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迎春
(上海师范大学 图书馆,上海 200234)
民国时期主要指辛亥革命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1912—1949)成立前这一时期,民国档案即民国时期各级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社会名人以及外国侵华机构在其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类型的档案(新民主主义档案除外)。具体包括南京临时政府档案、南京国民政府档案、北洋政府档案、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档案、汪伪政权档案、伪满洲国档案,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大陆残部形成的档案等。民国档案种类繁多,除通用文书外,还有各部门为数众多的专用文书。载体有纸张、照片、唱片等。档案文种涉及汉语、英语、法语以及日语等多种语言。①
1949年,国民党撤离大陆时带走了一大批民国档案,现分别保存于台北国民党党史馆、“国史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以及“总统府”机要室等机构。[1]国民党党史馆收藏有300万件档案;“国史馆”馆藏有1000多万件,130多个全宗,其中最著名的是蒋介石档案;近代史研究所收藏自清末、北洋到国民政府的外交、经济部门的档案34万余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国民党未带走的民国档案十分重视,进行广泛搜集并集中管理。其中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要保存各政权中央机关的档案和具有全国意义的名人档案,共计近897个全宗,157万余卷。②各地方档案馆保管相应各政权地方机关的档案。如,四川省档案馆存有130万余卷③,辽宁省档案馆存有90余万卷④,重庆市档案馆存有 50余万卷⑤,甘肃省档案馆存有8.7万卷。⑥
民国档案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其不仅在传统研究领域,而且在学科史的研究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国档案的抢救与整理亦引起各界关注,透过新闻媒体对民国档案的抢救、整理和保护的报道性文章可见一斑,通过“中国知网”重要报纸数据库就可以获得相关的报道性文章近40篇。而对民国档案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通过“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共检索到1980—2014年间以“民国档案”为主题的期刊、会议及学位论文共263篇,论文数量由1981年的2篇到2013年的26篇。由此可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国档案的研究正在逐渐走向繁荣。
近年来,民国档案整理和抢救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这首先归功于国家图书馆的决策、各级各类档案馆具体的行动以及相关媒体的报道。2005年2月4日,多家媒体对国家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的收藏、保护情况进行专访。次日,《科技日报》和中国新闻网随即进行报道。随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等报纸相继刊发关于此方面的文章,全年刊发相关新闻报道达30多篇,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民国文献的濒危情况。
与此同时,作为民国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濒于危险的呼声也波及对民国档案的发现、整理和抢救的认识上,2006年3月以后,《中国档案报》相继报道了《军馆54万件民国档案开始抢救整理》、《档案专家到凤翔县检查指导民国时期档案抢救工作》、《上海虹口区积极抢救民国户籍档案》、《固原市档案局积极抢救民国档案》、《重庆荣昌县馆积极抢救民国档案》、《广东罗定市完成2000余卷民国档案抢救工作》、《甘肃张掖市档案局馆全力抢救民国档案维护历史真实面貌》、《沈阳市馆藏民国档案整理保护工作步入新阶段》、《贵州黔西县档案局馆全力抢救民国时期档案》等多篇报道性文章,同时《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重庆日报》、《广安日报》、《乐山日报》、《西安日报》等报纸也做了相关报道,多家媒体对全国各地各馆民国档案的整理和抢救情况进行全面通报。目前,在百度中以“民国档案”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可找到相关新闻354篇⑦,相关网页信息约387000条。⑧由此可见,我国有关抢救民国档案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民国档案整理的重视也从宣传阶段转向了实施阶段。
年代分布直接反应着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通过对263篇相关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图1)。从论文的分布年度看,从1980年的0篇到2014年的18篇,年度间发文量幅度较大,但整
图1 1980—2014年我国民国档案研究论文年代分布情况
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1年以后,2013年达到最高点。因此,在阶段特征分析中,本文将1980—2014年民国档案的研究以2000年为分界点分成两个时期来进行综述。
