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羽
笔者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初涉古玩旧物,尤其喜爱竹折扇,怀于袖中,风雅万千,迄今为止,家中折扇已经收藏了近千把。
一把没有打开的摺扇放在人们面前,首先看到的是扇骨的材质和外观造型。材质美、造型巧,自然就会博得人们的喜爱。扇子的制作本身体现着各种工艺技术水平,扇子雕刻游刃自如,深浅相宜,展示着精致技艺;扇面上的书画又为其增添艺术观赏性,因而扇子成为集实用、工艺和艺术三重价值的物品。
以竹为雅
说到材质,扇骨则以竹、木为多。即使有紫檀、乌木等较好的材质,甚或象牙、玳帽之类,但内行还是普遍喜欢竹摺扇。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记载说:“吴中摺扇,凡紫檀、象牙、乌木者,俱目为俗製,惟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其面重金亦不足贵,惟骨为时所尚。”明代有制扇名手沈少楼、柳玉台所制扇价至一金,而有蒋苏台制一柄竟价值三四金,尚且争购不得。摺扇本是文人学士的“怀袖雅物”,讲究的是“风雅”两字,所以虽以紫檀木制作的竟被视为“俗气”。这就是淡雅和艳丽之分,素雅与繁华之别,也是摺扇的艺术。
中国是世界上竹子的分布中心和起源中心,拥有三十九属五百余种,约占世界竹类植物属、种的一半,并且绝大部分是我国的特有竹。
湘妃竹,一名斑竹,陈鼎《竹谱》称为“潇湘竹”、“泪痕竹”。唐吴融《春晚书怀》诗:“嫦娥断影霜轮冷,帝子无踪泪竹繁。”李衎《竹谱详录》卷六记道:“涙竹,生全湘九嶷山中。《博物志》云:‘舜南巡狩不返,葬于苍梧之野。尧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至洞庭之山,涙下染竹成斑,妃死为湘水神。《述異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涙下霑竹,文悉为之斑,亦名湘妃竹。”其竿部常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椭圆形纹,颇为美丽。刘禹锡《泰娘歌》诗中称:“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群芳谱》更有“斑竹,即吴地称‘湘妃竹者”的记载,则苏州以此制为扇骨,自然称之为“湘妃竹扇骨”。
湘妃竹做扇骨,贵在湘妃竹上自身的斑痕,这是自然的装饰。据说上好的湘妃竹核算其价钱时,要在天平秤上称,几乎与黄金的价值相等。斑竹(湘妃竹)系散生型竹种,常用于园林绿化中,为园林中优良观赏竹种。竹壁厚度中等,节间长30厘米左右,正可制工艺品,用来制扇骨是上好材质。但一柄扇子两侧两根大边的斑点图案要配对却不容易,如能取大致相同,已是不容易的了。有的在普通竹子上用火烙烫竹皮焦糊成斑痕,则难显自然状。一般湘妃竹较细,因此直径较小,剖开做扇骨大边,内侧容易露出竹芯所呈现的浅凹状,用手一摸就分明了。这是鉴别真假湘妃竹最简易的方法。
人们不仅以湘妃竹为扇骨,还有以湘妃竹皮作扇骨包镶装饰的。1949年10月,曾在故宫养心殿南库发现一把古代传世摺扇中形体最大的扇子,共十五骨,即两边各有一大骨,中间十三小骨。扇骨长82厘米,扇面纵59.5厘米、横152厘米。两边大骨上端宽0.8厘米,下宽1.4厘米,上头略小,方顶,下稍大,圆头。摺扇合拢时犹如一根竹竿分劈为两半,两边各执一半。而且凡露在外面的扇骨部分,都用湘妃竹皮包镶,连竹节的细部都一一作了仿效,不仅是大边,连十三小骨露出来的部位也用湘妃竹作了包镶装饰。从扇面“宣德二年春日英武殿御笔”款可知其制作年代。明代皇帝所好,湘妃竹自然更加身价百倍了。
各有千秋
梅鹿竹,一称梅箓竹,民间又称眉绿竹,与湘妃竹较相近,最大区别在于梅鹿竹的斑点与竹地交织在一起,结合部模糊不清,竹地有的发青灰色,上面也有点点兽斑状的斑痕,所以称作梅鹿竹,犹如梅花点点或若梅花鹿身上的兽斑点。梅鹿竹较湘妃竹更为少见。
凤眼竹同湘妃竹、梅鹿竹而又以自身的花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高雅。其与梅鹿竹的区别,在于花斑各有不同。凤眼竹的花斑都呈长圆形,有的中心部位还留有细微的一点,真像凤眼之睛,所以得“凤眼竹”的雅称。
棕竹,又称矮棕竹、棕榈竹,属棕榈科,为常绿丛生灌木,我国南方随处可见。它一般高1至3米,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造林五年即可逐年砍伐,并且它的收缩量小,割裂性、弹性、韧性都较好,顺纹抗拉力强度为杉木的2.5倍,乃是制扇骨最普遍的材质。它的竹皮光滑坚硬,纹理通直,一般取呈冬瓜皮色的做扇骨,属于扇骨中的素骨,简单清雅,常用于十八档以上的扇骨。由于棕竹竿细,难觅大边之材,或有用象牙作大边,棕竹作小骨,黑白相映,分外醒目。
人面竹,也称罗汉竹、佛肚竹,属禾本科,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下部节间作不规则短缩或畸形肿胀。罗汉竹不太粗,对剖后恰为一副大边材料,常用作十六档扇骨。因其造型奇特,别具天趣,故为竹骨中的名品。
毛竹,又称楠竹、南竹,属禾本科,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地山区,它的组织致密,坚韧而富有弹性,用途甚广。用于扇骨者,以陈竹为佳,特别是近根部质地细密者为上。毛竹经水磨打光等一系列加工程序后,洁净呈青白色的称玉竹,呈褐色如旧竹的称油竹。玉竹骨最为普遍,它如玉般晶莹剔透的表里尤为文人雅士欣赏。
以苏州水磨玉骨摺扇为例,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经过千年的传承、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色泽晶莹、纹丝纤洁、皮色滋润、形式典雅的造型风格。特别在扇骨、扇头与扇钉的制作上,产生了许多传统样式,并形成固定的扇谱,使之代代相传。
文人挚爱
长久以来,不少文人雅士都偏爱这怀袖小物,从实用到收藏把玩,人们钟情折扇,无形中对竹工艺、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例如画家吴湖帆就是一位藏扇的大家。他曾藏有金陵八家中高岑的《山水图》、吴宏的《墨竹图》、叶欣的《山水图》和邹一桂的《山水图》。此外,他还曾花费20年时间收集到72把状元元书扇,其中一把有潘世恩(乾隆五十年状元)、吴其溶(嘉庆二十二年状元)、朱昌颐(道光六年状年)、林鸿年(道光十六年状元)和钮福保(道光十八年状元)五人的书法。
我国盛产竹子,国人又赋予竹子高尚的象征意义,而竹子雕刻显得既简朴,又高雅。于是,以竹子为材料的生活工艺品,就往往更具有独特的经济意义和深刻的审美意义。就竹骨摺扇而言,最为世人喜爱,它携带方便,既可“扫却人间炎暑,招回天下清凉”,还能体现主人的审美情趣,实在可称是“袖中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