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写则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二者关系密切。然而,透视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很多教师是以阅读教学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文章的段落结构、主旨意境等进行分析,有的虽在语言的分析上加大了分量,但都较少涉及写作的指导。他们不重视作文教学,认为作文教学花费时间长且见效不大,久而久之就使作文教学变成了一种自我放逐式的教学。一个学期也才五、六节作文课,可想而知,收效甚微。这样就出现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分离倾向,学生作文水平低,让人担忧。其实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有读写比翼双飞,语文教学方能鹏程万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读和写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而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对写作的促进作用上,即可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笔者是农村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近几年我校的语文成绩都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下。由于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所有小学毕业生都进入初中学习,这就使农村初中生素质良莠不齐。很多学生小学时就怕写作文,当然写作的兴趣也无从谈起,到了中学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作文就更成了他们的“眼中钉”。每当老师布置作文,底下就传来学生的声声叹息;很多学生都害怕写作,认为没内容可写,都是到要交的时候才随便凑一篇交上了事,有的干脆不写。写出来的内容也都过于陈旧,缺乏新意。如以颂母爱为主题的作文大多是写母亲为自己送伞或是背自己上医院;写友谊的多是写朋友破镜重圆等。这些内容小学写了初中再写,因为他们的视野远不及城市的学生广阔,心中没内容可写,更不知要从何写起。学生感到作文难,对老师来说也难——因为作文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在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尽管做过这样或那样的摸索与尝试,却始终认为,通过阅读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写作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为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写作材料,解决写作内容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写作方法等。可见,阅读对写作有重要作用,因此老师要善于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阅读又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来分别谈谈。
一、课内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我们所使用的语文版教材有一大特色:灵活性大,给老师们创造性使用教材以很大的空间。教材每单元由阅读课文、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及写作几个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实践系统。每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都是经编者审定同一文体的文章,而后面的几个环节则是前面几篇课文内容的继续和延伸,特别是写作训练。比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前面所选的几篇课文在内容上都是以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这一单元的写作训练则是“记一件小事”,其中就要求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想。可见,编者们就是要强调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阅读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写作。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课本无非就是个例子”[1],也就是说,学一篇课文最终还是为了写一篇作文。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名家名篇,有的思想深邃,有的布局精巧,有的语言优美,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因而,老师要善于把写作融入到课内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使学生把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
(一)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契机,寻找与作文的结合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但农村中学许多学生的习作内容陈旧,感情不够真挚,那么如何写出感情真挚、内容深刻的文章呢?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抓住课文讲授与写作训练的结合点,让练笔挤入其中,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是学生情感的体现,而我们学生的习作常常无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让学生与文本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让他们有感而发。在教学中笔者常遇到耐人寻味的情节或语句,而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他们回忆或情感上的兴奋。因而,在教学中笔者常抓住文中情感的触发点把它与写作训练相结合,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有感而作。比如在教《背影》一文时,笔者让学生也来说说自己的父亲。许多学生都说自己的父亲有跟文中父亲相似的一面:比如在返校前为自己整理行李,送自己上车;父亲的话很少但句句中肯等等。这就激发了学生对父亲的情感体验,因而在习作《我的父亲》中,学生都能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父亲对自己的关爱,父亲的形象不再是虚构的高大伟岸,而是一个个平凡朴实的形象。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而很多学生没办法用自己的语言去反映实际生活,因而作文内容单一乏味。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篇章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典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把文本中的内容与生活中的内容相联系,指导学生用写作反映现实生活。比如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及《雨林的毁灭》等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课文时,笔者就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自己生存的环境,收集各种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资料,在习作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身边生态环境的关注。他们不再觉得没内容可写,习作中也都流露出了他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
(二)通过阅读教学,结合文本中的精华让学生模仿写作
学生的写作训练不可没有依傍和模仿,“述文相效,自古而然”,习作模仿范文是读写结合的一条重要经验。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都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2]所以教师可运用教材这一典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模仿能力,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模仿写作。
一是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如遇到精美的语句,笔者常常引导学生对精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进行仿写,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二是通过仿写范段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学生开始习作时都不懂得分段,更不用说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了。因此,笔者常常引导学生仿写过渡段,以提高学生的构段能力,让学生的作文不再是简单的三段式作文。三是通过模仿篇章增强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写作手法及文章结构等的模仿等。比如在教《永久的悔》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模仿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以及前后呼应的写法。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模仿的目的,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地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独立习作过渡。
(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抓住文本中内容的空白处进行扩展写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文本中的种种“未定性”和空白,给学生以充分想像的余地,把练笔挤入其间促进学生的写作。如《清兵卫与葫芦》的结尾:“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开始在嘀咕了。”这就给学生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于是笔者就让学生续写这篇文章,发现学生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文本中像这种未定性的还很多,如《孔乙己》、《差半车麦秸》等,都可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习作中遨游,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写作。
二、课外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课内文章都是学习写作的典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写作训练加以引导,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写作。然而,只把学生的视野局限在课内的阅读显然是不够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写作。
一般来说,写作者获取素材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从实际生活中提取,二是从作品中思辨而得。学生从生活中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只是沧海一粟,要掌握丰富的材料,就必须借助间接观察进行补充,其主要手段就是阅读大量课外读物,有些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正是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摘取和借鉴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这将有利于学生的写作。
在上面笔者已经阐述过,我校大部分学生作文内容陈旧,究其原因之一也是学生的阅读量少,积累的素材少,一到写作就觉得没内容可写,只得把写过的再写一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得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但是,我校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吸引他们阅读更多的书籍,积累更多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虽是以课内阅读教学为主,但是也可以以课内促进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教《美猴王》、《空城计》等文学名著选文时,笔者就充分利用课堂,讲活课内知识,让学生走近文本中的人物,与人物同喜同悲,使学生欲罢不能,产生进一步了解、体味的强烈愿望,从而让他们在课后自觉地阅读原著。同时,一星期还会挤出一节课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说书比赛、名著经典朗诵等,借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虽有了阅读的兴趣,但是他们大都不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阅读,因此笔者就想办法让学生坚持阅读。比如可要求学生每天以日记的形式做读书笔记,进行语言积累,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便提高了,积累也丰富了,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
当然,除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外,还应在阅读方法上加以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耕细作,所以还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略读知道文章内容即可,对一些名篇名著则要用精读的办法,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做摘抄,做批注,从而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学生课外阅读量多了,积累便也多了,视野也将随之开阔,在写作中也就能引用、模仿或迁移,就能运用自如、笔下生辉了。
综上所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写作是阅读的引申和目的,阅读对写作具有促进作用。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的,故而要求学生应持之以恒,以获得更为显著的进步。
作文教学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因而,教学过程应自觉地把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把在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写作的素材,即学以致用。笔者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与训练,别致新颖、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将会脱颖而出。
注释: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52.
[2]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6.
参考文献:
[1]钱德宝.论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J].教研天地,2006,(7).
[2]施玲英.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作文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J].读与写,2008,(2).
[3]文春华.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J].教研天地,2006,(6).
(邱白凤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土岭镇泉港第六中学 36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