主题分布直接反映学术研究的热点、重点以及学界关注的前沿问题,了解主题分布是掌握民国档案研究内容的有效途径。通过对263篇相关论文的主题内容进行统计,具体见表1。
从学科角度看,1980—2014年民国档案研究主要集中在民国档案收集及整理、著录、鉴定,以及保管与利用等档案学角度,合占文章总量的60.45%。民国档案概况、民国档案与历史和专题研究,以及某一类民国档案具体研究等文献学、历史学角度的研究相对较少,合占文章总量的39.55%;从主题角度看,民国档案的鉴定、著录,以及某一类民国档案具体研究类和民国档案与历史、专题研究的文章较多,而民国档案概况及保管主题的文章相对较少,各主题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表1 1980—2014年民国档案研究论文的主题分布
透过数据可以发现:(1)民国档案的收集及整理方面,有27篇,占论文总量10.27%。从论文数量可以看出,我国民国档案收集与整理研究相对其重要程度来讲还略显薄弱。(2)民国档案著录方面,有52篇,占论文总量19.77%,发文量较高。著录、标引历来是档案界关注的热点。(3)民国档案鉴定方面,有36篇,占论文总量13.69%,发文量相对较高。在我国,档案鉴定研究由来已久,无论是关于真伪、价值,还是销毁和开放等方面的档案鉴定,都既有成熟的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先发优势明显。(4)民国档案保管方面,有19篇,占论文总量7.22%,其研究力度也很有限。(5)民国档案利用方面,有25篇,占论文总量9.51%。民国档案从重收藏轻利用到既重收藏又重利用,同时保密与开放并重的局面,是档案界打破传统的表现。尤其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先进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全国性的民国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立,势必会推动大数据环境下民国档案利用工作的建设。(6)民国档案概况及专题研究,有86篇,占论文总量39.54%。相较于民国档案的鉴定、利用、著录和标引外,对民国档案的专题研究以及某一类具体民国档案(如龙泉司法档案、政府档案及赋税档案等),研究出现较晚,但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
纵览我国民国档案研究,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35年间,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和成熟稳定阶段。在此过程中,研究者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技术实践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此,认真总结这一段时期民国档案研究进展情况,了解民国档案研究的特点和热点,对把握民国档案研究趋势和薄弱问题,正确引导民国档案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1980—2000年20年期间,从1981年的2篇到2000年的11篇,民国档案相关研究论文共85篇。纵览民国档案前20年的研究历程,其间起起伏伏,是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从最初的收集和整理,扩展到后来的著录、鉴定、保管和利用,民国档案研究不再局限于具体原则与方法的理论性探讨,而是注重把民国档案与整个档案工作联系起来,揭示和探讨民国档案工作的实践及规律。一方面,研究人员逐渐将研究方向延伸到实践领域,研究内容亦愈加细化,如对民国档案的标引和著录等档案工作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等都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就新技术应用来说,研究人员对于现代技术在民国档案工作中的管理、保管和保护应用也进行探索,尤其是应用计算机建立民国档案目录数据库,利用光盘存储档案信息等方面都取得一定进展。另一方面,是对民国档案的专题研究,如民国铁路档案、图纸档案、海关档案、照片档案、气候史料等都有一定的涉及。其中,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可以说,这一阶段,一套基本符合中国国情、档情的民国档案研究体系在档案学界初步建立,为21世纪以后民国档案研究的成熟和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1)民国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民国档案收集和整理研究,最早起于1981年陈兴唐的《关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资料的收藏整理情况》和1983年施宣岑的《关于〈中华民国史〉档案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前者将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5种重要档案(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广州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和广州大元帅府档案,国民党政府档案,北洋政府档案,汪伪等汉奸政权档案,著名人物个人档案)的收藏和整理情况进行分门别类介绍;后者则将《中华民国史》编写过程中收藏报刊资料和档案资料的情况进行介绍,同时又回顾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对于历史档案的收集和整理状况,以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地方档案馆历年来库房建设情况,并就历史档案的收藏、管理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1996年的几篇相关文章则主要从工作体会的角度,对民国档案整理的原则、准备工作、整理程序等进行介绍,如张玉花的《浅谈民国档案的整理》、戴光喜的《清理民国档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刘洪的《整理民国历史档案应有灵活性》等。
