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随访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满意度的研究

2015-03-11 07:35邢麟余洋张燕王奕余丽君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脑卒中健康教育满意度

邢麟 余洋 张燕 王奕 余丽君

[摘要] 目的 研究电话随访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3年7月1日~9月30日在陕西省宝鸡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9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48例,对照组49例。研究组患者出院后接受护士电话随访,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未接受护士电话随访。3个月后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将两组患者后遗症治疗的认知与态度特征指标进行χ2检验,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用药指导、康复锻炼、生活护理、复诊指导、心理护理五个维度上患者满意度得分,并将两组资料从每个维度上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 结果 研究组中认为需要坚持长期后遗症治疗的患者占95.83%,而对照组的比例是8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3,P < 0.05)。研究组中认为患者家庭应该参与后遗症治疗方案制订的患者占97.92%,而对照组的比例是79.59%,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8.098,P < 0.01)。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得分在用药指导、康复锻炼、生活护理、复诊指导、心理护理五个维度上分别为(96.21±13.15)、(94.01±16.82)、(95.84±10.19)、(92.79±9.53)、(95.74±12.75)分,而对照组分别为(85.64±9.87)、(81.10±13.62)、(82.03±11.75)、(80.20±11.03)、(80.23±16.9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 结论 通过有效的电话随访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更加深了患者对脑卒中长期治疗的信念,也提高了家庭的支持力度,降低疾病复发和再住院率,促进脑卒中疾病治疗及康复的发展。

[关键词] 电话随访;健康教育;脑卒中;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1(c)-0151-04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多遗留有偏瘫、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等多种功能障碍,由于患者日常独立生活的能力受到影响,导致生活质量大大降低[1]。其病程长、并发症多、康复困难,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85%。我国每年有200万的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死亡约120万,存活的患者中,超过65%的患者留下了不同程度的残疾脑梗死[2]。我国的脑血管病医疗体系有三级:急症医院病房内早期治疗、康复中心或综合医院康复科病房的恢复期治疗及社区层面的后遗症期治疗。2011年原卫生部出台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规定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应按标准独立设置科室开展康复医疗服务,但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滞后,社区层面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护理相对欠缺,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3]。电话随访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在护士和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起有目的的互动,提高患者服药和治疗的依从性,及时处理并发症是一种由医院走向社会且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的延伸访视形式[4]。将电话随访实施护理延伸服务运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将用药指导、康复锻炼、生活护理、复诊指导、心理护理延伸到患者家中,提高了患者治疗及康复的效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改善[5]。本研究采用电话随访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7月1日~9月30日在陕西省宝鸡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意识清醒、认知力良好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97例,其中研究组48例,对照组49例,其中在研究组中排除的2例患者均因为病情反复再次住院治疗,而对照组排除的1例患者是因为死亡。研究组男24例(50%),女24例(50%);年龄50~<60岁29例(60%),≥60岁19例(40%);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3例(69%),初中以上15例(31%)。对照组男24例(49%),女25例(51%);年龄50~<60岁28例(57%),≥60岁21例(43%);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5例(71%),初中以上14例(29%)。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脑卒中的诊断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6]。

1.3 排除标准

①无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0分;②由于死亡、迁移等原因无法取得联系的患者;③病情反复再次住院治疗的患者;④自行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⑤参与临床药物或器械试验的患者。

1.4 方法

研究组患者出院后护士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电话随访,3个月后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患者护士未进行电话随访,仅在出院时做患者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脑卒中患者对电话随访实施健康教育的态度和认知特征。第二部分为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用药指导、康复锻炼、生活护理、复诊指导、心理护理五项内容,每项评分为很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每个项目分值的平均分乘以20换算成标准分,每项标准分的满分为100分。随访人员两名,具备神经内科临床经验及护理管理知识,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护理问题不能解决的,随访人员应向患者说明并记录下患者资料,反馈回病区,保证患者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脑卒中患者对后遗症治疗的认知与态度特征的分类变量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χ2检验,对脑卒中康复及后续治疗满意度得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卒中患者对后遗症治疗的认知与态度特征分析

