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摘 要:本文从教学工作会议楷书上下结构汉字的组合方法一课,总结平日书法结构教学的某些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重心平稳 布白均匀 读帖 汉字特点与书法结构的关系 审美能力
字的结构,也称间架、结字或结体,即单个字中点画的组织规律,是汉字的造型艺术,是书法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书法的普及和发展,书法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书法结构部分的教学中,常用的有“米字格”“九宫格”等,虽然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有一定的作用,但它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即临摹一些没有“米字格”或“九宫格”的优秀碑帖时怎么办?当离开“米字格”或“九宫格”后,学生的临帖为什么会变得茫茫然?究其原因正如杨万里《庸言》中所说“学而不化,非学也”。
笔者通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深感结构教学的重要,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字的结构的真谛,即了解汉字结构的规律,培养他们学好及掌握字的结构的能力,也就是杜牧《当诲曹师等诗》讲的“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现在的孩子用毛笔书写的时间和机会都是有限的,而且他们年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理解力较差。而欧阳询的《结字三十六计》、李淳进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黄自元的《间架结构摘要九十四法》等论述有的过于简略,不易理解;有的重规叠矩,难以记忆,因此不能适应当今学生学习书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书特点,笔者采取删繁就简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教学实践采用书圣王羲之“分间布白,远近宜匀,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的道理,总结出汉字结构要注重“重心平稳,布白均匀”,使学生感觉道理清晰、目标明确,对他们学习书法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认识书法结构的共性,提高学生的读帖能力
要练好字的结构,必须要临摹古帖,而读帖是临帖的基础和前提,是学习书法结构不可缺少的环节。
所谓读帖并非是语文课上朗朗有声的读,而是对帖的不断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由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要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读帖上去,就有一点难度,特别是面对汉字这一抽象的符号,孩子们往往不知如何去观察,如何去分析。
怎样指导孩子们读帖,提高他们的读帖能力呢?
实践证明,必须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个角度去观察,这样才能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对象上去。在学生书法结构的教学中,所选择的观察角度,就是结构的共性:重心平稳,布白均匀。
初学结构,掌握纵须垂直,横近水平的“平正”技能是最起码的一步,因此重心平衡一开始就摆在了重要位置,重心平衡即重心左右两边要达到均衡,同时也得到了字头宜轻,字底宜重,以防头重脚轻的重心平衡。
布白是指布置空白,人们说的“计白当黑”就是在写字时应先计算整体空间,空白的地方也要当做字的整体部分,空白要安排得合理,黑白相间,基本适当,这样的布白也就做到了相对的均匀。王羲之论书说:“凡书务以平稳为本,分间布白,上下齐平,均其体制,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自然宽猛得所,不失其宜。”
在读帖中,笔者要学生用一支铅笔,划出一根纵线,而此纵线的左右两边重力又能达到均衡,即找到字的重心。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字的笔画划出横、竖线条,此难点就是要划出不是横画的横线(如:“火”字底)和不是竖画的竖线(如:“素”字的上面竖与下面的竖勾),然后让他们比较,得出横画间的距离与竖画间的距离分别相对均匀,从而加深学生对汉字结构的最基本的规律——“重心平稳、布白均匀”的理解。
学生们通过这一有目的的读帖,了解了汉字的结构共性,再分析不同帖的个性,如颜体外紧内松、欧体内紧外松等,这样对今后更深一层的读帖无疑是有益的。只有这样由表及里地读帖,才能避免一味地读死帖、死读帖,同时也为下一步的临帖,做到意在笔先,打下了基础。
二、理解汉字的特点与书法结构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在汉字的结构教学中,抓住字的重心平稳、布白均匀的原则进行教学,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理解。当他们了解到汉字特点与结构共性的关系时,则对他们灵活掌握字的结构有更积极的作用。
1.汉字的笔顺与布白的关系
汉字的笔顺一般强调: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而书法结构,则要求横间与竖间的距离分别达到相对均匀。由此我们看到,先上后下,就能较容易达到横画间的距离相对均匀,而先左后右的书写方法就比较容易做到竖画间的距离保持相对均匀。
因此,正确的笔顺,有利于布白。
2.了解汉字的特点,能灵活掌握字的平稳
在结构的学习中,寻找汉字的重心并不难,那么为什么学生对字的平稳控制不准呢?主要原因,是难以把握重心两边的均衡关系。就汉字的特点来看,其规律是字的左下角笔画略轻(如:“撇”等),而右下角的笔画略重(如:“捺、浮鹅钩”等),因为在楷书中横往往是取斜势的,即左低右高,这样无疑就增加了左边分量,右下角的笔画设计得略重,就是为了让字达到平稳。同时也揭示了在左右结构中,为什么把右边的部首写得略低的道理。然而,右下角笔画略长,又诱发学生对结构中疏密处理的认识,虽然这似乎打破了布白的均匀,其实已达到了更深一层资助的均衡关系,对灵活掌握字的结构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了解书法结构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领会事物与艺术品的美的能力。在书法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眼力。而书法的审美是多方面的,对学生学习汉字的结构而言,为了让他们的注意力指向更集中,我们可单从字的结构的审美来考虑。
那么其审美标准是什么呢?人们说字如其人,对人的审美,往往用五官端正,身材匀称来描述人的美,那字也同样以重心平稳,布白均匀来展示其美。
由于学生对结构的审美有了一定的标准,从而出现对自己或别人书写的字,看上去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这就是眼力提高后出现的“眼高手低”现象。在书法学习中“眼高手低”是好事,只有“眼高”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而知道不足才会去思考、去努力、去提高。当通过一阶段的训练,书写的能力和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后,他们会对书法结构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于是又产生对原先的平稳不满足,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想去接触一些结构相对灵活的字,这就是“即知平正,务追险绝”,在把握处理局部平衡的本领之后,打破近乎板滞的习惯上的平衡常规,造成矛盾冲突的“险”感以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在自然界中,山以雄壮稳健著称,然而黄山的“飞来峰”从表面上看似乎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但千百年来依然屹立在这一著名风景区,正以它内在的稳健与外表的险绝吸引着无数游客。其实“险绝”是与“平正”相对的术语,它是一种表象,实质上有着深一层的平衡底蕴,就如人那样,其有平衡对称的肢体,但在行走跳跃中又不断使平衡对称的躯体呈不对称形态,而这不对称的外形却保持力度的相对平稳,这就是书法结构所追求的平正中求不平正。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孩子们对书法结构特点——重心平稳、布白均匀的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也会出现变化,这一变化提升了学生对汉字结构的审美能力,从而来促进书写水平的提高。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书法结构教学中,揭示书法结构共性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结构的思考,有利于读帖、临帖以及对汉字结构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主动对汉字由表及里地认识,并在书写时努力把理性认识融入于实践中,摒弃“米字格”“九宫格”对他们的束缚,从而在书写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不仅“探其花”,还能“自拔其根”的目的。
(作者单位:大连女子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