(2)民国档案的著录与鉴定
这个阶段,民国档案著录与鉴定的论文是42篇。从论文数量及年代分布来看,这个阶段民国档案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这两个方面。
档案著录,即在编制档案目录中,对档案内容以及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⑨。这个阶段,此方面论文大多是基于工作角度的实践性文章,主要从如何标引、题名怎样拟定等问题进行讨论,如郭志敏的《浅谈民国档案文件题名的拟写》、陈晓敏的《略论民国档案著录标引次序的确定》、李宗春的《对填写民国档案卷内文件目录几个问题的思考》等20余篇论文。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研究性的文章,如陈晓敏的《略论民国档案著录标引中分类法与主题法一体化问题》,从主题法表达档案主题内容的专指性强、多维性强的特点,论述在民国档案著录标引中应实行分类法与主题法的一体化,从而使标引结果更加完美,更好地满足民国档案的检索和利用。
民国档案鉴定,是档案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但是在鉴定实践中也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这个阶段的论文有20篇。从内容看,主要围绕两个方面问题展开:一是民国档案是否应该鉴定。大部分文章都涉及这一问题,其观点主要有3种:主张鉴定、不同意鉴定、采取慎重态度。如蜀言的《民国档案没有鉴定的根源》、严永官的《也说民国档案的鉴定销毁问题》等。二是“民国档案没有鉴定,而且不能鉴定不准销毁”的原因。谈得最多的就是“片纸只字不得损毁”这一政策因素,如倪道善的《民国档案鉴定问题探讨》、邓绍兴的《片纸只字不得损毁辨析》和李荣忠的《民国档案鉴定研究报告》等,都对“片纸只字不得损毁”的制定背景、政策来源,以及党和政府有关民国档案整理、收集和鉴定等文件进行回顾,从而指明中央“片纸只字不得损毁”的政策实质,批评业界在实际操作中的扩大化、片面化做法。除此之外,一些文章还提到其他制约因素,如叶自明的《浅析民国档案鉴定的制约因素》则认为开展民国档案鉴定存在诸多制约的因素,首先是民国档案管理的现状妨碍鉴定工作进行;其次是民国档案鉴定无成功实践经验和成熟的理论,使得鉴定工作缺乏指导。
(3)民国档案的保管与开发
这个阶段民国档案的保管与开发方面的论文仅10篇,而且多集中在1987—1998年。从论文内容角度看,主要是从三个主题角度进行研究。一是基于工作的实践性文章。如史晓晖的《民国档案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从工作出发,谈了民国档案开发利用中的“开发利用范围狭窄、基础工作薄弱”两个制约因素,并从“更新观念、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基础工作建设、注意信息反馈”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二是基于开发利用的原则、方法等理论角度。如朱琪的《改革开放20年民国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对民国档案开发利用在“编史修志和历史研究”、“处理国家事务”、“经济领域”、“教育领域”、“对外文化交流”等领域中的作用进行系统论述。三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这个时期的研究主要以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为主,大多是从本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出发,对民国档案的信息化检索、开发存储进行思考。如任荣的《关于馆藏民国档案目录信息数据库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全国档案事业发展“九五”计划要求各级档案馆应“加快档案整理编目,建立和完科学的检索体系”的背景,从本馆民国档案目录信息数据库的特点与现状、健全和完善途径以及组织与管理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论述;王跃年的《略谈民国档案光盘管理系统建设》,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开发光盘管理系统的意义进行阐述,并从技术层面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论述,如光盘格式的选择、计算机平台的选择、扫描仪的选择等。
(4)民国档案的专题研究
