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教育调查分析
——以天津市为例

2015-03-13 02:05张秋慧马超马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民办院校培训

张秋慧,马超,马佳

(天津天狮学院,天津301700)

[师资培养与管理]

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教育调查分析
——以天津市为例

张秋慧,马超,马佳

(天津天狮学院,天津301700)

入职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稳定教师队伍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民办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天津市的8所独立学院和1所民办本科院校的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教育的措施,如制定科学合理的新教师入职教育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关注新教师职业发展需求,构建多维立体的入职教育体系等。

新教师;入职教育;调查分析;对策

入职教育是一体化教师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处于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的过渡阶段。“入职教育”的概念首次被引入教师教育系统源自英国教育家詹姆斯·波特(JamesPorter)于1971年提出的“教师教育三阶段论”。之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便开始了对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阶段相比,入职期的新教师所遇到的专业发展问题显得更多、更复杂、更困难。因此,正视这一阶段新教师的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入职教育,为新教师提供有计划、有系统、适时而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可以促使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角色,成为有能力的专业教师。

民办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既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又有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在师资队伍的构成及建设方面。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聘用对象包括应届毕业生、公立高校的离、退休教师和部分兼职教师,其中主体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年龄结构失衡,缺乏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人员流动性大,缺乏稳定性是其主要问题。因此,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一直是办学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如何有效地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在新教师入职期加强培养和教育,对民办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天津市的8所独立学院和1所民办本科院校为调查对象,研究新教师入职教育问题,对促进民办本科院校的新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教育现状

本研究从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管理、新教师教育教学现状、新教师入职教育实施现状及新教师入职期发展需求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教育管理现状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从调查结果来看,22.1%的学校对新教师入职教育很重视,29.9%的学校比较重视,其他的学校不重视或者没有将此项工作作为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一环予以加强管理,即新教师入职教育并没有作为一种普遍关注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教师管理工作中。另外,50.6%的教师明确给出学校制定有相关管理制度,36.4%的教师不清楚,13%的教师选择了“没有”。

第二,经费投入较少,没有专项资金支持。调查中发现,11.7%的教师认为学校有专项经费支持,37.7%的教师认为没有,50.6%的教师不清楚。由此可见,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少,或者经费的使用没有惠及教师是其主要问题。因此,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及相应的制度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教育教学现状

第一,新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不足,缺乏相应的指导和支持。依据调查结果,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严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科研能力不足”、“缺乏教学技能的培训”、“科研经费少”、“缺乏与其他教师合作的氛围与条件”、“教学课时过多,影响科研任务的完成”、“管理层支持不够,影响成长与发展”。新教师面临的主要困难按照严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科研能力不足”、“缺乏教育理论支撑”、“没有建立教师指导制度,缺乏老教师的传帮带”、“教学课时过多,影响科研任务完成”、“缺乏教学技能的培训”。因此,新教师入职期面临着科研能力和水平低、教育理论与技能缺乏、教学支持力度低、教学压力大等发展瓶颈。

第二,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新教师教学压力大,教学效能感低。本课题针对影响新教师专心于教学工作的因素进行了调查,按照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工作没有公认的客观评价标准,好与坏难以界定”、“现在的学生难教,费力不讨好”、“由于教学理论与方法不足,在教学中难以找到成就感”、“教师评价重科研、轻教学”。

(三)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对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的政策规定是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具体考核内容为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目前,岗前培训是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在入职期必须参加的培训内容,本课题针对岗前培训的效果进行调查,其中,“岗前培训效果”的情况,3.9%的教师认为效果很好,63.6%的教师认为“有些效果”,24.7%的教师认为“效果不大”,7.8%的教师认为没有效果。岗前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严重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列依次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不能引起学员兴趣”、“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内容太过理论化,难以转化为实际能力”、“学时少、内容多,学员难以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学员学习动机不强”。由调查结果来看,岗前培训的形式、内容并不能满足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需要民办本科院校充分考虑新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和学校自身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特殊要求,开展校本入职教育。

(四)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期的需求分析

新教师的入职期是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特殊的发展需求。课题针对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期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了调查。依据分析结果,民办本科院校对于新教师应该加强的培训和管理有按照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培训”、“本学科实践性知识的培训”、“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培训”、“校情、校史、校规”。入职教育的方式按照认可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观摩”、“教学实践技能训练”、“研讨互动”;最希望参加的培训按照需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能力”、“提高学历层次”、“掌握本学科前沿动向”。由此可以看出,民办本科院校对于入职教育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教学技能与方法、专业前沿知识和实践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学校的基本发展状况和规章制度等方面,对入职教育的形式也表现出了多元化的状态。

