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晴
【摘要】合作学习学生间互助性的学习方式,在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学习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提出四点教学策略:1.合理分组分工;2.启发思维;3.做好语言铺垫;4.准确定位教师角色。
【关键词】合作学习 职校英语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94-02
一、合作学习及其意义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国内外各种研究和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创造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环境,促进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目前,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我国英语教学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在职业学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意义更为显著。
首先,职校学生学习时间较普通中学学生宽裕,也较轻松,他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进行材料搜集、调查、访谈等准备工作。
其次,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它培养的技术人才不仅需要熟练的技术和精湛的技艺,而且需要良好的团体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沟通,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再次,职校生大多英语学习兴趣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不适合他们,只有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激发,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二、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虽然合作学习对职校生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笔者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绝非易事。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职校学生整体语言基础知识薄弱,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低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提出四点教学策略:
1.合理分组分工
合理的分组分工是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分组时尽量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性,让不同性格、学习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学生组成小组,这样既能增强组内学生合作学习的互补性,又能缩小组间差异,为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好基础。小组内的成员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如明确小组负责人、记录员、汇报员、材料搜集人员等,小组间的分工可以是学生自主决定,但是,作为小组合作的监控者,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小组合作分工情况,必要时应对某些小组做出适当调整。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组内角色互换,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合作学习的新鲜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获得发展不同任务的机会。
2.启发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
小组合作主要是以交际口语为主要形式的,交际内容需要结合现实生活,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并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相符合,才能促进学习者有意义的交互活动。如果合作话题过于笼统,还需要教师根据主话题内容列出子话题或与主话题相关的启发性问题和信息等,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材第三册Unit5 Together We Are Stronger在课文之前让学生讨论:What role should you play to make a good team? 显然这个话题过于空泛、理论化,如果直接让学生展开讨论,不难想象多数学生会无所适从。这时,就需要老师为他们搭建桥梁,从学生熟悉的话题着手,通过实例来探讨个人角色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如,教师可以举例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中的团队合作和“三个和尚”的寓言故事做比较,甚至可以举例一些电影名片中团队合作的例子,允许学生对自己喜爱的、影响深刻的个人或团队进行介绍和表达观点。经过一番活跃的自由发言之后,再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中总结出成功团队的特点以及个人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
3.做好语言铺垫——让学生“有话能说”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普遍出现这样的情况,小组中语言基础较好,语言技能熟练,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容易成为小组的全权代言人,而基础差的学生想参与活动却力不从心,干脆在合作活动中缄默不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除了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外,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篇能力。在让学生参与活动之前,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与内容相关的关键词、词组、话语结构和基本句式。接着,通过实例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这些语言形式表达意义,并在言语交流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言语角色,选择适当的语言实现意义交换等,例如,英语教材第三册Unit3,餐厅服务员为顾客点餐的交际活动中,教师需要先帮助学生掌握餐厅服务用语,然后通过听力练习,让学生了解餐厅服务员工作流程及其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同时注意服务员所使用的语言特点以及和顾客所使用语言的区别。
4.准确定位教师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需要不断调整。任务开始前,教师是主持人、组织者和培训者。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活动的流程和要求,必要时教师可提供一个大致的设计框架,由学生进行细化、具体化;除提供完成合作活动所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外,教师还应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组织技巧和交际策略应用技巧;分组时,要根据任务的需要确定小组规模,要保证小组成员在性格、学习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当小组进行活动时,教师的角色转变为监督者、调控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及时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监督,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当学生出现交际障碍时,要及时提醒、示范,帮助学生克服障碍,保证合作继续进行。任务结束后,教师不仅要对各小组合作成果进行评价,还要就合作过程中各小组的表现做出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殷银芳,苗兴伟,2008. 外语课堂环境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J].外语教学(9),42-45,50.
[2]方雪晴,2010.论英语口语合作学习中的交际真实性[J].外语教学(专刊),128-129.
[3]周杏莉.“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
[4]李荣兰,2010.成人之美与助人成才——教师如何激励学生[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