主要包含“基于民国档案的专题研究”和“某一类民国档案的具体研究”两个方面。这一阶段,民国档案的专题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后者,大多是从某一类民国档案的价值、整理现状以及开发等情况进行探讨。如吴菊英的《东北地区现存民国铁路档案简介》、张芸的《云南省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时期的图纸档案》、孙修福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海关档案简介》等近十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阶段对民国照片档案的关注性研究相对较多。李泽明的《整理民国照片档案引起的思索》和《清理民国照片档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从工作实践出发,提出在整理民国照片档案中要注意照片统计、记录等问题;王跃年的《建立民国照片档案体系之研究》,从对建立民国时期照片档案体系的意义、整理编目、复制建档、照片档案存贮技术的选择和发展前景等问题出发,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全面探讨。而“基于民国档案的专题研究”,基本上都是从某个角度对民国档案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如王致中的《从档案史料看近代后期的甘肃铁业生产》、奚博凯的《从民国档案看江苏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001—1994年,民国档案相关研究论文共178篇。从2001年的15篇到2014年的18篇,其间起伏较大,最少是2006年6篇,最高2013年达到26篇。但从总体趋势来看,还是处于成熟稳定发展阶段。经过21世纪之前的发展,除传统的保护、鉴定、著录及利用的档案学研究视角外,有些档案研究人员跳出“就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的传统窠臼,将研究视角投向对民国档案资料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挖掘方面,形成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这一阶段,民国档案研究无论是数量还是研究主题都趋于稳定,研究内容呈现系统化、综合化、全面化的特点。
(1)民国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在这个阶段,民国档案收集与整理方面的文章明显增多,有21篇;从研究内容来看,不再都是对民国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情况的简单介绍,开始从民国档案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在整理中确保民国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角度去研究。如马春梅的《民国档案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档案整理为着眼点,从登记、分类、编目,以及调卷等环节分析部分文件与旧案卷分开保存的问题,并对此提出避免各环节出现失误的对策;陈涛的《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新维度》提出,随着民国档案开放力度的增大,原有民国档案整理成果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利用需求,民国档案整理工作需要引进新的维度,即对民国档案信息作进一步开发,并采取相关措施确保民国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如果说,前篇文章还是传统整理工作角度,后一篇则标志着民国档案整理工作步入新的阶段。同时,也有一些研究性的文章,对民国档案整理的意义以及贡献展开论述,如庾向芳等的《试论民国时期史语所对内阁大库档案史料的整理及贡献》、张江义的《试论王可风民国档案整理思想的历史意义》。而且从《奉系军阀时期档案及其整理与开发》、《河南省馆民国时期照片档案整理》、《有关龙泉制瓷业的民国时期龙泉地方档案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等文章看,各档案馆对民国各类型的档案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在逐步加强,为民国档案的研究提供资料基础。
(2)民国档案的著录与鉴定
民国档案著录和鉴定方面的论文共有46篇。在著录方面,大多还是基于工作视角的实践性文章,但是随着民国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工作的开展,也有不少论文围绕数字化环境下的档案著录、档案著录规则、民国档案和电子文件的著录等展开论述。如龙岗的《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著录及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实践与探索》、潘涛的《民国档案分类标引自动转换研究成果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等。在鉴定方面,除继续围绕上一阶段的两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外,民国档案鉴定标准与方法的研究也引起关注。如甘明的《民国档案鉴定与分级管理问题探讨》提出,民国档案与建国后档案相比具有特殊性,在鉴定与等级划分工作中要遵循积极、稳妥、谨慎的原则;邓绍兴的《区分等级深化鉴定》提到,民国档案的鉴定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鉴定,传统的划分档案保管期限的方式已不适用,应该采取特殊鉴定方式,用区分等级的方法进行深化鉴定;冯蓉的《试论民国档案分级管理模式的创新》,则从管理的总体思路和观念、思维模式以及具体整理方式等方面对民国档案分级管理模式进行前所未有的创新尝试,提出“分级存毁式”这一适合民国历史档案实际状况的新型分级模式。
(3)民国档案的保管与开发
