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金
摘 要:作为激发志愿者潜能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时间银行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埃德加·卡恩于1980年创立,其内涵是将志愿者的公益服务时间记录下来存储到时间银行,待到需要时再取出来使用。中国引入时间银行的发展较晚,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许多城市掀起了建设时间银行的高潮,但是时间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表现为理论研究很薄弱、实践缺乏顶层设计、激励机制不完善、具体操作存在困难、观念还未深入人心等。完善中国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对策建议有: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扶持和引导、完善志愿服务时间的管理制度、加强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激励机制建设、强化时间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加强时间银行的宣传。
关键词: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间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3-0102-04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2011年深圳大运会等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志愿者的数量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据《民政部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社区志愿者组织达到10.6万个。而中国注册志愿者也保持着快速的增长趋势,2008年,中国注册志愿者人数为2 946万,2009年突破3 000万,2010年为3 124万,到2011年时中国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3 392万。如此庞大的志愿资源,对于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净化社会风气、培育社会志愿精神以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通过时间银行的建设充分挖掘现有志愿服务的潜力,并开发新的志愿资源,保证志愿服务的可持续供给,是摆在面前的一项紧迫性任务。
一、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内涵
“时间银行”(Time Bank),又称“道德银行”、“爱心银行”、“公益银行”。作为激发志愿服务潜能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时间银行”概念最早由美国律师埃德加·卡恩(Edgar Cahn)创立,其宗旨是用“时间币来交换服务”(exchange services using time as currency)。埃德加从免费为穷人提供法律援助项目中认识到了出于慈善目的的单方面给予对于建立社会正义没有意义,1980年他在患病中构思了一种新的“时间银行”模式,根据这种模式,劳动不分贵贱,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如果别人帮助了你,那么这个人就可以用帮助你的时间去换取另一个人相同时长的帮助,以此循环下去。目前,“时间银行”的概念早已风行欧美,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社区良性互助模式。
但是对于“时间银行”的内涵,学者们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大多数学者从“存—取”的角度来进行定义,这种观点认为,时间银行即是将志愿服务的时间存在银行,需要时再取出来使用。如有学者认为时间银行是指“各年龄阶段的人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积累服务时数,待自己需要别人提供服务时,可享受同等时数的免费服务。”[1]还有学者认为时间银行即是“指志愿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所花费的劳动以时间为单位记入个人服务储蓄账户,等到自己需要接受他人服务时,就可以从自己的服务时间储蓄账户中支取等值的免费服务时间。”[2]值得注意的是,仅仅从“存—取”的角度来定义时间银行是不够的,因为这样有可能将那些不是为了获取别人“等时服务”动机的志愿者排除在外,从而限制了时间银行功能的有效发挥。
因此,仅仅从“存—取”角度来定义“时间银行”并不能概括时间银行的全部内涵,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将来自己有困难时得到相同时长的“被服务”,有些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可能并不是为了将来别人用同样的时间来服务他个人,而是出于别的动机如职业发展、获得尊重以及其他方面的回报等。因此,从“付出—回报”的角度来定义“时间银行”可能更科学合理,也就是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是一种付出,这种付出得到的回报不仅仅是获得“被服务”的时间,还可能是为了广泛的动机如获得升学、晋升、职称及就业上的优惠待遇甚至出于纯粹的公益心等。因此,可以将时间银行的内涵界定为:是指志愿者将志愿服务的时间以“时间币”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存储进时间银行,以便获取将来某种可预期的回报或激励,从而保证志愿服务持续供给的一种制度安排。
在这里,时间银行有五个特点:一是时间银行储蓄的是志愿者公益服务行为的时间;二是时间银行通过“时间币”而非“金钱”来计算服务时间;三是时间银行的“双向性”,时间银行用付出来换取回报,具有服务的双向性,而银行只是时间“流通”的桥梁;四是时间银行操作的简易性,时间银行通过“时间银行储蓄卡”来存取时间,简单方便并且可靠;五是时间银行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将整个社会的志愿服务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诚信、互惠的社会。
