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特色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着力点

2015-03-11 04:19:51许习白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海安综合性特色

许习白

陆志平先生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个性化”的课程子系统,是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集中体现。2011年修订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延续并强化了2001年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与要求。综合性学习理当成为语文学习重要的载体和形式,然而,由于缺少地域性的、校本化的开发和应用,综合性学习在不少地方、不少学校的开展不深入、不普遍,有些老师甚至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地域特色就是一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富矿,足够我们开掘、建设。

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方元素与地方色彩

日本学者和辻哲郎在代表作《风土》中对亚洲和欧洲各地风土特性,及各自地域文化的传统特质和关系进行了周密的论述,他认为居住地人的性格特征、生活方式与该地方的“风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因此,该书的副标题即为“人学的考察”。“风土”即为地域特色。语文综合性学习绕不开地域特色。

首先,地域特色,尤其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既包蕴了中华文明的共性,又呈现出极富特色的个性,让中国文化更丰富多彩。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了解、传承本地域的优秀文化,应该列为语文教学的内容,也是语文课程校本化的体现。

其次,老师、学生长期在某一地区生活,对该地区的情况自然比较熟悉。如果围绕地域特色做文章,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掘便变得相对容易。因此,学校与老师应该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点、学生情况,找寻到不同阶段地域特色与语文学习的结合点,策划、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再次,综合性学习重在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让语文学习笼罩上地方特质,弥漫着地方色彩,那是鲜活的语文和生机盎然的语文。在地方特色上着力,便于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活动成本、活动安全等家长关切的因素容易控制。

最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生产建设、文化传统等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息息相关。围绕地域特色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尤其是紧扣一两个方面,深入发掘,形成序列和体系,必然能加深学生与生于斯养于斯的土地之间的关联,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文化认同,提高其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 地域特色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发与实施

第一,要认真梳理、发掘适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地方越来越重视本地区的特色发掘,以此作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学校和老师可以拿来参考,但是不能全盘照搬。学校教育与政府工作不可能完全重合。学校应该组织老师对本地区的物质的、非物质的特色资源进行梳理,发现、发掘适合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对于不适合的内容要舍得放弃。例如海安,人口不算多,地域更不广,但是简单梳理后就可以发现许多适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淮河水系与长江水系交汇的地形地貌,历史悠久的桑蚕养殖,工艺独特的丝绸扎染,多次进京表演的海安花鼓,韩国钧、魏建功等较有影响的近现代名人,明清遗存的石板街与“三塘十景”,以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基地……只要认真发掘就会发现,一个地区的语文综合学习资源不但非常丰富,而且在不断生成。例如这几年海安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火,先后出现的梨花节、采菱节、河豚节等就是很好的活动资源。

第二,要对梳理出来的资源进行整理、开发,使其由资源变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我们对各种准备运用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要加以分析、分类,发掘其中最宝贵的部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将开发的资源与教材、学生匹配,形成序列。综合性语文学习之所以开展不广不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可依据可操作的内容。学校层面组织开发,形成序列后就有了校本教材,给老师、学生提供了依据,学习易于开展,效果容易保障。例如,我们结合教材,将桑蚕养殖放在了二年级下学期;根据学生能力,将扎染艺术放在了四年级,红色旅游放在了六年级。有关海安地形地貌等的内容,我们将“家乡的河”放在低年级,“水乡旅游”放在中年级,因水而衍生的内容放在高年级。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水》之后,笔者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海安县城里有许多地名都带有“坝”字,如草坝、中坝、下坝、徐坝等,是因为海安处于淮河水系与长江水系交汇带上,先辈们以土筑坝防止南水北灌的。可是随着时代变迁,坝的作用已经被船闸所替代,孩子们对于这些地名的由来已经不太清楚了。我要求孩子们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通过实地调查、访问长者、查找资料等办法去寻找答案,并形成调查报告。通过调查、访问、找资料,他们不但知道了这些地名的来历,而且还了解到以前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

第三,要让学生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区域特色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学生面对的是相对熟悉的人、事、环境,当然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要引导鼓励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同组的人共同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小组规模不宜过大,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意识到自己和他人都是重要的,也易于发现各自的特点,更好地分工协作,争取最佳学习效果。小组可以基本固定,也可以根据每次学习活动的需要组合,组合时适当考虑家庭住址、父母工作等可能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因素。

如果说,在低年级,教师还是一个指导者的话,随着学生年级升高,教师就要逐步过渡为指点者、辅助者。从充分锻炼学生的角度出发,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宜粗不宜细,即有学习范围,但不宜限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例如海安有七战七捷纪念碑、联抗烈士陵园、红十四军起义老区等不少红色旅游点,我们在教材上只要求学生针对家乡红色旅游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具体选择什么切入点由学生自己作主。到了中高年级,活动策划、具体实施、成果展示、活动评价等也都由学生具体承担,教师主要在安全性、可行性、语文味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

第四,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便利之处较多,其中一点就是可以借助家庭与社会力量开展活动。但学校不能等到活动开展时才想到家庭、社会,而应该通过家长会、家校通等平台,以及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等组织,向家长、社会介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首先要争取他们的家长与社会的认同,然后再争取支持与配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很多需要在校外开展。在校外搞活动,考虑最多的是安全,有时仅靠学校力量是不够的。例如搞秋游,我们就先通过班级QQ群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聘请了一些家长志愿者参与活动,同时还请交警支持,在学生出行的道口维持秩序。学校适当关注家长工作单位等信息,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时也会有帮助,甚至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一个班围绕海安青墩文化开展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该班一个在县博物馆工作的家长就提供了大力支持,孩子们亲眼看到了5000多年前的先人制作的石器、陶器,还有玉器、骨角器,其制作技巧、加工精度、审美水平,都令学生们惊叹不已,从而使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将区域特色作为重要着力点,有利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但是也不能把区域特色当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全部内容,那样就以偏概全了。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研究、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好地彰显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带着乡土气息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过带着乡土气息的语文生活。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海安综合性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
铜业工程(2021年1期)2021-04-23 01:44:36
中医的特色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完美的特色党建
海安:联手开展“双随机”执法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8:32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