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2015-03-11 18:27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30期
关键词:冠名名校学院

本期话题:民办高职院校“傍名校”折射了什么?

贵州一民办高校新校区落成挂9所世界名校道贺条幅

据《南方都市报》查询发现,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原名亚泰职业学院,于今年3月获得更名许可。招生简介显示,这所民办高校由国家级开发区贵安新区与一家公司合作兴建,位于贵阳花溪区政府大门正对门200米处。

“条幅不知是校领导布置的,还是隔壁区政府弄的。”该校一文学社团成员称,该校新校区所在的大学城在三期规划中,还会引入其他高校,而该校也倡导走国际化路线。

与此同时,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招生办一名不愿具名的老师证实,这个条幅的确挂了,但所谓的世界名校道贺并不存在。

“傍名校”折射民办院校发展之困

《新华每日电讯》发表文章称,贵州一所民办高校新校区落成,就用挂世界名校道贺条幅来博头彩,美其名曰“走国际化路线”。殊不知真正走到国际视线中,这种拿着别人校名侵权可是要吃官司的。

民办院校如此这般自娱自乐的行为,多半是因挖掘生源底气不足而进行的策划。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由国家级开发区贵安新区与一家公司合作兴建,又是当地大学城内唯一一所与区政府合办的学校。这种合作性质具有多方面的利好因素。既在走民办院校转型的必经之路,和公司企业的对接,至少能为学生提供技能方面的培养;区政府的背景,也足以消弭掉部分学生的担心。这种有发展潜力的民办院校,不去深挖自己的师资力量,不多修内功,却用上了“傍名校”的手段,实在是舍本逐末。

当然,“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把目标放在国际化上,这本身没有错。新东方这样的“中国合伙人”故事在告诉世界,中国民办教育还是一片蓝海。但不把里子的功课做好了,尽在面子上涂些胭脂水粉,这样的炒作只能招来差评。

与国际名校“攀亲”不能只过嘴瘾

《中国教育报》发文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职业学院,此番大胆作秀,携“洋校”自贺而大出洋相,其对世界名校的向往情结,乃至“攀亲”的愿望溢于言表。面对该校此番条幅“撑腰”,李鬼“圆场”,人们大可一笑了之,或板砖掷之。但同时,别忘了深思与反省:高校走国际化路线,我们究竟还缺什么?想与那些国际名校牵手,我们到底该怎样去做?

要与国际名校“攀亲”,可不是过过嘴瘾那么简单。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眼下,国内不少高校志存高远,想走国际化路线。然而,要想与国际名校同台共舞,靠的不是朝夕之功,而是需要各高校发奋图强,提升自我,壮大实力。即使非要“攀亲”,攀的也该是这些名校的严谨之风、创新之措、务实之举,学习人家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山寨名校道贺条幅无伤大雅

红网发表作者吴敏的文章认为,这种向名校致敬的做法无伤大雅,无需吐槽。一所不起眼的民办学校,宣传策划符合市场规律,也需要面向大众的宣传。就策划结果来看,这所民办学校的营销策略很成功,多少媒体为它做了免费的宣传,轻而易举地登上媒体头条。可见事件营销影响非常大,话题推广效果明显。

零成本的炒作,看似笑话,却带来了轰动效应,从传播学和广告学来分析,具有典范意义。用名校道贺,对于这种善意的,即没有过分浓烈的商业气息,又没有过分官僚主义作风的道贺,相信这些世界名校大学也会会心一笑,表示理解,毕竟这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反而是体现了对世界名校的尊重。

《华尔街日报》:中国工厂滥用学生工现象严重

参考消息网 2014-9-26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24日报道,中国西南部城市重庆的郊外散布着“学生工厂”。

这里的学校和成千上万的学生为一些世界级的大品牌组装电子设备。许多学生表示,他们没有退路。

今年16岁的小肖(音)在当地一所职校读书,她说:“学校突然通知我暑期必须去组装电脑,否则就不能毕业。我觉得自己被骗了。”

