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欣赏品味的逐步提高,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极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本文将从传承保护和创意开发的视角探讨汉代乐舞百戏与中原旅游产业发展的关联。
【关键词】汉代乐舞百戏;传承;保护;创意;开发
中图分类号:J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30-02
两汉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乐舞之风盛行。那些镌刻在中原汉墓画石像砖等载体之上的乐舞百戏艺术形象,即是两汉时期音乐文化的缩影,形象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生活面貌,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本文将从传承保护和创意开发的视角试图探讨汉代乐舞百戏与中原旅游产业发展的关联。
汉代乐舞百戏不仅继承了先秦音乐文化,而且统治者还专门设立乐府机构,大规模采集民间歌舞,培养了大批具有高专业水平的歌舞伎人。从出土的中原汉画像石上看,既有宾客主人的自娱性表演,也有倡优伎人专业化的演出,打击乐、吹奏乐、弹拨乐等五音齐鸣,建鼓舞、长袖舞等各展风姿,杂技也在画像石中有所展现,画像形神俱佳,场面极其绚丽。
一、中原旅游产业发展与汉代乐舞百戏传承保护之间的关系
从国内外旅游需求的变化趋势看,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欣赏品味的逐步提高,蕴含知识性的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潮流。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极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文化成了现代旅游业的根基和灵魂。旅游业只有在文化背景的烘托下才能具有深刻的意义,凡是脱离文化内涵的旅游最终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旅游开发也是传统文化的有效传载形式。旅游业可以使游客通过游览、参与活动,体味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并将其发扬光大。对汉代乐舞百戏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关系的问题。现代经济体系的存在使得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了无形的链接,市场需求成为发扬文化遗产的动力,这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只有将旅游业与汉代乐舞百戏的内在精髓相结合,对这一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经营,得到资本的转化,才能反哺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中原旅游产业开发与汉代乐舞百戏传承保护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目前,少林、太极二拳已成为了中原旅游业名符其实的“拳头产品”,成为了中国武术中最叫卖的“武林霸主”,是中原旅游文化的金招牌,也给登封和陈家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有豫剧因为《花木兰》的传唱而得到了广泛传播和保护,也推动了中原旅游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合理的旅游开发是复活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少林、太极通过旅游业这一有效载体得到了广泛流传和发扬,促进了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在现代化的语境当中,旅游开发不仅成为了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一种手段,也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语境中生存的一种方式。
二、实现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旅游开发所体现的是现代文明,是以多样化的形式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获取经济利润,是为了迎合更广阔的市场主体,而汉代乐舞百戏所承载的是汉代的音乐文化,是凝固的、沉淀的历史文明,具有相对单一、固定的特征。如果没有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没有合理的规划,旅游建设很容易对其承载的文化氛围造成破坏。因此,对汉代乐舞百戏的旅游开发要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前提,政府有关机构也要统一制定相关政策、条例,以避免对传统文化的随意利用和无序开发。
(二)积极培育地方文化意识,树立群众的文化自豪感,提高公众的认识层次和消费兴趣,加强对汉代乐舞百戏旅游产品有针对性的宣传促销和知识普及,形成对其保护的自觉氛围,使这一保护行为变成人们的普遍自觉行动,以减少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现象。
(三)加强相关学科的理论、实践支持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保护效果。在对汉代乐舞百戏文化核心要素的保护前提下,科学整合现代文化现象,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效融合,使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得以发扬,实现现代旅游对传统文化运作的协调发展。
三、传承保护、创意开发
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方面,目前存在保护性传承和产业化传承两种观点。保护性传承强调原真性保护,忠实地复制文化基因。这一点,通过南阳汉画博物馆已经得到了初步实现。南阳是全国汉画像石出土量最多的地区,1935年就建起了中国第一座汉画馆。目前,南阳汉画馆是全国建馆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汉画像石专题博物馆。南阳汉画也成为了研究汉代乐舞百戏的重要依据。但是在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冲击下,汉代乐舞百戏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更好地传承保护并有效地开发是目前的难点和焦点。汉代乐舞百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同于文物,其原真性和脆弱性决定了它不仅要挖掘、收藏,还要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使之吐故纳新。因此,产业化开发是传承汉代乐舞百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只有通过创意性开发,才能够推陈出新,生生不息。
