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得与失

2015-03-11 14:08赵巧聚河北省柏乡县教育局教研室055450
学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改革评价

赵巧聚 (河北省柏乡县教育局教研室 055450)

浅谈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得与失

赵巧聚 (河北省柏乡县教育局教研室 055450)

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使我们广大教师更新了观念,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课程改革大步前进的过程中,也不免也有一些教师走进了误区,甚至让课改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本文将就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得与失进行探讨。

语文 得失 课程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分数不再是学生唯一的衡量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多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回答得很漂亮”“你真棒”等等,这些评价语的运用使学生得到认同,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一、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方式和方法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只是多掌握一些知识,拓宽知识面,还应以教学主导者的身份从思想上发生变革。做为一名改革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不再是从前的“导演者”、课程学习的“主宰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人生的领路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是教师服务的对象、教学活动的依据和“以学论教”的根据。因此教师应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创新为本的教学观念。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中而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些主张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走进教室,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积极发言的多了;课上开小差的少了,学习的主动性高了;课前、课后打闹玩耍的少了,图书馆、阅览室里的学生多了。过去是学生希望用学语文的自习时间来做其他学科的作业,现在是学生要求老师增加语文自习课,多搞语文活动。语文课程改革大大扭转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局面,使认真、积极、主动成为许多学生共同的学习态度。

三、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改革前的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自从课程改革以来将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置于课堂时,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思维打开了,连平时不敢大声说话、胆怯自卑的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意识都加强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小组交流就是他们自己学习的王国,可以尽情地展开想象,尽情地发表见解,没有了往日老师和同学的嘲笑、批评和挖苦,他们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可以尽享学习的乐趣。

当然在我们课程改革大步前进的过程中,不免也有很多教师走进了误区,甚至让课程改革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四、课堂过于“精益求精”失去了失去了原创性和真实性

课堂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多方对话,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平台。而公开课更是教师平时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教学精华的集中体现。可是我在听了很多同行的课后有这样一个发现:许多人上课时总会竭尽全力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呈现出来。但有时候,这种“精益求精”的做法却有一种作秀的表现,失去了原创性和真实性。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课堂语言佳句连连,学生的发言也环环相扣,整个教学环节浑然一体让人觉得缺少真实感,每个学生都像是导演预先安排的演员,台词都已背得滚瓜烂熟,学生口中精彩流畅的语言却如同机关枪扫射似的单调而不带有一丝情感,难以想象这是学生的真实见解。缺乏真实性,课程改革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五、表扬的评价被夸张的滥用,失去了激励评价的真正意义

笔者在听课中经常可以听到老师的夸奖和赞赏。毫无疑问,激励的评价很受学生欢迎,能激起他们的成功体验和旺盛的求知欲,对课堂教学乃至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都会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实践中,有一些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片面,过分强调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而不顾学生怎样回答,一味地夸赞,甚至对错误的答案也加以表扬。这种激励的滥用使课堂评价变得没有意义了。

其实,评价应该是一个激励和纠错的共同体,没有激励的评价是不实的,没有纠错的评价更是荒谬的。其实好的纠错方法同样可以让人奋进。记得一次公开课上,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有两个同学没在讨论教师布置的问题,而授课教师只是扫了他们一眼,平淡地说了一句:“我认为你们应该知道上课时该做些什么了。”老师宽容地指出了问题,用目标引导了学生,那两个学生顿觉失态,低头不语。良好的课堂秩序一直持续到最后。

六、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于优化教学效果,不能喧宾夺主

多媒体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使课堂大为增色,使原来难以理解的景色和道理生动、直观地表现在眼前,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为课堂增添了许多亮点。但并不是每节课都得去使用才行。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将课件制作得美轮美奂,学生只顾看多媒体图片而忘了它提供的知识,让多媒体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立足点是为教学服务,集中多种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如果仅仅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反而会弄巧成拙。因此,在使用多媒体使,一定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

(责编 齐真)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改革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改革创新(二)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瞧,那些改革推手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