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体验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2015-03-13 08:25麦家乐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体验小学数学教学

麦家乐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研学后教”,要唤起生活体验,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爱学;开展活动体验,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乐学;借助错误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发出碰撞的火花,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深度透视学生的思维,有效纠正和防止“错误”,让学生善学;重视情感体验,形成良好学习品格,让学生能学。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学习数学,才能更好地形成有效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教学

“研学后教”是我区教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我区教学实际为基础,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支撑提出的教学理念。“研学”主要是教师提出“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后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在教师的指引下解惑析疑,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一、“研学后教”要唤起生活体验,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爱学

1. 唤起生活体验,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在讲授两位数乘法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动物园参观,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比较,学生很自然地知道怎么购票最划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 唤起生活体验,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迈进2015——制作年历》,引导学生制作2015年年历,从观察旧年历中复习旧知,为制作年历作好知识准备。以“阅读小资料”带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找每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这一关键,让学生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其实也是知识的拓展。然后每一个学习小组制作两个月历,做出来后进行展示与交流,资源共享,形成完整的年历,有些学生还能发现一年分四个季度等知识。最后学生找出一些重要的日子,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从问题“年历还能做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年历的应用。这样的课堂,通过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学得愉快,教学质量必然也会提高。

二、“研学后教”要开展活动体验,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乐学

1. 开展活动体验,让学生在创设活动中乐学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他们感受到学数学就像在解决我们日常生活的问题,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有些数学知识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2. 开展活动体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学习圆的面积后,安排学生进行“量一量,算一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自由分组,小组合作选取课室或课室周围实物的表面作为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及计算所选物体的面积。然后小组进行汇报、质疑,从汇报中可以看出,他们把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把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回忆、并进行运用,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研学后教”要借助“错误”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纠正和防止“错误”,让学生善学

1. 利用“错误”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发出碰撞的火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证明,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能有效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后,我提出问题:判断“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大部分学生认为:“订报的份数和钱数成正比例,但立即听到反对的声音,认为订报的份数和钱数不成正比例,究其原因,主要是认为题目没有明确说出单价不变。订阅的份数增多,可以有优惠。订得越多越便宜,出版商可以打折出售,单价就会发生变化。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同学们的争论,得出结论,当单价保持不变时,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学生在“错误”的体验中,有效地巩固知识,解决了问题,思维经过碰撞,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学会在“错误”中学习。

2. 利用“错误”体验,透视学生的思维,有效纠正和防止“错误”

郑毓信先生说过: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就应十分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例如在讲授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的题目:一根绳子长20米,第一次者所表示的意义,说出自己错在哪里时,学生就从自己的错误中,在心理上经历了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从“自我否定”中纠正了错误,而且能有效地防止同类错误的产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善学。

四、“研学后教”要重视情感体验,形成良好学习品格,让学生能学

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

首先,教师要把课堂成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有形成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的想、大胆的说、大胆的做。

其次,教师要合理运用语言、手势等手段来激励感化学生。例如在二年级数学中《除法的认识》一课当中,教师讲授时用手势画一个大圆表示八只鸭子,接着用手势象征性的拿出两个放一堆,再拿出两个放一堆……学生看到教师这样夸张性的手势,自己也不由自主的跟老师一块做起来,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

再次,教师应以自己高尚的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陶冶学生。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分的利用课堂上的情感目标、情感体验,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感情丰富、求知欲强烈。同时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水平会越来越明显,从而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潜能。

“研学后教”走“体验”之路,是一条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有针对性地唤起生活体验,让学生通过探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学会用自己的双手摘取知识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戴素兰.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J].石家庄: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09(03).

[2]李艳军.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索[J].北京:教学交流,2010(09).

[3]王德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太原:新课程学习(上),2010(09).

猜你喜欢
体验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