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热是价值的再认识

2015-03-13 23:41
中国收藏 2015年1期
关键词:书法史王铎西林

针对2014年秋拍出现的“王铎现象”,本刊有幸采访到潜心研究王铎多年、对王铎颇有见解的艺术鉴赏家胡西林先生。此次访谈中,胡西林从王铎的市场表现、艺术价值、个人遭遇等角度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纵古观今、丰满鲜活的王铎形象。

《中国收藏》:2014年王铎一下子成为秋拍中的热点名词,嘉德、保利、匡时等也都相应推出了王铎的拍品,而且成绩都不错,针对市场上兴起的这股王铎热,您能分析一下其中原因吗?

胡西林:王铎热首先是从学术界和评论界开始的,起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艺术市场上,王铎也不是2014年突然热起来的,而是有一个逐步积淀的过程,今天看来,至少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预热了。这个过程是对王铎及其书法艺术价值的再认识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由西泠拍卖推出的王铎《草书诗卷》,这件殊为难得的王铎杰作拍得1600多万元的高价,引起了整个艺术市场的极大关注,这是从艺术价值的角度重新审视王铎后创造的第一个过千万元的王铎作品价格记录。2014年秋各大拍卖公司不约而同聚焦王铎,正是这个过程的延续,是收藏家和艺术市场对王铎艺术价值一致认同的结果。

我个人认为,王铎能被诸多拍卖公司不约而同地聚焦,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卓越的艺术成就;其二,相应数量的作品传世;其三,命运多舛,生前身后评价悬殊。

《中国收藏》:近年来拍卖场上出现的王铎作品数量不少,其中价格从几十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那么,什么样的王铎作品最有价值呢?

胡西林:王铎一生并不长寿,活了61岁。61岁的生命历经晚明万历、天启、崇祯和南明弘光朝,再由弘光朝入清顺治朝,这是战乱频仍、改朝换代的时代,可谓身处乱世。尽管他长期在朝廷为官,却一样颠沛流离,困苦压抑,人生悲剧无法避免。

他的艺术历程与其人生历程大致对应,其中以中晚年所作行书草书最具个性。特别是入清以后,虽然清廷仍委以高官,但那时的王铎内心痛苦,无意仕进,在顺治朝的六七年间几无作为,做得最多的事,一个是写诗,一个是写书法。而此时所作书法多为草书,并且常常以杜甫诗为书写内容,这一方面因为他崇拜杜甫,以杜甫的经历况比自我;另一方面,书写杜诗既可以纾解心情,又可以托古避嫌。

入清以后的王铎,政治情绪萎靡了,艺术情绪却大大张扬,所以那几年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作品,非常突出的就是他书写杜诗的草书长卷。但是,没有必要过度渲染王铎作品在艺术市场上的价格表现,更应该关注和探索的是作品的艺术及历史价值,因为价格会上上下下,而价值是掉不下来的。

以荣宝此次拍卖的王铎诗文手稿为例。从价格上看,王铎诗文手稿比不上他的书法作品,尤其比不上他书写杜诗的草书长卷,但是价值却不可小觑。王铎是一位文人书家、诗人书家,他借诗记录心迹,传达情绪,宣泄愤懑,是中国书法史上写诗最多的书家之一,一生作诗逾15000首。他看重自己的诗,因为诗中吐露了他的真情实感,包括他对时事的看法,所以在生命困苦的时候他曾经说过:“其留以告天下后世,后世读者而怜其志者,只数卷诗文耳”。那么传至今日他的诗有多少首呢?4900余首。其他的诗都到哪里去了?除了颠沛流离散佚之外,一部分是他自己“清初赴燕都,焚于天津舟次,”另一部分比如《拟山园文选集》32卷则在乾隆皇帝敕编《四库全书》时被删除销毁了。为什么要“自焚”和被销毀?不外乎诗中所记史实和宣泄的愤懣为清廷所不容。

这些诗文稿中散佚的那一部分有些(包括此次荣宝拍卖的手稿)却在近年来陆续现世的王铎诗文手稿中出现了,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毫无疑问,它们对于研究王铎乃至补充史料都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因为是手稿,圈点勾刪毕现纸上,它真实地反映了王铎的成诗(文)经过。从书法的角度讲,手稿最能反映一位书家的性情及日常写字的本来面貌,王铎是大书法家,这些手稿让我们看到了他日常写字与书法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很有意义。但是很遗憾,这部手稿流拍了,这说明价格和价值之间有博弈。其实也无所谓,对手稿本身而言,流不流标或者由谁竞得都是一回事,它只说明这部手稿的归属而已,而手稿存在着并且现世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收藏》:王铎曾花了大量时间和经历研习包括二王在内的先人书法,在他流传下来的作品中,临摹作品约占到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从书法史的角度讲,王铎的书法处于怎样的地位?

胡西林:王铎一辈子崇拜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直到晚年依然坚持“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他临的主要就是《淳化阁帖》中羲献父子的法帖。同时,他借道米芾为途径取法‘二王’,得‘二王’精髓,不但有所继承,更有所发展。相对许多书家在继承书法传统方面拓展了书法史的宽度而言,王铎可以说是一位拉长了书法史长度的艺术家,我认为这是他在书法史上最重要的贡献和价值所在。

《中国收藏》:中国人一向标榜“书品如人品”,王铎的书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他的贰臣身份有关么?

胡西林:当然有关系,但是所谓“贰臣”,背景非常复杂。前面已经谈到,王铎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出仕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历经万历、天启、崇祯和南明弘光朝,又由弘光朝出仕清顺治朝,整个一生都在战乱频仍、改朝换代的岁月里,处得是乱世。在明崇祯朝,面对清军入关,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朝廷内主战主和派斗争激烈,王铎是主战派;在清顺治朝,他虽位居弘文院和礼部要职,但因为仕清,他精神痛苦,无意仕进,所以在顺治朝的六七年间几无作为。在乾隆三十七年敕编四库全书时他被列入《贰臣传》乙编中,诗文著作也在禁毁之列。《贰臣传》分甲、乙二编,“著绩于清廷者”就是被认为对清廷积有功勋的人入甲编,“进退无据,谬托保身者”即对清廷无所建树者入乙编,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并不认为他效忠清廷,王铎两面不是人。但毕竟仕清了,一生染污。时代、命运、性格,注定了王铎的悲剧人生。

于是他被“书品人品”挂钩,他的书法在其身后特别是清乾隆朝以来不为人重视,甚至被贴上“坏人写坏字” 的标签,遭人鄙视。我们通过考察王铎传世作品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王铎作品上的收藏印多数为乾隆之前的人或晚清后人所钤,而少见乾隆三十七年之后藏家所钤印。还有一个现象,王铎传世作品中有一些作品品相相当好,为什么?因为乾隆三十七年后,人们羞于在家里悬挂“贰臣”之作,但又非常喜欢王铎的书法,不忍销毀,就把王铎的作品收起来压进箱底。老子说得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王铎这位天才艺术家一生祸福倚伏,因为考取进士步入仕途,却不知正是仕途使其人生痛苦不堪。而入仕清廷,羞为贰臣,人生染污,艺术遭贬,对其作品而言,却因为不见天日而被完好传世至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现在是持包容、公允的心态来看待王铎书法艺术价值的时候了,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王铎作品的价值再判断还会取得进步。

猜你喜欢
书法史王铎西林
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设计
“止哭神器”等十五则
题西林壁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从书法典籍谈临摹与仿书的区别
书法史上的养生名帖研究
漫画
漫画
漫画
极简中国书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