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怡 栾清照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江苏苏州,215004)
薛 怡 栾清照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江苏苏州,215004)
2015年3月1日,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抵达北京,开始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继英国女王1986年访问中国之后,英国王室成员再度访问中国大陆,备受外界关注。2011年4月29日,威廉和凯特王妃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婚礼,新娘凯特王妃的美丽婚纱获得了人们的一致赞赏,随之流传开来的“婚纱所用的丝绸面料来自中国苏州”这一消息,也令国人为之骄傲。再往前推30年,威廉王子的母亲——戴安娜王妃也是穿着苏州丝绸制成的婚礼服步入了婚姻殿堂。
英文原件订货单
1981年,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成婚。这场耗资高达3000万英镑,共有2500多名宾客参与,33种语言全球直播的婚礼,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婚礼当天,全英放假一天,给予新人祝福,全世界约7.5亿观众收看了电视直播,人们被王妃身穿的婚纱深深吸引。这是一件拥有7.6米超长裙摆的乳白色拖地长裙,轻薄挺括,光泽柔和明亮,将美丽的戴安娜衬托得愈加楚楚动人。
这件惊艳世界的婚礼服所用的丝绸面料,正是中国苏杭地区的传统特色品种——塔夫绸。在英国王室登报公开的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婚礼用品单上,婚礼服布料写得很清楚:苏州东吴丝织厂生产的水榭牌深青莲色塔夫绸,订货数量是14匹420码。苏州的塔夫绸登上了国际舞台,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如今,这些承载了无上荣誉的真丝塔夫绸的相关档案被完好地保存在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的库房中,包括英国王室当时的英文订货单原件,婚礼选用的真丝塔夫绸样本及相关的照片等,还有作为国家机密档案的制作塔夫绸的技术资料。
塔夫绸是法文taffetas的音译,含有平纹织物之意,是一种以平纹组织织制的熟织高档丝织品。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法国,后传至中国,主要产地在苏州与杭州,苏州东吴丝织厂生产的塔夫绸最负盛名。塔夫绸选用熟蚕丝为经丝,纬丝可用蚕丝也可用绢丝和人造丝,均为染色有捻丝,一般经、纬同色。以平纹组织为地,织品密度大,是绸类织品中最紧密的一个品种。到了20世纪40年代又生产出格子塔夫绸和经纬异色的闪色塔夫绸等高档产品。
塔夫绸的品种很多,根据所用原料不同,可以分为真丝塔夫绸、双宫丝塔夫绸、丝绵交织塔夫绸、绢纬塔夫绸、人造丝塔夫绸、涤丝塔夫绸等;根据制织工艺不同,又有素色塔夫绸、闪色塔夫绸、条格塔夫绸、提花塔夫绸等之分。素色塔夫绸用单一颜色的染色熟丝织造;闪色塔夫绸利用经纬丝的颜色不同,织成织品后形成闪光效应;条格塔夫绸是利用不同颜色的经丝和纬丝按规律间隔排列,织成织品后,形成条格效应;提花塔夫绸简称花塔夫绸,是在素塔夫绸的平纹地上,提织缎纹经花,花纹特别突出光亮,纹样一般为自然或变形花卉,清地散点排列。
由于塔夫绸质地缜密硬朗,挺括滑爽,轻薄光亮,富有弹性,是丝织品中的高档产品,可用做高级时装面料。又因其经、纬密度较高,织纹紧密细腻,也适宜做羽绒制品的衬胆、伞面、鸭绒被套、高档刺绣底料等。也非常适合做婚纱,戴安娜王妃的婚纱就是很好的证明,最适合的婚纱款式包括鱼尾型婚纱、A字裙和装饰繁复的公主裙。
能够被英国王室垂青,苏州东吴丝织厂的塔夫绸一定有它的独特之处。塔夫绸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对于蚕丝的要求特别高,产量也不多,是妇女礼服的上品。苏州东吴丝织厂生产的塔夫绸花纹光亮、绸面细洁、质地坚牢、轻薄挺括、色彩鲜艳、光泽柔和,更是精品中的精品。1951年初,国家外贸部门组织苏州丝织业16种产品去东欧7国展出,苏州东吴丝织厂生产的真丝塔夫绸等产品广受欢迎,在民主德国展出时引起轰动,被客商誉为“塔王”。“塔王”的称号由此享誉海内外,一提到塔夫绸,人们必然想到东吴丝织厂。
苏州东吴丝织厂的塔夫绸质量上乘,知名度又高,它被英国王室青睐也就可以理解了。然而东吴丝织厂的塔夫绸生产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工艺改革才换来了后来的辉煌。最早是从木机(手拉机)上织造塔夫绸,但没有成功。直至1932年,塔夫绸产品终于在电力机上织造成功,这也是国内最早成功用电力织机织造真丝塔夫绸。建国前,制作塔夫绸的织机很少,只有几台,生产的塔夫绸品种及花色也不多,质量也较差。1950年,中蚕公司收购的塔夫绸中,只有40%合格。建国后,在政府的大力扶助下,经全厂工人、技术人员的共同研究,改革工艺,塔夫绸的质量才得以迅速提高,花色品种也变得名目繁多。当时,市领导经常来厂指导工作,并提出:“全国有鞍钢,苏州有软钢”。这里的“软钢”,正是指塔夫绸,当时出口一匹塔夫绸,可换回一吨钢材,其价值不言而喻。