这个阶段,民国档案的保管,以及开发和利用方面的论文有31篇。在保存、保护以及修复方面,主要是对目前珍贵民国档案资料保护现状进行调研及保护策略方面的研究,并涉及到对民国档案原生性修复保护的问题。如徐丽萍的《珍贵档案文献保护工作的调研分析》、仝艳锋的《云南省民国档案保存状况调查研究》等,都是对分散在各个档案馆的民国档案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民国档案保存现状、保管环境和保护措施进行探讨;杨博文的《云南省民国档案基础性保护策略研究》,提出借鉴古籍修复保护标准,制定民国档案保护标准和实施方案;龙芳的《浅谈民国重点档案破损的处理方法》和赵银玲的《民国档案修复的实践与认识》,则结合工作实践,提出民国档案的修复方法。在开发和利用方面,主要是基于信息化、数字化保护的理念,建立民国档案数据库,如高群的《建立“4D模式”开发民国档案》,论述抚顺市档案馆建立“民国档案4D工作模式”,即由档案整理(Dispose)、档案数据库建设(Database)、档案发掘(Detect)和档案开发(Develop)四个阶段、四项功能构成的民国档案系统开发模式;朱琪的《民国档案数字化研究与思考》和王鸣鸣的《福建省民国档案数据库建设实践初探》,对民国档案数字化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如标准问题、优选问题、检索问题进行探讨,以寻求适合的解决途径;王雅戈的《民国农业档案数字化整理研究》,介绍民国农业档案数字化的具体内容、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的成果等,并对民国农业档案目录数据库、图像数据库、文本数据库、图文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知识库、编制民国农业档案分类表等进行研究。
“电阻器的识读与检测”的课堂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模式。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
(4)民国档案的专题研究
随着民国档案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民国档案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献研究价值在这个阶段得到充分体现。民国档案的专题研究性论文有65篇,其中“基于民国档案的专题研究”有45篇,“某一类民国档案的具体研究”有20篇。
基于民国档案的专题研究方面,相对前个阶段来说,涉及的学科呈现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包括历史、管理、司法、宗教、社会事件等多个领域如李青的《民国档案中家庭婚姻问题管窥》,从山西省档案馆珍藏的一批有关家庭婚姻的档案资料入手,深入挖掘当时山西家庭婚姻问题的类型,以及不和谐家庭婚姻不幸的成因及特征;黄仪的《从民国档案看北平的禁烟禁毒》,透过目前保存在北京市档案馆的大量档案和有关资料,分析民国时期北平当局禁烟禁毒的相关措施,指出烟毒未能禁绝的主要原因,除其药物依赖性较强外,还有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此外,还有许晓明的《真实与缺席:档案视野中的清末民初广西基督教》、张振利的《从民国档案看1944年驻滇美军肉类供应风波》、张敏等的《从民国抚顺档案管窥袁世凯的“皇帝梦”》、李光伟的《从档案资料看民国山东红卐字会》、杨朝伟的《从民国档案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等。
某类民国档案的具体研究,主要还是从某一类民国档案的价值、整理现状以及开发等情况进行探讨。如朱海楠的硕士论文《云南民国时期商标档案开发利用研究》,从档案学的角度出发,调研云南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对民国时期商标档案的开发利用情况,并借鉴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云南民国时期商标档案的概念、特点、价值、开发利用的现状以及开发利用的措施进行研究。吐娜的《略论民国焉耆地区有关蒙古族档案及其价值》,主要论述民国焉耆地区各档案馆所存有关蒙古族历史的档案资料,以及其在研究民国时期部落及新疆蒙古史中的重要意义。此外还有,杨梅的《清末至民国云南海关档案的经济史料价值探究》、范森然的《祁县发现一批民国时期晋商档案资料》等。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这个阶段对浙江龙泉的司法档案引起研究者的强烈关注,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论述,如杜正贞的《龙泉司法档案的主要特点与史料价值》、张健的《试析龙泉司法档案中的贫困与犯罪》、毛剑杰的《龙泉司法档案中的原生态历史》、王云婷的《龙泉司法档案中的招赘婚诉讼研究》等7篇论文。
从1980年到2014年,对于民国档案学术研究可谓研究主题内容广泛,成效显著。从年度上看,民国档案研究学术论文从无到有,内容不仅涵盖民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利用、著录等方面,而且更多的是对民国档案史料价值、文献价值的揭示。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民国档案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彰显档案界乃至学术界对民国档案工作及研究的关注。