二、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依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针对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新教师入职教育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

入职教育制度是新教师入职教育工作的制度保障,也是目前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培养方面缺失的环节。学校要把入职教育制度固定下来,明确要求新教师必须要参加学校规定的入职教育,并严格规定入职教育的时间、入职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考核细则、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等,为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是贯彻落实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必要保障。依据调查结果,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教育在经费投入上存在较大问题,一是经费投入不足,二是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隶属一体,没有单独列支。为此建立稳定、明晰的经费投入机制尤为关键,一方面需要加强重视,设立入职教育专项培训经费,确保经费投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拓宽经费投入的渠道,可采取学校投入为主,教师少量分担,同时充分吸收社会教师培训团体的力量,构建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从而为新教师入职教育提供经费保障。

(二)关注新教师职业发展需求,构建多维立体的入职教育体系

调查过程中发现,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比如科研能力差,教学技能不足,缺乏老教师指导,教学任务重等。在对新教师入职教育需求的调查中,发现新教师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而不单单是教育理论的缺失。因此,充分关注新教师职业发展需求,构建起多维立体的入职教育体系是关键问题。在新教师入职教育实践中,入职教育的主体可分为三大类:学校管理者(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等)、入职教育导师、教师群体(新教师所属部门的教师集体)。三类主体承担着入职教育的不同内容:学校管理者主要承担对新教师进行校史、校情、校规及校园文化的教育;入职教育导师主要对新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科研方法、师德等方面的教育,导师和新教师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教师群体主要体现为对新教师的积极关注,在教学工作中热情地给予帮助,形成一个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构建新教师健康的心理支持环境。三类不同的主体通过对不同教育内容的实施,使新教师在对环境、专业、心理逐步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对学校、职业和所在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依据以上论述,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教育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1 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教育体系

(三)以成人化的学习方式,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新教师入职教育

民办本科院校的新教师既有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特征,比如发展性、阶段性、自主性、终身性等,也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一方面来源自所处的环境,即民办本科院校有自身的发展历史、校园文化、规章制度及其运行和管理机制等,另一方面来源于所处群体的特殊性,即民办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民办本科院校的新教师入职教育要在充分尊重新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所学习方式和所属环境的特殊性,以成人化的学习方式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新教师入职教育。

成人学习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学习需要的意识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的学习具有明显的目标指向性”,“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极其重视生活的经验”,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及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育形式上单纯的课堂理论传授已经不能满足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需要采用能够激发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教育形式。另外,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是增强新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因此,情感性的教育形式是必不可少的。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目前民办本科院校在入职教育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比如教学观摩、专题讲座、研讨互评、新教师座谈、优秀教学文件评比、教师联谊、新老教师互助等多种形式,激发新教师参与入职教育的积极性。

(四)注重新教师入职教育效果,加强对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监督和评价

在国家政策层面,高校新教师入职教育制度还不系统,尤其是在评价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方面还是空白。实践证明,新教师入职教育制度的推行需要强有力的质量监督和评价,监督与评价机制的缺失会使相关政策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实际效能。因此,民办本科院校要保证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效果,必须制定严格的新教师入职教育的质量监督和评价制度,确保入职教育的各项制度、措施的实施和推行。新教师入职教育质量监督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从管理层面来说,关键是实施校、院(系)两级督导。校级质量监督和评价则注重宏观监控,采用专项评估的方式,加强对入职教育制度的落实情况、入职教育计划的有效性、经费的使用情况、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形式、内容及最后的效果等的监督和评价,构建起专门适用于新教师群体的监督和评价体系,为新教师创建更加公平、和谐的监督评价环境;基层教学单位具有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管理自主权,一方面应注重提高新教师在入职教育过程中的自我监督和评价,另一方面应将入职教育监督和评价工作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构建常态化机制。同时需要注意对监督和评价结果的反馈,反馈工作是监督的结尾工作,也是重要的一环,要对入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及时调整,促使整个入职教育工作朝良性方向发展。

[1](英)雷.迪科勒.未来之路——新教师入职教育[M].朱晓燕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孙燕.以学校为中心:教师入职教育的新趋势[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

[4]纪明泽,周坤亮,夏寅.新教师发展需求的调查与分析——以上海市虹口区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1(12).

[5]吴剑花.以需求为基点激活新教师培训[J].新课程,2014(5).

G645

A

1673-0046(2015)7-0035-03

本论文系天津天狮学院校级教研项目“民办本科院校新教师入职教育调查研究”(编号:11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民办院校培训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培训通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