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家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教育管理方略]
大学生移动新闻阅读调查与研究
——以西南地区高校为例
吴家家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互联网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受众的新闻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变,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从过去主要靠电视、报纸、杂志、广播获取新闻信息,转变为以手机、平板电脑来获取新闻信息。如今,传统媒体为了生存发展秉持着互联网思维纷纷寻找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当务之急是了解受众信息,摸清楚受众喜欢什么样的“新闻产品”,从而增强受众黏连度。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的新闻阅读习惯,在某种程度上能代表年轻群体,符合互联网的鲜活属性,对转型媒体具有参考意义。
大学生;移动新闻;媒介转型
互联网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受众的新闻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变。传统媒体纷纷转型,但是受众喜欢什么新闻内容、新闻形式、新闻载体,转型中的传统媒体却未必真的知道。“魔弹论”早已成为过去,如今的受众已然不是一味接受信息的受众,而是有个性、有思想、有要求的用户。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希望,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好奇心强,对新闻阅读的需求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大学生为主要代表的年轻人的新闻阅读习惯,是传统媒体转型方向的决定因素。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移动阅读成为时下的流行趋势,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更是偏爱通过移动平台来获取新闻信息。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们一直都是信息消费的主要群体,如今的大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媒体,而是主要通过移动载体浏览新闻。实际上,移动新闻赢得了大学生们的喜爱,但有价值的新闻大都来源于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上出现的许多新闻都是网络编辑使用传统新闻加工而成的,使传统媒体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本文通过分析西南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移动新闻阅读的调查结果,来分析以大学生们为代表的年轻群体在移动新闻阅读上的具体情况。
本次调查在2015年3月至4月进行,调查采用统一问卷、随机抽样的方法,由调查员通过网络问卷与现场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在若干学校随机发放问卷,被调查者现场填写或者网络反馈的方式进行。问卷题目为“西南地区大学生移动新闻阅读调查”,共25道题目,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学校等基础信息,也包括移动新闻阅读设备、时长、频率、渠道、内容偏好、缴费方式等具体信息。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来自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20余所西南高校的有效问卷44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回收问卷后,对调查数据进行了仔细的汇总、比较和分析。
表1 大学生基本情况统计(共440人)
大学生通过新闻为了解国际国内的时政动态、法律法规、社会焦点提供窗口,从而开拓视野、与时俱进、训练思维,因此,研究大学生对新闻的关注情况很有必要。新媒体的新闻发布及时、时效性强、信息详实、形式新颖、互动性强,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颇受大学生们的追捧。但是关于大学生们新闻阅读的研究并不多见,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为我们呈现出一些在校大学生们移动新闻阅读的习惯。
(一)移动设备拥有率
手机,是现代人常用的通讯工具,现在也是传播新闻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参加问卷调查的440名大学生中,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比例高达99.54%,拥有平板电脑的占44.7%,还有10.2%的学生拥有其他移动设备。可见,时下大学生的移动设备拥有率非常高,接收新闻信息的可能性很大。
(二)移动新闻阅读为最主要获取渠道
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已经不再是大学生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营地,移动新闻阅读成为大学生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一份报纸几十个版面,纷繁复杂,打开还需要整理顺序;电视新闻有固定的时间段,电视机也不易携带;广播只有声音,视听难以兼备,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杂志新闻的时效性较差,篇幅有限。相比传统媒体,移动设备克服了多重困境,使新闻阅读轻松方便,吸引了大批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因此,移动新闻阅读成为大学生们获取新闻最主要的方式并不费解。
表2 大学生获取新闻主要渠道统计
(三)对移动新闻阅读时间有要求
大学生作为新新人类,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都比较强,对新闻的关注度比较高,但是大学生们阅读移动新闻在时间上有较高要求,关于每日浏览移动新闻的时长,65.71%的同学选择1小时,27.14%的同学选择2-3小时,3.81%的同学选择3-5小时,只有3.33%的同学选择5小时以上,说明多数大学生倾向于一两个小时的短时间阅读。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们求新、求快,他们并不接受长时间的新闻阅读,因为他们没有耐心,很难静下心来长时间看新闻报道,这项数据提醒媒体在内容的推送上要精益求精,在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眼球。另外,以移动载体为前提,大多数人选择在自己的住所、乘坐交通工具时看新闻,大学生们的零碎时间也许反而是媒体的宝贵时间。
(四)移动新闻阅读自主选择性强
新闻受众转变为选择意识更强的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订阅相关的新闻栏目,大学生们也体现出了这个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他们最喜欢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和服务性信息,文化新闻、时政新闻和国际新闻的排名紧随其后,经济新闻和法律新闻排在最后。从数据排名可看出,大学生们国际、时政方面的新闻关注稍微少一点,而对社会新闻的关注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因为其贴近性较强。经济新闻和法律新闻属于较为专业的新闻,大学生们对其关注度最低。所以,针对新时代的年轻的受众,新闻在地域和心理上具有贴近性至关重要。