创意是以智力为资本,由想象、文化、情感等因素构成的,创意开发是依靠创意人才的智慧和想象力,对汉代乐舞百戏的深度挖掘与再造。在不破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创意将其与中原旅游产业结合并融入当代社会,实现一种“活态”的传承方式,使其焕发新的生命活力,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创造财富的新机会。例如:通过对影像和声音的数字化采集将汉代乐舞百戏制作成音像制品,对其进行保护;通过创意使美妙的汉代乐舞百戏变成动漫及动漫衍生产品;通过三维资源,用数字虚拟现实技术“再现”汉代乐舞百戏的壮观景象。2010年12月4日,被誉为“中国动画短片奥斯卡”的北京电影学院第十届动画学院奖在京开奖,河南南阳选送的动画作品《盘鼓舞》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舞姿彰显了汉代乐舞的千年魅力。盘鼓舞是汉代民间酒会的助兴乐舞,此舞长袖飘拂,舞姿妙曼,飘飘欲仙。该作品从众多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实验影像奖”。这就是创意性开发的的魅力。
“十一五”期间,中原地区创意开发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盛世梨园》、《河洛风》等一批优秀旅游演艺节目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使得嵩山·少林、龙门石窟景区和大宋文化旅游园区、殷商文化旅游区等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景区。旅游产业是中原地区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之一。2012年《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落实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文化植入旅游,以旅游带动文化,形成文化旅游共生体与产业联合体,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跨越。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的指引为汉代乐舞百戏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应当依托中原地区文化资源优势,通过保护性旅游开发,通过创意策划汉代乐舞百戏的演出项目,积极发展相关的动漫、艺术、游乐等主题型文化旅游园区,带动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传承。
四、创意化营销
据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统计,全国投资百万元以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演艺节目已达200多个,几乎每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都有自己的演绎团队。全国各种层次的实景演出有200多个,其中大型实景演出共6个,占旅游演出类重点项目的比例为17.14%,综合性舞蹈剧目15个,占42.86%,杂技、传统曲艺等演出12个,占34.29%,其它两个,占5.71%(《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国家旅游局,2010年10月16日)。这种宣传营销模式影响力很强,有些已经成为了地方的代表性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到当地游览观光。2004年《云南映象》的成功经营模式起到引领和示范效应。它不仅将云南原生的民族民间歌舞通过作品创作进行舞台呈现,在演艺舞台的外在形式和包装上更多采用高科技仿真手段,使实景和虚拟影像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另外,其在营销上也采用了现代管理运作机制,采用股份制、各种媒体全方位宣传报道、票务机制、演员签约制度等,将云南民族民间歌舞推向了世界,为传统文化发展探索出了一种创意化营销模式。
汉代乐舞百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其文化价值体现在历史、艺术、美术、民俗等方面,是汉代的文化精髓,是中原历史文化的亮点,我们完全可以效仿这种营销形式,将汉代乐舞百戏制作成为舞剧、歌舞剧、民族杂技剧等等,通过举办大型实景演出或剧场文艺演出、开展汉代乐舞艺术节等形式吸引游客,将其打造成为地方的名片,也能够为中原旅游产业带来蓬勃生机。
汉代乐舞百戏的保护与开发日益得到政府和专家的重视和支持,但是政府的投入毕竟是有限的,受限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其保护力度仍然不足。这说明汉代乐舞百戏的保护与开发过度依赖于政府,严重缺乏市场支撑,离开政府的投入很难维持下去。汉代乐舞百戏的开发属于音乐产业开发,其商业模式比较复杂,因此仅仅靠政府的支撑难以进行长远的开发。
目前,借助互联网和众筹平台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逐渐被人们所运用,为更多的创意开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众筹网站使任何有创意的人都能够向几乎完全陌生的人筹集资金,消除了传统投资者和机构融资的许多障碍。创意者可结合汉代乐舞百戏的现有资源,设计出不同的音乐产品形态,例如动漫、主题旅游演艺节目、唱片、体验式旅游等,然后通过众筹平台试探市场反响,同时可以募集启动资金。众筹模式规定项目筹资成功后才能正式启动,因此在筹资完成之前不需要投入资金,大大降低了商业风险。
众筹模式能够加快乐舞百戏资源的商业化,将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在一起整合开发。利用众筹的网络平台,便能够从最简单的汉画像石着手发起创意项目,逐步将乐舞百戏的作品、旅游景点、商业服务纳入其中,进行整合营销,凸显汉代乐舞百戏在旅游产业中的价值和市场效益。而且众筹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市场效果的调查与试探,有助于对旅游产业模式进行更好的调整和创新,投资风险也会极大地降低。一旦获得良好的反响,就意味着能获得更好的产业效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汉代乐舞百戏艺术。
综上所述,在做好汉代乐舞百戏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同时,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关注其蕴含的文化资源优势和市场价值,结合中原地区文化传统和汉代乐舞百戏的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将其与中原旅游产业结合起来,顺应历史规律,努力使其在传承发展中得到保护,在创意开发中得以传承,使传统文化资源薪火相传,并将其转化为生产要素,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之间的张力性共存。这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国民精神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作者简介:
丁君君(1981-),女,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项目“汉画乐舞百戏与中原旅游深度研究开发”(批号132400410130)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