酸
渔乡鱼宴
轴流泵内鱼体的运动行为与撞击损伤分析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不吃全鱼
月桂酰丙氨基酸钠的抑菌性能研究
不吃全鱼
领导文萃(2018年3期)2018-03-12 19:37:18
UFLC-QTRAP-MS/MS法同时测定绞股蓝中11种氨基酸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05
一株Nsp2蛋白自然缺失123个氨基酸的PRRSV分离和鉴定
几种鱼体新鲜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