将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治疗的认知与态度特征做χ2检验,结果见表1。在患者认为后遗症治疗对功能恢复是否有帮助的问题上,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无论是研究组还是对照组患者对脑卒中后遗症治疗的态度都是积极的,均有强烈的愿望。研究组中认为需要坚持长期后遗症治疗的患者占95.83%,而对照组的比例是8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中认为患者家庭应该参与后遗症治疗方案制订的患者占97.92%,而对照组的比例是79.59%,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提示通过电话随访实施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对脑卒中康复治疗态度转变明显。电话随访实施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对脑卒中长期治疗的信念,同时也提高了家庭的支持力度。

2.2 患者对脑卒中康复及后续治疗满意度比较

分别计算研究组与对照组用药指导、康复锻炼、生活护理、复诊指导、心理护理五个维度上患者满意度得分,并将两组资料从每个维度上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2。两组五个维度资料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说明电话随访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和后续治疗的满意度,使患者掌握了更多的疾病知识、基本的护理方法、预防复发应有的健康行为方式,使患者在出院后的康复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3 讨论

电话随访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指人们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动作群,即进行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的基本动作和技巧[7]。脑卒中患者由于神经功能缺损,骨骼肌肉系统活动障碍,表现为活动能力下降甚至缺失[8]。护士通过电话随访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帮助患者树立较强的自我效能信念[9]。

电话随访是护理延伸服务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将住院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的家庭及社区,是对患者转移期间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重视与解决,强调住院护理计划和出院护理指导的连贯性和协调性,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教育,从而带动患者的社会支持力量,对于预防患者疾病的复发及后期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提供咨询与指导[10]。通过电话随访实现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使患者充分信任医务人员,增加了患者对病情恢复的信心,提升了护理服务职能,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满意有效化解,充当了“灭火器”的作用[11]。同时,通过电话随访,使患者感受到护士态度亲切和蔼,保证了良好的服务态度,维护了护士白衣天使的形象,提升了管理职能。将电话随访作为实施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工程一项具体措施,切实地把患者满意不满意作为医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从根本上提高服务水平,培育患者的忠诚度[12]。电话随访指导患者心理护理,带动患者的社会支持力量。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增强家庭和社会对患者的关心,能帮助患者恢复自信,稳定治疗效果[13]。社会支持来源于家庭及亲属。疾病康复期间,很多脑卒中患者由于有睡眠障碍,其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并且患者发病常导致家属心理负担逐渐加重。患者心理功能的缺陷无法补偿导致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低下[14]。干预组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家属的理解、支持、关爱,患者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性得到提高,消除疑虑,接纳别人的帮助,强化了治疗信念,树立了康复的信心。

3.1 脑卒中电话随访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策略

根据脑卒中病程长、康复困难的疾病特点,需要医院、家庭、社会合作与支持,开展电话随访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的再次入院率[15]。研究资料表明,绝大多数患者及照顾者希望出院后能得到专业的护理[16]。在目前脑卒中社区康复未全面推行的情况下,很多出院的患者在家中康复,遇到难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路程远、花费时间又成了患者去医院挂号看病的限制因素,因此康复作用在脑卒中患者全病程的干预中仍然非常重要。电话随访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将系统的医疗服务从医院延伸到患者家中,形成参与式的医患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17]。为了能更好地促进脑卒中康复治疗与疾病恢复成为一个整体,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结合患者本人对健康的需求、家庭背景、收入状况,提高家庭的参与度,保证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和再住院率,从而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了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病床周转率,促进了脑卒中疾病治疗及康复的发展。

