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巍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药物治疗13例临床分析
周巍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临床疗效。方法1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 3例为外院误诊后行药物流产术导致阴道大量流血转入本院, 不计入统计分析。依据患者要求分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组(试验组6例), 甲氨蝶呤治疗组(对照组4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 是一种简单可推广的有效方法。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指有剖宫产史孕妇, 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 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 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由于国内剖宫产率居高不下, 此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临床上常因误诊或漏诊延误CSP诊断, 处理不当导致大出血、子宫破裂、子宫切除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CSP确切病因不明, 临床缺乏简便、有效的诊治手段, 处理困难[2]。近些年来, 尽管控制剖宫产率, 剖宫产分娩的产妇数量仍旧占有很大的比例, 导致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本院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13例, 现分析归纳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13例, 其中10例为首诊于本院, 3例为外院误诊后导致阴道大量流血转入本院。所有病例均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史, 年龄25~39岁, 平均年龄(32.34±2.68)岁, 停经时间42~63 d, 平均停经时间(51.27±5.42)d, 既往妊娠次数1~4次, 平均妊娠次数2.6次, 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为10个月~8年, 平均3.5年。1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中3例为外院误诊后行药物流产术导致阴道大量流血转入本院, 不计入统计分析。依据患者要求分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组(试验组6例), 甲氨蝶呤治疗组(对照组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经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 彩超, 妇科检查等确诊。符合Godin 等[3]提出的以下超声诊断标准:①无宫腔妊娠证据;②无宫颈管妊娠证据;③妊娠囊生长在子宫下段前壁;④妊娠囊与膀胱间的子宫肌层组织有缺陷或缺失。本研究患者的纳入标准:①宫颈处与宫腔未见妊娠囊, 妊娠囊位于子宫峡部前壁前次剖宫产切口瘢痕处;②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无腹痛, 子宫无破裂, 无腹腔内出血;③妊娠时间<9周, 子宫下段瘢痕处厚度>2 mm;④入院后行全面检查, 血细胞分析、凝血四项、肝功、肾功等均未见异常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 按照50 mg/m2计算后单次肌内注射, 包括全身用药、局部用药、局部与全身联合用药。全身应用甲氨蝶呤治疗方法有2种方案:①多剂量(1 mg/kg)需四氢叶酸解救;②单剂量(50 mg/m2)肌内注射[4]。试验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 甲氨蝶呤按照50 mg/m2计算后单次肌内注射, 米非司酮25 mg/次, 2次/d, 连用3 d。在第4天和第7天分别行血β-HCG检查, 如血β-HCG下降不明显, 可重复上述方法给药1次。观察患者的疗效, 对于血β-HCG下降明显, 彩超提示妊娠囊或包块周围无血流信号或血流不明显的患者, 在彩超监视引导下行清宫术或在宫腔镜下行刮宫术。其余3例为外院误诊后行药物流产术导致阴道大量流血转入本院。在明确诊断后2例立即开腹行局部病灶切除术, 1例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下行局部病灶切除术。此3例患者不计入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试验组有效率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5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
对于试验组3例药物保守治疗成功, 未行清宫术;1例血β-HCG下降明显, 彩超提示妊娠囊周围无血流信号, 在彩超监视下行清宫术;1例血β-HCG下降不明显, 复查肝功、肾功正常重复1个疗程药物杀胚胎治疗后在彩超监视下行清宫术。1例药物治疗无效, 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下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对照组1例药物保守治疗成功, 未行清宫术;1例血β-HCG下降明显, 彩超提示妊娠囊周围无血流信号,在彩超监视下行清宫术;1例血β-HCG下降不明显, 复查肝功、肾功正常重复一个疗程药物杀胚胎治疗后血β-HCG下降仍然不明显, 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下行局部病灶切除术。1例药物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大出血, 急诊开腹行局部病灶切除术与子宫修补术。
2.2 不良反应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脏、肾脏功能损伤。
随着剖宫产率增加, CSP的发生率为0.45‰, 在有剖宫产史的异位妊娠中占6.1%[5]。CSP的治疗应早期明确诊断,尽早应用杀胚胎药物, 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虽然药物治疗也具有疗程较长等临床局限, 然而, 其却具有简便、可行的临床特点, 是一种非常安全与方便的治疗方式[6,7]。
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有效率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5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对于CSP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 具有简单易行、对患者损伤轻微、副作用较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优势, 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广的CSP治疗方法。
[1]谢幸, 苟文丽. 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58.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445-448.
[3]Godin PA, Bassil S, Donnez J. An ectopic pregnancy developing in a previous cesarean scar. Fertil Steril, 1997, 67(2):398-400.
[4]陈韩英.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11例临床分析.青海医药杂志, 2012, 42(9):73.
[5]金力, 范光升, 郎景和.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生殖与避孕, 2005, 25(10):631.
[6]Seow KW, Huang LW, Lin YH, et al.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isetsues in management.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4, 23(3): 247-253.
[7]王瀚, 高雪梅.甲氨蝶呤局部用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47例临床分析.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 23(5):96-97.
Clinical analysis of 13 caesarean scar pregnancy cases by medication therapy
ZHOU Wei. Jilin Cit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Jilin 132011,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methotrexate combined with mifepristone for caesarean scar pregnancy.MethodsAmong 13 patients with caesarean scar pregnancy, there were 3 eliminated cases from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misdiagnosed abortion and massive vaginal bleeding. Tho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methotrexate combined with mifepristone treatment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6 cases) and methotrexate treatment group (control group with 4 cases). Their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much better effectiveness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Combination of methotrexate and mifepristone provides precise effect for caesarean scar pregnancy patients. It is an easy and effective method,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ng.
Caesarean scar pregnancy; Methotrexate; Mifepriston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014
2015-06-23]
132011 吉林省吉林市妇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