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秋
米非司酮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74例宫外孕临床效果观察
赵俊秋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宫外孕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 奇数号作为对照组, 偶数号作为治疗组, 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疗, 治疗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片和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 7 d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血液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B超盆腔包块的变化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成功率为91.89%(34/37), 对照组为64.86%(24/3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4, P<0.05);两组治疗前血β-HCG及B超盆腔包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治疗组血β-HCG为(1238±643)mIU/ml, 对照组为(1724±785)mIU/ml,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84, P<0.05), 两组B超盆腔包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6,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片联合甲氨喋呤注射液用于宫外孕患者的治疗中, 其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米非司酮片口服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小, 是临床中治疗宫外孕疾病的首选方式。
宫外孕;米非司酮片;甲氨蝶呤;血液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成功率
宫外孕即异位妊娠, 是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着床而发育, 其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 此外还有宫颈妊娠、卵巢妊娠等[1]。流产或者输卵管破裂前患者会感觉下腹部有疼痛感觉、停经以及阴道少量出血。近年来, 宫外孕的发病率呈升高的趋势, 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多数宫外孕患者多为未生育的妇女[2]。宫外孕患者输卵管破裂后会有急性腹痛, 疼痛程度剧烈, 反复发作, 有阴道出血的症状, 严重者会有休克。临床上采用药物治疗可以起到杀灭胚胎的作用, 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避免了手术带来的创伤。因此,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的74例宫外孕患者, 采用米非司酮片联合甲氨蝶呤与单纯采用米非司酮片治疗进行对比, 其中联合用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接收治疗的74例宫外孕患者, 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华妇科学》[3]中的诊断标准, 经病史、体征、妇科检查、β-HCG检测以及B超检查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编号,奇数号作为对照组, 偶数号作为治疗组, 每组37例。对照组年龄21~43岁, 平均年龄(30.6±4.8)岁, 均有停经史, 停经时间47~54 d, 平均停经时间(50.4±1.2)d, 其中输卵管妊娠32例, 宫颈妊娠2例, 腹腔妊娠2例, 卵巢妊娠1例。治疗组年龄20~44岁, 平均年龄(30.9±4.9)岁, 所有患者均有停经史, 停经时间46~55 d, 平均停经时间(50.8±1.4)d, 其中输卵管妊娠患者31例, 宫颈妊娠患者2例, 腹腔妊娠2例, 卵巢妊娠患者2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停经时间以及宫外孕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均经患者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经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停经时间、腹痛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血β-HCG、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检查。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片(石家庄世源医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20131228)治疗, 2片/次, 2次/d, 连续服用7 d;治疗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联合肌内注射甲氨喋呤注射液50 mg/5 ml(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31021), 每天注射20 ml/2 ml, 连续注射5 d, 米非司酮片口服方式同对照组, 连续服用7 d。治疗后两组患者抽血检测血β-HCG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β-HCG、B超盆腔包块的变化, 比较两组胃肠不适、皮疹、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成功:患者血β-HCG值降至正常值范围内, B超显示附件区域包块大小明显缩小或消失, 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失败:患者血β-HCG值持续升高,患者治疗后腹痛反复发作并伴有出血, 盆腔包块增大, 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有所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4,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β-HCG和B超盆腔包块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β-HCG及B超盆腔包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血β-HCG、B超盆腔包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胃肠不适、皮疹、肝功能异常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β-HCG和B超盆腔包块大小变化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β-HCG和B超盆腔包块大小变化比较(±s)
注:治疗前两组比较,a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血β-HCG(mIU/ml) B超盆腔包块(c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7 2186±298 1724±785 3.6±1.7 3.2±1.5治疗组 37 2176±275a 1238±643b 3.5±1.8a 1.6±1.7bt 0.264 7.484 1.283 8.036 P >0.05 <0.05 >0.05 <0.05
受精卵在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并发育称之为宫外孕即异位妊娠, 宫外孕中多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4,5]。目前, 随着辅助检查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为宫外孕的早期确诊提供了明确的诊断依据。宫外孕的早前诊断主要是检测患者血β-HCG, 它是妊娠时所分泌的特异性激素, 因此可以用于协助宫外孕早期未破裂的诊断。
保守治疗主要是临床上通过药物对胚胎进行灭杀, 从而使患者减轻手术治疗的痛苦, 降低了医疗费用, 消除了患者自身的恐惧。甲氨蝶呤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宫外孕的药物,它是一种叶酸拮抗剂, 是一类抗代谢性药物, 机制主要通过与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部位结合使其失活间接抑制碳基团代谢, 干扰DNA、RNA及蛋白质合成, 抑制胚胎滋养细胞的增生, 从而使胚胎坏死、脱落[6]。临床上多采用肌内注射和局部给药。米非司酮是炔诺酮衍生物, 与激素拮抗剂作用于子宫内膜使脱膜和绒毛组织发生变化, 促使黄体生成激素降低后溶解, 导致依赖与孕酮发育的胚胎死亡。两种药物合用发挥协同作用, 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与单纯采用米非司酮比较, 两种药物合用的治疗成功率达到91.89%, 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41%。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综上所述,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治疗宫外孕临床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是临床上值得采用的最佳治疗方案。
[1]孙研炜, 李美娟.米非司酮辅助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观察.吉林医学, 2015, 36(6):1116-1119.
[2]解瑞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14, 2(22):79-80.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847.
[4]陈永尚.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33):141-142.
[5]李常丽.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5):139-141.
[6]楼丽芳.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宫外孕的效果分析及护理. 海峡药学, 2013, 25(2):201-20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103
2015-06-23]
111200 辽宁省辽阳县中心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