在民国档案研究中,学者们逐步摸索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除传统的定性研究法外,还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法、定量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等对民国档案进行研究,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如《台湾地区保存民国档案的状况与征集》即运用了比较分析法,从多层面对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民国档案工作进行了比较,总结它们的异同点,进而揭示民国档案研究发展的规律及特殊性。在民国档案研究中,定量分析方法也逐步受到关注,如《民国档案鉴定研究报告》、《浅析民国时期档案研究的现状——基于有关民国时期档案文献定量分析的思考》等论文,都对特定时期档案学学术刊物上刊载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论文的主题分布情况、研究的发展态势,以及学界的关注的热点。
档案学研究学者们密切关注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围绕民国档案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积极开展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后,学者们针对档案法的内容、性质、特点等展开多方讨论,并且将研究范围扩大到民国档案著录、保管以及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等方面。如《民国档案的著录工作》,从实际应用角度对民国档案的著录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谈民国档案在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作用及档案的开放和史档结合问题》,就民国档案在党史、近代史、民国史研究,以及在军战史、各种专业史,甚至群众团体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民国档案整理与保管是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开展民国档案学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1980—2014年,这两个主题分别发文27篇和19篇,占总发文量的比例分别为10.27%和7.22%,而民国档案开发与利用方面的论文有25篇,占发文总量的9.51%。数量较少,比例不高,这与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档案学研究的发展不相适应。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推广和应用,档案业界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全国性民国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尝试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民国档案的科学整理,推进档案信息共享。但档案学界对这一主题的关注程度与社会需求、档案业务发展需求以及学术研究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不论是民国档案的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需要紧密联系民国档案的工作实践,结合现实档案业务的发展趋势,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
21世纪以来,民国档案以其丰富的史料价值,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民国档案开展的专题研究,数量越来越多、主题越来越广泛,对资料的挖掘也逐步深入。可以说,民国档案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档案学本身的研究领域,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大量介入与渗透。随着档案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学者们的研究视野、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围日益扩大,应该说,民国档案这一研究主题及其以学科为背景所衍生的交叉主题,将会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专题研究也会更加深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诸如民国档案保护学、民国历史档案学等一批与学科专业结合更密切的分支学科创立。
注释:
①百度百科:民国档案.2015-01-28.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http://www.shac.net.cn/gcjjlist3.jsp?lm_id=gcjj.2015-01-28.
③四川省档案局(馆)简介.http://www.scsdaj.gov.cn/128/default.aspx.2015-01-28.
④百度百科:辽宁省档案馆.2015-01-28.
⑤百度百科:重庆市档案馆.2015-01-28.
⑥甘肃省档案局(馆)简介.http://www.cngsda.net/art/2014/1/14/art_16_2396.html.2015-1-28.
⑦百度新闻:民国档案.2015-01-28.
⑧百度网页:民国档案.2015-01-28.
⑨百度百科:档案著录.2015-01-28.
[1] 方新德.台湾民国档案收藏的现状与特点[J].档案管理,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