作为志愿服务的新模式,“时间银行”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时间银行为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时间记录,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的档案资料,对完善志愿者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时间银行为志愿者提供了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是一种无偿性、志愿性、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因此,这种服务更需要激励,时间银行通过记录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行为,并据此进行奖励或提供优待政策,从而对志愿者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三是时间银行有助于建设一个充满爱心、关怀精神的互惠社会,时间银行通过将“时间币”来实现互助行为的有效结算,不仅惠及了当事人,还惠及了当事人所居住的社区,有助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社会。四是时间银行有助于解决整个社会慈善不足的问题,时间银行为志愿服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通道,将潜在的志愿服务资源激发出来,从而有助于解决整个社会的慈善不足。
二、中国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发展现状
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在国外发展较早,很多发达国家都把时间银行的发展纳入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之中,并设有专门机构及专项基金鼓励时间银行开展活动。统计显示,1990年第一家时间银行在美国成立,到目前为止,有超过1 000家时间银行遍布世界六大洲的20多个国家。美国有115家时间银行,还有100家正在酝酿中,虽然银行的顾客人员不断变化,但人数始终保持在1.5万人左右[3]。此外,美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时间银行的服务,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的经历可以加分,“对于升学、就业、晋级都有利,杰出的志愿者还将得到政府的表彰和奖励。”[4]在英国,据内政部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估计有42%的英国人经常参与志愿活动,目前英国有109家时间银行,“存款”有60万小时以上[5]。在日本,早在80年代就兴起时间储蓄,人们在年轻时参与社会公务,为老人提供生活方便的服务,由时间储蓄中心登记,以便到自己年老时得到相应的服务[6]。在韩国,自1996年起,规定青少年志愿服务为每年40小时以上[7]。
中国引入“时间银行”的发展较晚,较早研究储存时间制度的是1997年石望山发表的一篇文章《储存“时间”支付未来》,文章介绍了储存时间的起源、内涵、意义及方法等[8]。1999年,广州寿星大厦率先在全国设立“时间银行”,方便入住的健康老人在服务他人时“存储时间”,十二年来,共接纳因为帮助他人而储蓄时间的老人达4 394人次,累计储存时间超过12 000小时[9]。北京自1999年在朝阳区筹办“时间储蓄”后,于2004年在丰台区大红门街道又启动了首家“爱心时间银行”,50余名社区党员和积极分子领到了银行发给的储蓄卡[10]。2000年,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开办了一家专门存储服务的“时间银行”,规定服务者的“储蓄时间”可在全上海范围内兑现使用[11]。2003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小正街社区建立了“时间银行储蓄制度”,服务内容涉及爱心家教、心理辅导、环境保护、社区巡逻、帮扶救助、科普宣传、家政服务、水电维修、绿化认养、文体辅导、医疗保健、社区维权等[12]。2005年,江苏南京市建邺区滨湖街道兆园社区成立了一家可以存储服务时间的“银行”,这家以“存储爱心、支取快乐”为特色的“时间银行”在两年内已吸引社区内外1 000多名会员,存储服务时间超过1万小时[13]。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人们发现了志愿服务对社会的价值,时间银行开始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各地兴起了建设“时间银行”、“爱心银行”、“道德银行”、“公益银行”试点的浪潮。全国超过一半的省市出台了关于时间银行的相关法律规范,如2009年天津市出台的《天津市志愿服务组织和注册志愿者激励制度(试行)》明确规定:依据志愿者个人的“时间银行”记录和志愿服务组织的业绩,分别授予优秀志愿者铜奖、银奖、金奖,一旦志愿者自身需要帮助,经申请后还可以从自己的“时间银行”里支取时间,由其他志愿者来为自己提供志愿服务。2010年的《北京市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要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时间储蓄、互助服务、返还服务等制度。2011年四川省泸州市进行了时间银行的试点工作,对登记在册的100多名志愿者建立档案,志愿服务的内容包括做饭、送餐、心理咨询、聊天、洗衣等60多个项目[14]。而浙江省则在《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将广泛建立“时间银行”制度,进行志愿服务储蓄,促进助老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15]。此外,广西、山东、西安、湖北、湖南、河北等省市也都在实行或准备实行“时间银行”试点工作。
三、中国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存在的问题
1.时间银行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从笔者查阅的文献来看,国内对于时间银行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研究文献集中于对各地时间银行的经验描述,缺乏对时间银行的理论建构。大多数学者对时间银行的理解比较狭隘,仅仅将时间银行视为一种“交换时间”的服务模式,而缺乏对“时间银行”的概念内涵的深层次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时间银行在实践中的发展,甚至发生一些地方“时间银行”无储户的现象。此外,对国外经验虽然有了一些经验介绍,但是这些介绍还是零散的、初步的,并且缺乏理论深度,这些都制约了中国时间银行的发展。
