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海丹
(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8)
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1,2]、标准和规范[3,4]的要求,进行了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识别、分析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
以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该项目建设内容涉及的设施设备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项目的污水处理、机械维修等均依托公司现有运行系统,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本项目具体评价范围是:(1)TMP(催化裂解多产丙烯)装置;(2)气体分馏装置;(3)MTBE(甲基叔丁基醚)装置;(4)储运系统;(5)循环水场;(6)给水及消防加压泵站;(7)空压站;(8)热水站;(9)变电所;(10)化验室。
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
某石化企业丙烯项目,工程总投资127227 万元。
项目生产设计规模为年产15 万t 丙烯产品。生产装置主要包括:50 万t·a-1TMP 装置、45 万·a-1气体分馏装置和16 万·a-1MTBE 装置。装置生产操作弹性60%~110%。
项目管理人员实行常日班生产制度,每天工作8h;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的作业人员实行五班三运转,每班次作业8h 的工作制度。装置连续生产,年开工时间为8400h。
装置处理的原料主要分为3 部分。第1 部分是混合原料油(由厂区外某企业提供,包括常压渣油和减压蜡油);第2 部分是混合C4组分(包括厂区外某企业气体分馏装置提供的炼化C4资源以及本项目气体分馏装置产生的碳四馏分);第3 部分为甲醇。
主要产品为丙烯、MTBE、丙烷、汽油、柴油、油浆等。
生产用主要的辅助物料包括催化剂、钝化剂、CO 助燃剂、阻垢剂、NH3·H2O、Na3PO4、甲基二乙醇胺(MDEA)、NaOH 等。
(1)反应技术 TMP 技术是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新型重油催化裂解多产丙烯技术。该技术采用一段提升管进催化原料和富含烯烃的混合C4、二段提升管进循环重油和富含烯烃的轻汽油,以重油或渣油为原料,在使用配套催化剂的情况下,可最大限度多产丙烯,同时兼顾柴油和汽油的生产。
(2)干气液化气脱硫技术 选用复合型甲基二乙醇胺(MDEA)作为溶剂,采用常规蒸汽汽提工艺再生。
(3)液化气脱硫醇技术 纤维膜脱硫醇技术,是利用专利设备纤维膜对碱液的附着力与液化气不同,大大增加传质接触面,提高了碱液与液化气的反应深度和强度。
主要反应:RSH+NaOH→RSNa+H2O
RSNa+1/2O2+H2O→RSSR+2NaOH+H2O
采用常规分离流程。第1 个塔将C4馏分和≤C3馏分分开,第二个塔将C2馏分和C3馏分分开,将最难分离的丙烷和丙烯在第3 个塔里分离。
采用固定床筒式外循环+催化蒸馏合成MTBE生产工艺,还增设一套剩余C4分离系统。催化反应与蒸馏同时进行,C4原料和甲醇混合后进入绝热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醚化反应,MTBE 作为重组分从塔釜排出;C4与甲醇的共沸物向塔的上部移动,进入催化反应蒸馏段,边反应边分离,即MTBE 一旦生成就在分离作用下离开反应区,从而使平衡不断地被打破,反应不断地进行。同时增设的一套剩余C4分离系统,利用蒸馏塔将剩余C4分离为轻C4(富含烷烃)和重C4(富含烯烃)。
通过对项目工程内容的分析,结合类比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对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筛选后,本次预评价确定了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非甲烷总烃、溶剂汽油、液化石油气、甲醇、氨、H2S、NaOH、盐酸、ClO2、噪声[5]。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评价因子分布情况如下: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规定,该建设项目行业属于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中的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本次评价定性该建设项目类别为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6]。
通过类比现场检测结果及项目工程分析,可预测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能够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7]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8,9]的要求。
(1)工艺密闭和隔离操作 本质控制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
(2)设备选型 生产设备的选用除满足工艺要求外,尽量选用自动化程度高、本质安全程度高的设备。
(3)作业方式 作业人员采取巡检操作方式,减少了操作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会。同时将便携式报警器佩戴于胸前,可起到有效的危害预警作用。
(4)工艺自动控制及检测报警 本项目的过程自动控制采用先进可靠的分散控制DCS 系统,使物料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对于影响安全生产的工艺参数都将设立自动监测、超限自动声光报警,或自动联锁保护。在装置内可能泄漏和易聚积可燃气、有毒气的地方,相应设置固定式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5)通风 本项目建、构筑物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作业条件要求。项目室外构筑物露天布置,使得装置内自然通风性能良好;而各建筑物内将采取相应的机械通风措施来满足作业条件。
设计中将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对产生较大振动和噪声的电机、机泵等设备,其基础将单独布置,并采取减振降噪措施。尽量采用自控和遥控方式,减少操作人员接触噪声的机会。同时采用局部加设隔声罩,减少在高噪声区的操作时间,作业人员将配备防噪声耳塞供在巡检高噪声区时使用,在高噪声作业岗位将设置隔声操作间,以减少噪声对职工的听力损害。
表1 生产系统导致职业病的分析Tab.1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caused by production system
由于生产工艺温度较高,则所有的高温工艺设备如反应器、汽提段、再生器、分馏塔、气提塔、吸收塔、再吸收塔、解吸塔、稳定塔、脱硫塔、再生塔、氧化塔等设备外壳均将敷设隔热保温层;生产中表面温度超过60℃的不保温管道、有可能接触人员的设备和管线均将设置防烫隔热层;对距离地面或操作平台高度在2.1m 以内的设备及管线均将设置防烫隔热保护;在距离操作台水平距离小于0.75m 以内的设备和管线均将设置隔热防烫保护设施,以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建设单位将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至少配置1 名专职人员负责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建设单位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首先从源头上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其次做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具体包括: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维护检修制度、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等。
项目作业人员上岗前将根据工艺装置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岗位职业卫生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项目将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制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并编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预案,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护、维修、定期检测制度,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将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项目在初步设计和建设阶段认真落实可研报告采取的防护措施和预评价报告提出的各项补充措施及建议,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保障职业卫生资金的投入并做到专款专用,项目投产后加强职业病的防治管理工作,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7]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8,9]的要求。从职业病预防角度考虑,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第60 号.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52 号.
[3]《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8008-2013.
[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AQ/T8009-2013.
[5]《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 号.
[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 号.
[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