虽说塔夫绸的质量相比早期已有了很大提升,但缺点也不是没有。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访东德,该国总理乌布利希将一件格子塔夫绸面料的布拉吉连衫裙交给周恩来带回,请生产厂改进。由于染色牢度差,裙子淋雨后发生掉色和沾色,严重影响了我国丝绸织物的质量声誉,而这种格子塔夫绸正出自苏州东吴丝织厂。周恩来责成有关部门务必解决褪色问题。在苏州市纺工局和上海丝绸进出口公司支持帮助下,东吴丝织厂经过反复试验,改进操作,选用弱酸性染料代替原有的强酸性和直接性染料,再经固色后处理,终于使染色牢度达到三级或三级以上,1956年全面推广,实现了熟织绸色光鲜艳不褪色。1957年素塔夫绸一等品率提高到89.69%,1959年以后就一直保持在90%以上。
1966年初,中纺部下达给东吴丝织厂一个艰巨的任务:塔夫绸品种之一的锡增重塔夫绸要赶超瑞士水平。东吴丝织厂毅然接受了挑战,经过半年多时间、338次反复实践,锡增重塔夫绸在手感、弹性、防水、防缩等主要指标上基本赶上和超过了瑞士水平,经中纺部批准列为展览会展出产品。至上世纪70年代末,素塔夫绸、花塔夫绸被中纺部评为全国名牌产品、江苏省优质产品,塔夫绸的生产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并于1981年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再次夯实了“塔王”的称号。
苏州东吴丝织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厂,其前身要从开设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上久坎纱缎庄说起。
上久坎纱缎庄的创建人是陶兰荪,厂址最初在曹胡徐巷,职员8人,生产品种有西式花缎、高丽纱、高丽缎、花累缎等,年产500匹以上,销往朝鲜及内地。宣统元年(1909年)陶兰荪逝世,其子陶耕荪接替父业。陶氏家族将厂名定为“上久坎”,因“上久”即永远、永久的意思,“坎”即泉水,表示源远流长,永不枯竭,陶家人对纱缎庄寄予了厚望。说到“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陶耕荪母亲七十大寿之际,苏州大旱导致大小古井干涸,于是她将寿资捐出,欲凿井以惠邻里,却苦无适当之地。后得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榜眼冯桂芬的后人冯公湛相助,割让了冯桂芬祠堂照墙边的空地,此井乃成。该井取名“坎泉”,寓意不忘凿井的坎坷,井边的装饰碑也刻下了该故事以作纪念。“坎泉”位于史家巷书院弄口,共有三个井圈,是苏州十大名井之一。
陶耕荪接替父业后,将厂址设在史家巷78号,产品有纯经缎、素累缎、花累缎、陀罗经、复儿经等,年产1000匹以上,销往西藏、广州及内地。民国八年(1919年),陶耕荪抽调上久坎部分资金、人员、机台(手拉机5台),和管绶之等合股,在闾丘坊筹建东吴丝织厂。民国十年(1921年)正式开业时,手拉机由5台增加到20台,工人由4人增加到30多人,生产品种有铁机纱、花累缎等。上久坎纱缎庄以后则附设在东吴厂内,民国三十四年,租借齐门下塘华盛绸厂电力机12台,挂牌为上久坎绸厂,直至解放。之后东吴丝织厂的规模和生产品种不断扩大,民国十八年(1929年)起逐步改用电力机。
从上久坎纱缎庄到
东吴丝织厂,虽然厂名变化,但优良的产品品质始终如一。1929年西湖博览会上,上久坎松鹤缎荣获优等奖。1954年到1956年公私合营中,苏州市区丝织厂合并成东吴、振亚、光明、新苏四家国营丝织厂(苏州当地人一般称之为“四大绸厂”),东吴为苏州乃至全国丝绸织造的领头羊。它生产的塔夫绸尤其闻名世界,“塔王”之称声名远播。1981年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的婚礼,更是让塔夫绸和东吴丝织厂站到了世界的制高点。
回到开头的那场婚礼,凯特王妃的婚纱用料也来自苏州,而且与“上久坎”和东吴丝织厂有着不解之缘。为凯特王妃的婚纱提供丝绸用料的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在上世纪末东吴丝织厂改制之际斥巨资购买了该厂的部分设备,引进了一些核心骨干技术人员,全面学习吸收东吴丝织厂的文化、管理、技术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上久楷”这一品牌。从“上久坎”到东吴丝织厂,再到“上久楷”,苏州丝绸的传承在继续。从戴安娜王妃的塔夫绸婚纱到凯特王妃的婚纱,英国王室对苏州丝绸的钟爱也在继续。拥有悠久历史的苏州丝绸,现今仍在不断向世人展示着她迷人的风采和无与伦比的价值,也赢得了世界的青睐。
1.赵丰.中国丝绸通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2.袁宣萍,赵丰.中国丝绸文化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3.卜鉴民.苏州民族工商业百年往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
4.刘兴林,范金民.长江丝绸文化[M].武汉:武汉教育出版社,2004.
5.岳俊杰等.苏州文化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