2.时间银行的实践缺乏顶层设计。虽然各地对时间银行的建设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与尝试,但是这些实践与尝试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只是一些零星的尝试,缺乏顶层设计。从地方的具体实践来看,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地方仅仅把时间银行当成“养老银行”,其“重点服务对象是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16];有的地方将时间银行当成“交换银行”,专门用来交换服务时间的银行,而不管所交换的时间是公益的还是私人性质的;还有些地方则将“时间银行”当成“记录银行”,只是将志愿服务的时间记录下来。正是缺乏对时间银行的顶层设计,一方面导致各地时间银行的实践难以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时间银行功能的发挥,难以使时间银行产生“整体效应”。
3.时间银行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由于国内学者对时间银行的理解比较狭隘,甚至仅仅将时间银行看成是“老年人的银行”,这样就大大限制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影响了志愿者特别是年轻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的积极性。事实上时间银行的服务对象并不局限于老年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也并不仅仅是为了将服务时间记录下来将来再被别人以同样的时间服务,而可能是为了在奖励、晋升、就业、职称、学习、出国交流等方面获得更多的优待条件。此外,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的动机是复杂的,并非都是出于一种纯粹利他主义的动机,也可能出自一种对未来预期的某种激励性回报。正是时间银行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现实中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不足,从而使得实践中的志愿服务供给难以满足社会的有效需求。
4.时间银行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困难。这些困难表现为:一是时间银行服务记录的困难,实践中的志愿服务千差万别,如何保证每个志愿者服务时间都能得到准确并且公正公平的记录,如何保证服务记录的兼容性,都是一个困难。二是志愿服务量化管理的困难,记录志愿服务的时间相对容易些,但是如何准确记录志愿服务的质量,是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困难。三是时间银行交换制度带来的困难,即使时间银行是有偿交换性的,在众多获得时间的方式上必然有所取舍,人们也许更愿意帮别人重装一下计算机系统,而不是照顾老人一天。四是志愿服务时间监督上的困难,重装一下系统与照一天老人的时间如何计算,谁来监督时间的计算与登记等,都是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困难。五是如何保障志愿者的权益也是一个操作中的困难。国外非常重视对时间银行的法律规范,国内各地虽出台了符合本地的志愿服务条例,但是还缺乏一部统一的规范性法律来保障志愿者的权益。
5.时间银行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虽然时间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十多年,也进行了一定的宣传与试点工作,但是作为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制度安排,时间银行在理论研究、制度建设、现实操作、技术支持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时间银行的观念还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识与接受。正如一些省市反映的:“全省很多地方的市民,大部分都不清楚这一项目,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时间银行这一概念。”[17]时间银行的观念未深入人心,导致现实中志愿服务的供给不足,难以有效满足整个社会对公益服务的需求,进一步限制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四、完善中国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对策建议
1.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扶持与引导。“时间银行”是志愿服务的一种创新形式,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对于建设一个充满温暖、充满爱心、充满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因此,时间银行要在中国发展壮大,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从国外经验来看,大都把时间银行的建设纳入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过程,设置了时间银行的专门机构及专项基金。中国政府可以借鉴国外有益的做法,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时间银行一定的支持,保证时间银行在中国的顺利发展,从而激励更多的志愿者加入。
2.完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各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主要有:一是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管理规范,对时间银行的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及服务反馈等进行统一规范,建立统一标准,实行时间银行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需要完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来保障志愿服务的时间储蓄制度,因此,时间银行的建设需要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从法律法规层面上来完善志愿服务的时间银行,为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提供法律上的保障。