小肖和她的同学在惠普公司供应商广达电脑公司的生产线上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个小时。她说:“有时我们上夜班的时候累得快睡着了。”

中国法律规定,实习学生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不能上夜班,而且学校应当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单位实习。工厂普遍无视这些规定。

据实习生透露,他们的数量在有些工厂超过了正式工人的人数。

中国传统上依靠沿海地区工厂的流动劳动力,但近年来政府开始将产业引向内地。随着电子生产商大批进军重庆,该市的工人需求量激增。但由于重庆的最低工资只有上海的约三分之二,人们不太愿意到西部打工。

按照重庆当前的工资水平,大规模减少使用实习生是不大可能的:已经因利润太低而焦头烂额的企业高管表示,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依靠学生工。

知情人士称,中介每介绍一个学生来实习,工厂通常会支付500至1000元中介费,但厂方仍能省钱,因为实习生的保险和其他费用比正式工要低。

和硕公司重庆工厂负责人辩称,实习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且随着重庆市打造IT产业,当地政府要求工厂培训学生。

接受采访的学生中没有几个人认为实习具有教育意义。小肖说:“我每天重复地把同一个零配件装进计算机,什么也学不到。”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让企业冠名班级引争议

中国广播网 2014-9-19

各地高校已经陆续开学了,但在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有件新鲜事,这个学院今年招收的59个新生班级除了一个常规的班级名外,每个班还有一个新名字,也就是企业的冠名。 他们一般这样介绍自己:“你好,我是波司登班的”、“我是亨通班的”、“我是创元班的”……。

根据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班级冠名之后,在班级原有的辅导员基础上,冠名企业会派出一名企业技术或者管理人员担任兼职班主任,并且冠名企业将在班级内,设立奖助学金,支持和参与班级文体活动,开展各类讲座和报告等。

当然,冠名企业也有一些“特权”,如优先选择和录用冠名班学生的权利。对此,大家反应不一,有人认为太商业化,是个噱头;有人则叫好,认为可以让学生尽早和企业对接,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又一种创新。

那么,在其他国家,大学里是否也有被冠名的情况?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表示,在澳大利亚以捐款人作为高校建筑楼冠名的情况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了,而这其中也不乏华人的身影。早在1885年的时候,富商托马斯·菲舍捐赠了3万英镑相当于现在的2400万人民币左右,规定用于建立和维持悉尼大学的图书馆,之后悉尼大学的菲舍图书馆拔地而起,并且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成为了南半球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在英国,大学以公立为主,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的投入以及日常的学费收入。如果说到冠名,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著名人物冠名的奖学金或者是建筑物。

前几年,有一家服装企业曾出资冠名清华大学教学楼,一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最终企业撤下冠名权,不了了之。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冠名班级让我们看到了之间的不同。

企业冠名班级参与培养教育,学生可以早接触企业,企业也可以增加新鲜血液。

女生住大棚到底方便了谁?中国教育报 2014-10-13

广西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拆原男生宿舍建新学生公寓,将男生安置到女生公寓,而让腾出床位的近300名女生搬到一个临时搭建的铁架大棚内。大棚拥挤而简陋,不少女生对此不满。学校领导对此解释称,由于临时安置的大棚为大宿舍,相比男生而言,由女生来住不容易出现争执、打架等问题。

女生更好管理?这个理由实在有点牵强。如果学校能为临时宿舍配备相对完善的设施,相信即使男生住进大棚只怕也不会发生什么争执,更不至遭到女生的不满。说白了,就是学校管理者图省事,置女生于不便的境地却还要辩解。这种简单草率的做法,非但不是学校管理者应有的作为,反而折射出学校管理缺乏人性化服务应有的温度。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而不是学校行为被动的接受者。在作涉及学生利益的决定前,为什么做不到与学生充分沟通,在良好的互动之后再执行决定?回答这个问题,还真需要学校管理者细思量。

(以上各媒体报道,并不代表本刊立场)

猜你喜欢
冠名名校学院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第一次煮面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数亿元抢综艺节目冠名,企业到底图啥
西行学院
冠名:学生与企业相互的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