大学生们是非常有主见的受众,并不会无缘无故地选择某一选项,对移动新闻媒体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移动新闻有许多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优点,比如移动新闻不受时空限制,更加方便易携、迅速及时、个性化强,能够填补碎片化的时间,还包含了海量信息。但是大学生们并不盲从,没有一味夸赞移动新闻,他们也对移动新闻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长期使用移动设备看新闻对身体不好,尤其是颈椎和眼睛;移动新闻的报道不够深入,信息过于庞杂,可信度也不高,信息的把关成大问题。大学生们对于移动新闻秉持着一分为二的客观看法,体现出他们的理性思维。
大学生们是热爱网络社交的群体,有20%的学生表示从来不会评论、转发、分享某条新闻,而剩下80%的学生表示会视情况参与新闻的互动。网络的虚拟性与群体性使人人都欲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受众的反馈也能流露出意想不到的线索,因此新闻媒体必须重视受众互动反馈的环节。另外,8%的同学明确表示不依赖移动设备,剩余92%的同学毫不隐瞒地表示依赖移动设备来获取新闻信息,只是依赖程度不同而已。大学生对于移动新闻的依赖程度也再次证明了移动新闻阅读成为大势所趋的事实。
(五)商业媒体更受青睐
网络新媒体让媒介环境更加复杂,传统媒体被唱衰,但是新媒体也并不都是大赢家。在移动软件的评比中,大学生最喜欢的是新闻客户端,其次是微博、微信,最后是腾讯QQ推送页面和网页,专注新闻的客户端打败社交媒体获得了最多的投票。此外,在大学生喜欢的新闻微信、微博、APP类型方面,商业类媒体(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网易新闻)不约而同地成为了第一名,而专业类媒体(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京报)和综合类媒体(今日头条、澎湃新闻)分居第二和第三。大学生是敢于创新、不甘落后的群体,商业媒体在这一群体中产生的影响力最大,说明商业媒体的媒体气质与大学生相符合,他们的运营模式和生产内容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六)实现付费移动新闻难度大
媒体转型的道路上,如何盈利始终是一个大难题,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付费墙就以失败告终。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有8%的同学通过包月支付的方式看移动新闻,35%的同学按手机流量支付浏览费用,剩下57%的同学表示只看免费新闻。数据显示,现有的付费移动新闻并不乐观。而在询问付费新闻的可能性时,只有7%的同学接受付费新闻,20.5%的同学会视情况而决定是否付费,而72.5%的同学表示不接受付费新闻。国内媒体关于付费新闻也有过尝试,但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许多新闻媒体还没开始试水,受众就已经不买账,最后不了了之。大学生们是支出高于收入的群体,现阶段要针对这一群体实施付费新闻恐怕难度较大。
从西南地区部分高校的调查结果来看,年轻用户已经不再推崇传统媒体,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非常强,十分在意产品体验,他们热爱刷屏,热爱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新媒体市场越发激烈,新闻移动终端为了自身的发展一直不断改变和创新,把新闻作为产品,重视用户,重视产品。而传统媒体相比之下较为被动,兼并破产的不少,为了生存发展而转型的也不少,但许多传统媒体还没有理解互联网思维,没有重新了解用户。许多传统媒体在转型中换汤不换药,为了技术而改变,却很少为了内容发展技术,失去了媒介应有的责任和精神,传统媒体应该深思如何坚持、如何创新。
(一)坚守内容阵地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新闻信息呈现的形式有所不同,受众始终希望得到高质量的新闻,“内容为王”适用于任何环境。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记录下身边发生的新闻,有专家称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记者时代,但是全民参与制作新闻难免让信息环境更加复杂,专业媒体的优势便能得以凸显。媒体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对新闻信息的把关和监督更加专业,因此,传统媒体在转型中要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坚守内容阵地。
(二)增强服务意识
如今的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受众,而是积极主动的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需要的新闻信息,新闻信息作为无形产品,也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大学生们对于移动新闻的阅读时间、地点、内容都有要求,对于客户端种类也有自己的偏好,对移动新闻本身更是持有自己的观点,尤其对服务类新闻信息表现出极大的喜爱,大学生们对移动新闻的自主选择观念非常强。所以,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要增强服务意识,换位思考,想方设法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尽力满足,细化用户的定位,打造适合他们的新闻产品。比如,一份报纸包含许多版面,体育版、娱乐版、财经版、社会版等等,但是很多读者只喜欢娱乐新闻或者体育新闻,对其他版面不感兴趣,而报纸并不能拆分开来卖,而依托于网络的移动新闻能够轻易实现产品的细化,用户喜欢哪一类新闻就可以为他“私人订制”这类产品,人性化的服务定能为产品体验加分。
(三)重视技术,开发平台
互联网是科技发展的成果,众多传统媒体在转型的道路上融入互联网基因必定要跟技术打交道。网络新媒体受到追捧之后,传统媒体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纷纷开辟自己的新媒体市场,一窝蜂地开通本媒体的电子版、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等,又将陷入同质化的怪圈。当下,一些媒体也看到了此问题,所属的新媒体部门分为技术和内容两条线,分开招聘和管理人才,两手都要抓。所以,传统媒体只有重视技术,建设自身的技术链条,才有利于长远的发展。另外,从此次调查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微博、微信、QQ是大学生们获取移动新闻的重要渠道,而且他们通过这些渠道分享新闻的可能性较大,社交媒体对大学生有着巨大影响。豆瓣网、人人网和百度贴吧的成功都验证了平台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现象,传统媒体要加快平台建设的脚步,增强用户的黏连度,为用户提供沟通讨论的圈子,创造有凝聚力的平台。
年轻用户是互联网最大的消费群体,大学生们作为即将走入社会的年轻群体,在学生时代所培养的媒介素养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媒介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生们通过移动终端时刻关注新闻,明显偏爱社会、文化和服务性新闻,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转发、跟帖的互动行为突出,对新闻的内容和形式有自己的要求,对新闻的选择和理解也有自己的态度,这些特点都体现出大学生们是新时代的“受众”,是新闻产品的用户。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如果能够提前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新闻阅读习惯并且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便能够在移动新闻发展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1]张开.青年人新闻消费调查与研究[J].现代传播,2007(10).
[2]康凌.手机媒体的移动阅读模式[J].新闻爱好者,2011(2).
[3]新京报传媒研究院.《新京报》传媒研究(第四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82.
G64
A
1673-0046(2015)7-0083-03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CX2015SP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