三是建立起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评估体系,评估一方面对志愿者是一种激励与宣传,另一方面可以从评估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促进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良性发展,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评估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统一的评估等级,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3.重点加强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激励机制建设。从国内时间银行建设的现状来看,大多数都是将时间银行建设的主要目标集中在“时间的交换”方面,事实上时间银行的服务并不局限于为了将来的“被服务”,而很可能是为了在晋升、就业、职称、学习、出国等方面获得更多的奖励及优待条件。因此,建立起鼓励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出台一系列激励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的政策措施,以保证志愿者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或优待政策,这方面国内一些地方也进行了有益尝试,如《杭州市志愿者优待办法》就规定:服务时数超过300小时的志愿者在报考公务员、招工、升学等方面那个有优先录取的权利;在使用政府投资主办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将享受优先或免费的待遇。另一方面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还必须考虑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复杂动机,根据志愿者的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以鼓励各年龄阶段的志愿者都能积极参与公益服务,从而保证志愿服务的持续供给。
4.强化时间银行的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特别是电子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时间银行操作过程中的大量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时间银行的效率,并节约时间银行建设的成本。例如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来准确地记录志愿服务的时间,从而为志愿服务的激励提供了有效的基础;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解决时间银行在时间结算方面的困难,从而大大简化了时间币的计算成本;通过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有效解决时间银行操作的兼容化问题,从而为全国时间银行的通用化、标准化建设提供经验支持等。
5.加强对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宣传。为保证“时间银”能够顺利开展,要加大宣传力度,以唤起人们和谐友爱、助人为乐的善举,进而意识到无私奉献、志愿服务的快乐所在。从实践中看,曾有过一些时间银行整整五个月未接到一名“储户”,也有过一些时间银行宣布解散的情况,一些时间银行许多群众“只有心动没有行动”[18]。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即是时间银行作为一个新鲜事物,还未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理解与接受,甚至还有些人对它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它只不过是老年人的银行。因此,需要利用现代化的传媒对时间银行进行广泛的宣传,并且需要宣传时间银行的科学内涵,认识到参与它的好处及优待条件,从而真正获得人们的理解与支持,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它并将它视为奉献爱心与温暖、彰显道德与人生价值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王泽淮.时间银行——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新形式[J].社区,2003,(12).
[2] 张文华.论“时间储蓄卡”的意义与应用拓展[J].学术探讨,2011,(2).
[3] 黄敏,荆晶.用计时劳动换取所需[J].21世纪,2010,(8).
[4] 叶松竹梅.发达国家志愿者服务的立法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5).
[5] 林宏达.时间货币大流行[J].海外星云,2009,(4).
[6] 申云.“储蓄”新时尚[J].经济天地,1995,(10).
[7] 贺芳,于岩.国外大学志愿者活动的主要经验及启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8] 石望山.储存“时间”支付未来[J].社会工作,1997,(5).
[9] “时间银行”十二岁“一多一少”总关情[EB/OL].http://news.gd.sina.com.cn/news/2011/04/20/1128538.html,2011-04-20.
[10] 北京一社区启动“爱心时间银行”[N].北京晚报,2004-02-23.
[11] 上海创办“时间银行”[N].人民日报,2000-01-13(12).
[12] 吴婷婷.“时间储蓄”新时尚回报奉献有来人[J].公民导刊,2006,(9).
[13] 南京开办“时间银行”存储爱心[EB/OL].http://news.163.com/07/0917/17/3OK2C3UT000120GU.html,2007-09-17.
[14] 吴朝金.从“时间银行”兑取志愿服务[J].社区,2012,(1).
[15] 陈文龙.浙江将建立“时间银行”制度 促志愿者助老服务[N].都市快报,2011-08-29.
[16] 盛翔.“时间银行”担不起养老服务的重任[J].中关村,2011,(10).
[17] 陈韵.云南“时间银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努力构建和谐社区[EB/OL].http://society.yunnan.cn/html/2011-12/06/content_
1942463.htm,2011-12-06.
[18] 陈功,杜鹏,陈谊.关于养老“时间储蓄”的问题与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1,(6).
[责任编辑 陈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