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唱的“点、线、间”

2015-03-13 03:31:23许潇尹海南大学艺术学院570100
大众文艺 2015年10期
关键词:小腹歌唱者喉咙

许潇尹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 570100)

论歌唱的“点、线、间”

许潇尹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 570100)

优美动听的歌声必须是松弛、协调、平衡、统一的声音。要求有适度的声带闭合,均匀连贯的气息,积极通畅的共鸣腔。概括起来也可以简单称为“点、线、间”,是歌唱的主要技巧。歌唱训练始终是围绕这三个重要内容来展开,通过科学的方法训练使演唱者的艺术水平得到提高。科学地训练不仅是歌唱者正确使用“人身器乐”使声乐艺术生命之树常青的必要条件,也是歌唱者自如地歌唱,恰如其分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需要。

支点;连贯;空间

歌唱是人用于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形式。在所有音乐表演形式中,歌唱是最富有感染力的一种。好的歌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能。当然也不能仅以技巧为上,在18世纪欧洲声乐史上曾记载过歌唱家卖弄技巧从而令观众生厌的史料。但是,不重视或不懂得声乐基础方法与技巧的训练,将会对嗓音造成伤害。科学地训练不仅是歌唱者正确使用“人身器乐”使声乐艺术生命之树常青的必要条件,也是歌唱者自如地歌唱,恰如其分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需要。

一、 “支点”是歌唱平衡的关键

我们知道,不发声的情况下声带是处于打开、放松状态,与气息的关系是和谐的。但是当我们发声时,气息通过声门,声带闭合产生阻力与气息的关系是对立的,如何在对立当中寻找声门适度感是歌唱发声最重要的方法。

不发声时喉结位于平静呼吸的位置,我们一般称为中央位置。正确的发声喉结应下沉、下降,低于中央喉位,往往给初学者带来极大的困惑。但运用“支点”从歌唱发声调整的方法来看,却又是简单而又有效的。这也在我的声乐教学当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歌唱“支点”实际上是我们歌唱时声音的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就像身体的一个轴心,它不仅调节着身体的平衡,使声音相对集中,避免声音发散、发虚、发空,还可以让歌唱者在歌唱当中有效摆脱口腔、喉咙多余的力量,发出的声音集中、明亮、圆润,还能找到声音焦点的感觉。歌唱时只要想象喉咙就长在“支点”或胸口处,就可以将喉结相对稳定在最适合的位置上进行歌唱发声。这一切生理变化都是在心理活动的指导下进行的,只要找到最合适的身体平衡点,用最小的力量就能获得最佳的歌唱效果,使歌唱表现更加轻松自如。

二、 保持气息顺畅是“线”的根本

“线”指的是歌唱当中声音的连贯,也就是连音。说到连贯性,这是一种平衡的能力。唱任何音都有它发声中最理想的状态,声音的上、下、高、低完全作用于气息的压力,对声音的控制也可以说是对气息的控制。我们练声时会唱到音阶,音阶唱得规范、统一就说明有对音的平衡能力,比如,每个音的音高是什么劲,呼吸的压力是什么样,腔体状态是什么感觉等。有人唱小声时平衡能力还可以,唱大声时平衡就没有了,唱大声时仍然要保持唱小声时的音色和状态,因为挤、卡、压都会丢掉音色,失去平衡。因此,一样宽窄的母音,一样明亮、统一的音色、一样通畅的气息、一样均衡的共鸣音量是连音技巧的基础。连音能磨掉音符之间生硬的“棱角”,突出旋律感。由此可见,歌唱发声时,唱好连音是表现歌唱旋律优美乐感必不可少的技巧手段。