电话随访是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脑卒中“照护性”活动的措施。所谓“照护性参与”指患者为促进自我安全和健康,参与到其疾病诊疗过程中各种“照护性”活动的行为[18]。护士通过电话随访指导脑卒中患者自我健康监测、配合治疗、功能锻炼、心理调试和调整生活方式等照护性护理活动,保证患者在最佳的治疗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治疗。护士结合不同病情患者介绍脑卒中后遗症治疗的护理重点。利用电话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及用药进行指导。结合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通过电话沟通指导其预防措施。如定时翻身、叩背指导预防肺部感染及压疮;偏瘫肢体关节活动及肌肉按摩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指导偏瘫肢体良姿位的摆放有效预防偏瘫肢体的挛缩畸形;吞咽障碍患者以喂流食,忌食块状食物,预防窒息发生;言语障碍患者指导发音训练。电话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翻身、叩背、换尿布、喂饭等基本的生活护理,满足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治疗的需要,增强了患者的心理安全感和疾病恢复的信心。在熟悉电话随访沟通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聆听患者的反馈,而非简单的健康宣教,给对方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机会,确保传递知识的可接受性。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保持信息的充分和通畅,保证患者出院后的照护知情。例如,护士在患者用药前告知其名称、作用、用法等,术后饮食指导、康复指导等。照护知情使患者产生了一种被尊重的愉悦心情,构建了和谐医患关系,有利于家属对病患的支持,体现了医方对脑卒中患者的关怀。电话随访解决了患者的重点问题,了解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电话随访实施健康教育使医院的护理医疗知识延伸至每个脑卒中家庭,使患者及家庭成员得到了良好的护理及医疗指导。家属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精神鼓励、经济保障、营养调理等支持,有利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电话随访是护患互动的有效方式,患者信任护方、信息充分、交流通畅、获得支持,降低了脑卒中的再发率及卒中后的并发症,减少了脑卒中家庭的负担,得到了脑卒中患者及家庭成员的认可及感激,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医疗的满意度。通过实施电话随访也迫使护理人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把握脑卒中患者家庭医疗的需要,并给予具体、合理、有效的指导,使得电话随访这种健康教育方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有广泛的实际指导性。因此,电话随访对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研究局限及对后续研究的启示

电话随访使得脑卒中出院患者能在住院治疗后的恢复期中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目的是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促进康复,提升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依然存在局限性,其主要从患者的视角进行探索,未广泛涉及和体现患者所受医务人员、卫生系统、社会系统的影响。在后续研究中,综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完善理论体系,以增加其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指导性。

[参考文献]

[1] 徐江华,胡慧,王宁.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87-90.

[2] 马磊,杨红荣,江一峰.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质量管理在不同等级医院实施效果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8):25-27.

[3] 王乔,潘习龙.二级综合医院脑卒中康复服务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4):54-56.

[4] 谢凤兰,成守珍.电话随访实施延续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4):52-53.

[5] 元艳平,沈振明.电话回访机制在重性精神障碍全病程综合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5-16.

[6]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6):381-383.

[7]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辑委员会.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8] 梁蝴蝶,李静,李小静.等.脑卒中病人自我效能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11,25(12B):3227-3228.

[9] 周群,蒋运兰,王艳桥,等.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11A):2901-2903.

[10] 蒋菊芳,张紫娟,蔡燕,等.护理延伸服务降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复饮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56-559.

[11] 齐玉华,赵丽.电话回访: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有益尝试[J].管理论坛,2010,19(5):388-390.

[12] 王立新,李国强,徐福琴,等.我院“三级电话回访”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实施[J].中华医院管理,2012,32(8):77.

[13] 姚立群,张敏,林朝芹,等.糖尿病连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68-570.

[14] 孙彬彬,李志方,白国刚,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优化及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4):44-45.

[15] 张美娟.浅谈对出院病人回访在医院服务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10(2):952-953.

[16] 郭燕红,焦静,郑旭娟.全国24省市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293-294.

[17] 杨红荣,江一峰,王为珍.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预后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11, 31(9):15-17.

[18] 叶旭春,刘朝杰,刘晓虹.基于扎根理论的互动式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理论框架构建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45-649.

(收稿日期:2014-08-13 本文编辑:卫 轲)

猜你喜欢
脑卒中健康教育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