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亮
【摘 要】写作是一项情感与思维活动十分活跃的创造性劳动,求异思维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中,不但要加强学生遣词造句等基本功训练,达到语句通顺,叙述清楚的要求,更要指导他们在作文的选材立意上下一番功夫,并倡导他们标新立异、另辟蹊径,甚至旁逸斜出。
【关键词】求异思维;作文;教学
写作是一项情感和思维都十分活跃的创造性劳动。这种由感知、认识到创新的复杂心理过程最能反映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程度。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首先设法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人对此持有异议,认为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不应对学生提出“创新”、“求异”的“苛刻”要求,只要他们的作文达到“语句通顺、叙述清整”要求,就已完成小学阶段的作文任务。殊不知正是教师的这种仁慈政策,造就了一大批苟同之作:《一件有意义的事》都写成公共汽车上小明或小兰给大爷让座;《我喜爱的动物》都写成自家养的免子在客厅里窜来窜去,并与自己同吃同住云云。同时,也就造就了相当数量的思维盲目趋同的孩子,试想这样的没创造力的孩子,将来何以能肩负振兴民族的重任。所以,笔者以为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不但要提出“语句通顺、叙述清楚”的基本要求,还应提出“创新”、“求异”的更高要求。通过写作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得以体现。近半年来,笔者对此做过粗浅的尝试。
一、明确求异思维的内涵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综合,也是先扩散思维后集中思维以及在此基础上多次反复。
作文水平的高低,乃至发明创造的成功率,与运用求异思维的程度成正比,写出了好作文,当然未必都是由于有意识地运用了求异思维,但如果自觉地则必然是自发地运用了求异思维。而一旦自发升华为自觉,成功的花朵必然更繁多芳香,成功的果实必然更硕大甘甜。
二、拓宽学生思路,倡导学生另辟蹊径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指导学生遣词造句,更重要的还要在文章的选材立意上多下功夫。语句通顺、叙述清楚是小学阶段作文较学的基本要求,但仅仅这点还不够,若此则不可避免又出现一大批雷同之作。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走出他们狭窄生活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路。要做到拓宽其思路,首先应先解放他们的思想,允许并倡导他们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旁逸斜出,到达别人未到过的天地。
如《一件有意义的事》都写成一次放学后我返校关窗户云云,我对此类习作施以大棒,但引导他们写出自己亲身经历,但题材又较新颖的作文。经过教师精心点拔、诱导、努力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再加上学生自觉艰苦实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发展,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又如笔者曾经布置过一篇片断描写习作:描写一只鸭子在水里游泳。批阅后发现学生习作异彩纷呈,其中有个学生的习作较有特色,他没有描写一只鸭子在水里游泳,而是描写两只鸭子在草地上觅食,描写得颇为生动有趣。该学生的解释是:它游累了,所以跑到草地上散步,草地上地也有鸭子要吃的食物,它先吃水里的食物就偏食了。一只鸭子玩得没意思,所以写了两只鸭子一起觅食和玩,有个人伴比单个更好,集体活动更有趣……这小家伙想得多周到,思维多活跃,想象多丰富,想法多合情合理。既反映了良好的教养(不偏食)与良好的思想素质(集体主义观念的萌芽),又体现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而且还打破了一种旧模式的逻辑推理能力。实在是一朵小小的却又是不可多得的求异思维的鲜花。
笔者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经验,对求异思维的具体运用如下:
1. 巧设命题,激发写作兴趣
命题是写作训练的第一步。题目出得对路,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思路畅达,文从字顺。反之,题目出得偏,学生冥思苦想不得要领,就很难写出好的文章来。因此,作文命题要注意“巧”。文题命得巧。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方,力求把命题本身当作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手段,使作文题本身就包含着创造性思维的因子。比如可以搞发散式题组—从某一中心出发,拟出一个题目系列,让学生从中任选一个题目作文。试以“文具盒”为例。以“文具盒”为中心,可以拟出如下题目系列:
(1)《文具盒写真》
(2)《文具盒故事多》
(3)《我与文具盒》
(4)《文具盒“奇遇”记》
(5)《当我拾到一只文具盒》
(6)《爸爸的文具盒》
……
《文具盒》这样一个题目无疑是平淡的,平淡得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难以产生写作激情,更谈不上启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利用这个平淡的题目,努力使之平中出奇,以此为出发点拟出各种风格、各种内容的文章题目系列,情况就会不同了。面对这个由文具盒引发的题目系列,学生是不可能无动于衷的。这个五花八门的题目系列,首先会使他们觉得新鲜、有趣,因而势必诱发学生的最佳精神状态,使他们兴志勃勃、跃跃欲试,觉得想写、好写、能写好。有了这样一种心态,就为创造性思维的活跃打下了基础。而因为题目本身就是扩散思维的体现。根据“投桃报李”效应,这种题目系列想必能使学生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领域翱翔。
2. 吸收信息,为创造性思维打基础
写作作为一种信息的输出,它是以信息的输入和储存为前提的。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写作水平,就得设法让他们不断吸收到新信息,学会对信息的储存、检索和处理。特别是各种信息之间的网络系统的建立,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重要条件。这种需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指导他们阅读各种书报杂志,并要求他们做好阅读笔记。还要求他们每天收看电视新闻。在此基础上,笔者还每周组织一次“信息交流会”,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一周来所收集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大量的信息交流,增加了各种信息碰撞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形成。
3. 加强练习,发展求异思维
明确了思维方法在写作中巨大作用,就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使自发运用求异思维发展成为自觉运用求异思维,那么,它带给作者的将是聪明智慧的“点金术”。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拓宽他们的思路,启迪他们的智慧。如笔者曾经对所教班的学生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雪融化后变成什么?部分孩子回答:变成水。这个答案当然正确无误,可以给满分。有个孩子的答案与众不同:变成春天。这个答案违反常规,也可以说是不科学的,然而却体现了这孩子的奇妙的想象,大胆的联想,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再者,笔者曾经要求学生口头形容讽刺某人打电话没完没了这样一种现象、该怎样形容呢?有的说,画两个画面,第一个画面上打电话者身旁墙上挂针指着八点,第二个画面上时针指着九点,打电话者还在滔滔不绝。有的说,画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上打电话者还很年轻,第二个画面上,一个电话没打完打电话者已届中年,第三个画面上,打电话者已成老翁……这些设想有其价值,然而,这些审美价值不大,都属常规型夸张。却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形容的:画一幅漫画,画面上,打电话者站在放电话的小桌旁,他的一条腿与小桌的一条腿之间是一个大蜘蛛网,一般用来表现长久无人问津方面的主题。这种设想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这就是学生辟蹊径、别具一格。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也常常设计一些类似的议题,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由于对求异思维的不了解,人们往往用不信任的目光看待求异思维。而当我们真正认识了求异思维及其价值,我们就知道,它不是怪物,不是妖孽,而是思维领域闪光的珍珠、思维园地芳香的鲜花,思维领空绚丽的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