顺畅的气息要求适当的吸气量和控制能力。完全松开小腹和横膈膜所获得的气息就是最适当的吸气量,小腹在吸气时完全放松,边吸边向外膨胀,这一切都是在松弛、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松弛永远是歌唱连贯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在思考中除去不必要的紧张、阻力、压力,建立积极的歌唱情绪,使身体处于松弛的状态。胸部舒展而又通畅,丝毫不紧张。小腹鼓则为吸气,小腹收则为呼气。久而久之就能练成用小腹吸气而不是用鼻子、口腔、胸腔主动吸气的快捷的吸气方法,好像吸气用小腹而不是用肺。在演唱换气过程中,要记住让小腹和横膈膜保持充分的灵活性,要有意识地学会唱完一个乐句后立即放松腰腹部,使气息短时间内顺利充满肺部。歌唱时喉咙感觉是在继续进气而不是出气,这种感觉可以有效地使喉咙保持低位置并使其稳定,而稳定的喉咙又可以有效地控制气息的流出,并能帮助控制气息的均匀。气息不流动声音也不会流动,更谈不是“线”的建造了,因此良好的呼吸习惯是歌唱的必要技巧之一。

三、 打开共鸣腔就有了“间”的存在

“间”指的是声音的共鸣腔,也就是歌唱的整个通道。根据音响学的规律,在共鸣管的应用方面,因为管子宽度缩小音调就会变高,而人体的共鸣管道是具有弹性的,可以根据音响效果做出调整,所以它是最完善的发音管子。

在人体的共鸣腔通道中有胸腔、咽腔、鼻腔、口腔及头腔。歌唱应充分运用这五大共鸣腔,使声音圆润、明亮,具有穿透力。离开共鸣腔声音就会给人一种轻飘的感觉,歌唱发声时歌唱者应努力做到,胸口松弛而扩展,与上面的腔体相通,低喉位发声时有声音落底的感觉。咽腔和口腔是一个自然的号角,像一个扩音喇叭。咽喉也是我们平常说的喉咙,用“打哈欠”的方法来体验“打开喉咙”是声乐界人尽皆知的有效方法。

“打哈欠”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使喉腔通向口腔的重要门户——“会厌”以最佳的状态开放。“会厌”连接舌根,舌头稍有发紧“会厌”就会堵住共鸣腔,导致声音发紧气息僵硬。歌唱者在发声中只要能放松舌根,保持“吸着唱”的感觉,就能有良好的共鸣状态。

歌唱中打开共鸣腔其实就是对发声管道形成完善的控制力,在发整个音域中的不同音时,通道的调节必须在正常状态下进行,任何腔体都要避免过分夸张的打开,事实上,发声器官的适应性必须是逐步地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歌唱者本人的一部分。

四、“点、线、间”三者对立统一

歌唱本身就是一项全身协调运作的运动,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运动,对声音与气息的搭配、情感的表达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声乐要懂得运用辩证关系,在明确学习方向、标准和目的的前提下,思想方法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例如“支点”的运用是为了稳定喉咙,但歌唱的“线”需要流动的气息,这就要求歌唱者时刻注意在流动的气息上守住“支点”不离开。又如共鸣腔的打开是为了声音通畅有高位置,但同时需要深呼吸,用深的、流动的气息来支持声音的高位置。当注意字的清晰时,也要注意它的科学性,窄母音宽唱,宽母音窄唱;歌唱姿势要放松也要积极;歌唱中的每一个字要统一在科学唱法的共性之中,而科学唱法中的每一个字又是它本身个性的体现等。

在声乐作品演唱上的处理也应体现这一原则。音乐上的起伏变化是为了更生动地表现作品的内容,例如快、慢、强、弱、高、底、连、断等,要在演唱中充分利用对比的作用,我国京剧演唱中常提及的“欲快先慢”“欲强先弱”等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对比就没有起伏,作品也会被演唱得平淡无味。因此,每位歌唱者都应该在声乐的训练当中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3]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杨立岗.《声乐教学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许潇尹,国家一级演员,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表演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小腹歌唱者喉咙
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
雨露风(2023年7期)2023-09-10 16:28:14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12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保健与生活(2020年1期)2020-05-07 09:22:42
《喉咙里的奔马》创作谈
喉咙里的奔马
睡前的养生秘笈
养生月刊(2017年12期)2017-12-16 02:16:29
按摩小腹治前列腺炎
试论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
参花(下)(2015年3期)2015-10-27 13:03:12
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的克服策略探析
戏剧之家(2015年13期)2015-08-07 00:36:50
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