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伟栋
[摘要] 目的 探究QRS波时限值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按照心功能分级标准分成A、B、C三组,分别对这三组患者进行心电图QRS波时限值、血压收缩比以及左心室肥厚进行测量,并统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A组比较,B组与C组QRS波时限值分别为(123.64±25.43)、(130.71±26.33) ms,呈逐渐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心功能级别增加,QRS波时限值也呈增加趋势,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加大,QRS波时限可以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 QRS波时限;心力衰竭;心血管事件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1(b)-0035-03
The value on QRS wave duration in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incidence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O Wei-dong
Shiyan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QRS wave dur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its predictive value. Methods 98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 A,B,C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 standards.QRS wave duration,blood pressure and contraction ratio an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three groups were measured,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were counted. Results QRS wave duration value of group B and group C was(123.64±25.43),(130.71±26.33) ms 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group A,which was gradually increasing trend,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Incidence rat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group B and group C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respectively(P<0.05). Conclusion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r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level,QRS wave duration value also increased,risk with 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creased,QRS wave duration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dex for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to forecas chronic heart failure.
[Key words] QRS wave duration;Heart failure;Cardiovascular event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潴留。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1-2]。随着社会的发展,治疗心力衰竭的目标不仅局限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现在更多要求针对心肌重构机制,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发展,降低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但在实际临床治疗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极易并发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术后恢复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如何早期进行预测和预防心血管事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3-4]。心电图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众多预测指标之一,操作简单,快速无创,为了降低患者预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院尝试探究QRS波时限值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预测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0例,女性38例,年龄42~73岁,平均(59.12±3.13)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388±221) d。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梗死、左室肥厚、广泛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②经过胸部X线片检查发现,患者心脏出现增大杂音、肺淤血、肺水肿等症状;③超声心动图异常、BNP/NT-proBNP水平升高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有收缩性心力衰竭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征。
参考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即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5]:Ⅰ级为日常活动无心力衰竭症状,Ⅱ级为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乏力、呼吸困难),Ⅲ级为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Ⅳ级为在休息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将本次研究对象按照NYHA分级分成三组:A组患者处于NYHA分级为Ⅱ级,共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0.16±8.12)岁;B组患者处于NYHA分级为Ⅲ级,共43例,男性2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8.17±7.18)岁;C组为NYHA分级Ⅳ级患者,收入病例23例,男性1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5.17±5.11)岁。对于此次研究方案,首先报送医疗道德委员会批准,对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均签署自愿书,保证是真实意愿的体现。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电图检查 对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实行12导联心电图及24 h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仪器使用日本光电公司的9130P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机,将走纸速率统一调整至走纸速度25 mm/s,QRS时限从12导联中QRS波群最早点测到最晚点,同时由一名医务人员进行跟踪详细记录。
1.2.2 患者左心室相关指数测定 以本院配置美国生产的ACUSON-128X910彩色超生仪,将探头调整至2.5~3.5 MHz,取患者左卧位,将探针放于患者胸骨左侧第3与第4根肋骨之间,对患者的左心房内径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进行测量。
1.2.3 调查方法 待患者治疗结束后,调查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详细记录,其中随访内容为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从患者治疗结束至患者出院后第20个月结束,每月访问一次,具体内容为是否死亡及死亡原因,是否因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加重、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心律失常、突发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加重以及其他等原因住院等事件。
1.3 观察指标
①按照本研究分组,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QRS波时限值,并测得每组患者平均值;②按照既定随访内容,统计从患者治疗结束至出院第20个月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并求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其中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每组患者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QRS波群时限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增高,患者QRS波群时限呈递增趋势(P<0.05),同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逐渐增高(P<0.05)(表1)。
2.2 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QRS波时限的比较
发生组患者平均QRS波时限为(131.46±32.82) ms,明显高于未发生组的(109.31±29.61)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1,P<0.05)。
2.3 QRS波时限与左心室内径的相关性分析
所有患者平均QRS波时限为(126.55±21.63) ms,平均左心室内径为(6.76±1.83) cm,相关分析示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5)。
3 讨论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由于其危害较大,病程长,临床治疗虽可使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得到一定改善,但暂无彻底根治的方法,再加之患者在出院后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不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以不可预料的猝死而终止,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不便,因此一旦发病,如何早期发现相关症状并有针对性治疗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6-9]。在本研究中,本院根据心功能等级将患者分成三组,并对这三组患者进行心血管事件的跟踪调查,如表1所示,A、B、C三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呈逐渐严重趋势,同时QRS波时限也逐渐增大,B、C两组患者的QRS波时限较A组有明显差异,随访结束后,A组有5例患者心血管事件,占15.63%,B组出现19例心血管疾病事件,占44.19%,C组有15例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占65.22%,可以看出,随着慢性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加深,患者QRS波时限值逐渐增大,同时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显著加大;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对患者进行分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平均QRS波时限值为(131.46±32.82) ms,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QRS波时限为(109.31±29.61) ms,结果发现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患者的平均QRS波时限值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说明,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QRS波时限值较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QRS波时限值异常程度更大,具有明显界限,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预防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凸显,目前临床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主要采用是Framingham公式,对患者8个临床和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分别是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收缩压、左心室肥厚程度、血总胆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异常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慢性心力衰竭使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发生障碍,从而间接导致患者左心室肥大,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已成为潜在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10-14]。本院对参与此次研究的98例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测出患者相关左心室指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QRS波时限的异常程度与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即患者的QRS波时限越异常,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越严重,从而极有可能导致左心室肥大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中,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将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15-19]。
[参考文献]
[1] 薄小萍,李明秋.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东南大学学报,2012,31(1):93-96.
[2] 宋庆桥,周育平.不同心功能评价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的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3):276-278.
[3] 王山岭,杨海涛.老年快频率依赖性室房逆传性旁道的射频消融[J].中国现代医学,2013,23(20):82-84.
[4] 胡昌兴,林英忠.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2011,21(20):2442-2444.
[5]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2009 focused update incorporated into the ACC/AHA 2005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adults[J].Circulation,2009,119(14):e391-e479.
[6] 金鄂,杨波.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159-160.
[7] 陶博,曹丰.重组人脑钠尿肽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中不同水钠潴留程度患者的疗效[J].心脏杂志,2010,22(5):719-732.
[8] 王海燕,薛玉生.重组人脑利钠肽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失代偿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0,15(2):126-128.
[9] 张学丹,白鸿远,卢群.QRS波时限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 7(11):4660-4662.
[10] 宋庆桥,周育平,胡元会.不同心功能评价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的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3):276-278.
[11] 郭会年,张兆奎,马菊兰,等.QRS波时限延长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的意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1):21-23.
[12] 杜振兰,王其军,李丽.QRS波群时限及QT离散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2(4):271-273.
[13] 董少英,杨帆,魏经汉.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QRS波时限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21(1):48-50.
[14] 刘琮琳,张菲斐,韩战营.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22(4):402-405.
[15] 戴睿,于杨,刘锦华.室内传导阻滞与心力衰竭B阶段患者血清脑钠素水平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2,11(13):1117-1119.
[16] 杜令,高翠菊,聂戎剑.N末端脑钠肽前体判断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2,13(11):1986-1988.
[17] 钟凌,黄文芳.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持续增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结局的预测研究[J].检验医学,2014, 12(9):935-939,944.
[18] 周娟,刘丽文,拓胜军.不同QRS时限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4,22(8):50-54.
[19] 陈东方,席连英,吴立荣.心电图QRS波时限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13(3):230-232.
(收稿日期:2014-11-20 本文编辑:李亚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