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供电公司 陈媛
A公司是生产高、中、低压电气设备等电气设备的生产基地。
截至2012年12月31日,A公司资产总额为23706万元,负债总额为11282万元,所有者权益为12424万元。2012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3566万元,营业成本17866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10万元,营业费用668万元,管理费用3411万元,财务费用-46万元,营业实现利润总额1556万元,所得税费用439万元,实现净利润1117万元。
营业总成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22009(万元)
固定成本56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91万元;人工成本4293 万元,其他成本按营业总成本的5%测定为1100万元。
变动成本=营业总成本-固定成本=16325(万元)
一元线性假设:y=a+bx建立成本费用预测模型,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其中y代表营业总成本,a代表固定成本,b代表单位变动成本,x代表营业总收入。
已知:y=营业总成本=22009万元,a=固定成本=5684万元,x=营业总收入=23566万元,代入公式:求得b=0.6927万元,即变动成本率。得出成本费用预测模型为:y=5684+0.69x。
人工成本增加情况:增加92人,人工成本为26万元/人、年。假定人工成本每年按10%比例增长,预计2013~2015年增加人工成本3218万元。
人工成本减少情况:2013年退休7人、2014年退休10人、2015年退休7人。预计2013~2015年减少人工成本1248万元。
将2013至2015年视同一个会计年度来计算,2013~2015年固定成本=(2012年其他固定成本1100万元+2012年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91万元)×3+3年人工成本15631万元+人工成本增加3218万元-人工成本减少1248万元=23022(万元)。
盈亏平衡点用公式可表示为:Q=F/(P-C)。
Q表示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F表示固定成本;P表示单位产品售价;C表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盈亏平衡点营业总收入=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营业总收入)=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已知:固定成本=23022万元
贡献毛益率=1-变动成本率=1-0.69=0.31,代入公式:
盈亏平衡点营业总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23022/0.31= 74265(万元)。
贡献毛益=目标利润总额+固定成本
已知:2013~2015年目标利润总额为10000万元,固定成本为23022万元,得出贡献毛益为33022万元。
营业总收入= 贡献毛益/1-变动成本率
已知: 贡献毛益=33022万元、变动成本率=0.69万元/每万元营业总收入,代入公式,求得,营业总收入= 33022/1-0.69=106523(万元)。
2013年固定成本=(2012年其他固定成本1100万元+2012年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91)+2012年人工成本4293万元*1.1+2013人工成本增加972万元-2013人工成本减少182万元=5512 万元。
已知2013年计划利润2667万元,可以得出2013年贡献毛益=5512+2667=8179万元,根据贡献毛益及已知的贡献毛益率,可以测出营业总收入26384万元时,即可完成计划利润,比目标收入少8616万元。同时,根据固定成本及贡献毛益率,可以计算出2013年盈亏平衡点营业总收入为17781万元。
根据上式计算,可以得出2014年及2015年相关数据,下面以表1进行列示。
假设2016~2020年:每年增加固定费用10%;每年收入递增5%。人员及人工成本减少情况:2016~2020年陆续退休32人,减少人工费用如表2所示。
则2016年固定成本=(2012年其他固定成本1100万元+2012年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91万元)×1.1+2012年人工成本4293*1.14+2016人工成本累计增加1294万元-2016人工成本累计减少1476.42万元=7632.68万元。
预计营业总收入较2015年增长5%为78750万元,变动成本率已知为0.54337.5万元;营业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得到贡献毛益24412.5万元;贡献毛益减去固定成本,得到预计利润16779.82万元。固定成本比上贡献毛益率,可以得到盈亏平衡点收入为24622万元。
表1 2013~2015年营业总收入及盈亏平衡点
表2 2016~2020年利润及盈亏平衡点预测
表3 2016~2020年利润及盈亏平衡点预测 单位:万元
根据上式计算,可以得出2017年及2020年相关数据,下面以表3进行列示。
[1] 王玉欣.管理会计[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2] 王玉欣.量本利分析[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 中级资格考试/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4] 腾铸.现代企业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5] 郑绍康.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