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林 刘学佳
摘 要:自高校扩招以来,降级生日益增多,这对高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来说是一大挑战。针对于此,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概括了降级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降级生教育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教育和管理降级生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降级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152-02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生源质量与精英教育阶段相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大学扩招了,但是相应的师资力量没有跟上,留降级生逐年增加,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一大难题。作为高校基层教育者,我们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要关心呵护每一名学生。但是每年都有一些降级的学生,就笔者所在的学院而言,每学期都会有十多名同学降级。他们对于学校来说也许是千分之一,但是对于自己和家庭的打击却是百分之百的。
如何教育和管理好降级生的学习和生活,如何保障他们在降级之后跟随新班级同学一起学习并顺利毕业和就业,是各个高校都必须面对的一个责任话题和研究课题。
一、降级生形成原因
笔者从事学生一线辅导员工作快两年了,接触过许多降级生,从与他们交往过程中,了解到他们之所以降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缺乏学习目标
降级生们往往在进入大学之时,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大学生涯规划。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习上缺乏动力和主动性。据笔者观察,他们中大部分同学家境比较优越,从小就习惯了家长的安排,没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进入大学后,远离了家长,学习和生活就陷入了迷茫状态,缺乏奋斗目标。同时,他们中部分同学由于不是被第一志愿录取或者是遵从家长的意愿填报了所学的专业,从而对专业不感兴趣,导致学习兴趣不足。
(二)自制力差
他们在经历了“黑色”高中三年学习后,认为进入大学就应该好好放松和犒劳自己。于是在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下,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无心学习,即使是上课,也在玩手机、聊天和睡觉,不认真听讲,更有甚者,逃课成了家常便饭,一到考试各科就亮“红灯”。他们本身就意志薄弱,一帆风顺则可,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则惊慌失措,知难而退,甚至悲观失望,逃避现实。
(三)心理素质较差
他们长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状态,常常得不到重视,有时还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讥讽轻视,家长的责备。一直以来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便渐渐丧失自信心、上进心,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形成强烈的自卑心理。要么表现为思想消沉,悲观失望,要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四)网络成瘾
他们中大部分家庭条件优越,上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对网络有一种强烈的依赖感。大学一年级时,由于课程设置上没有专业课,学习相对轻松,电脑就成了大量课余时间最好的消遣对象。大学里很多男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很多女生把电脑当影碟机。据笔者了解,大部分降级生都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耗尽精力,置学习于不顾。同时,他们大多也不愿参加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对集体活动比较排斥。
二、降级生教育管理面临的难题
目前,中国高校实行制度管理,学生不论是从入学还是到毕业,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等活动都有许多制度和规范去约束。如我校规定大一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固定教室上晚自习;实行辅导员查课制度,监督学生的日常课堂出勤。这些举措对提高大学生学习自觉性,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培养大学生的自制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对降级生的教育管理却形成了一个制度“真空”。由于降级生降到下一年级之后,他们已通过的课程就可以“免修”,因此,这部分学生一学期平均也只有三四门课程,他们不用跟随新班级一起上课,而可以任意打发自己的时间,比如睡懒觉、玩手机、寝室上网等。降级生也不跟新班级同学一起住宿,不利于辅导员查寝,平时他们也不参加新班级的集体活动,基本上处于边缘化状态,他们进行教育管理面临较大难度。概括起来,降级生教育管理面临的难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被忽视——降级生教育管理存在“真空”
我们辅导员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很容易忽视降级生的教育和管理。究其原因,一是涉及降级生的班级较多且分散,很难对他们进行集中教育和管理;二是这部分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非常小,各方面对学校的影响也比较小,没能引起辅导员的足够重视;三是这部分学生确实各方面素质比较低,平时也不愿意听辅导员的话,辅导员逐步对他们失去信心和耐心,从而不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他们的教育与管理上。
2.受排斥——难以融入集体
因降级生各方面素质差、不善于学习或有特殊问题,他们长期以来受到诸多排斥,这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较为消极的态度。一是心理上的排斥。无论是班主任老师和辅导员老师,还是班级同学,他们很少有人在心理上承认降级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因此,很少与他们交流沟通,也不可能形成彼此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降级生难以融入集体的主要原因。二是日常生活的排斥。新班级同学不情愿和他们同住一个寝室,不愿和他们交流,也不愿和他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三是降级生本身心理较为脆弱,有较强的自卑感,不愿与同学们沟通联系。他们逐渐被边缘化,既不属于原来班级也不属于现在的班级,没有归属感。因此,他们只能生活在个人的世界里。
3.少约束——学生教育工作受到冲击
降级生由于大部分课程的“免修”,可以不跟随新班级同学一起听课,只要求对不及格课程进行重修,因此他们完全没有班级概念。没有了班级,没有了集体,也就等于没有了管理,没有了教育。这样导致降级生不仅脱离了集体的约束,更严重的是脱离了制度的约束。辅导员一个学期下来,很难与其见一面;再者,降级生本身也不跟辅导员主动联系,导致辅导员对他们的情况不熟悉,也缺少对他们的监督和管理。加之,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对降级生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大,使学生教育工作的效用越来越受到冲击。
4.无动力——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很多降级生降到新班级后,学习态度并没有改变,还是跟降级前的状态一样,没有目标和动力。另外,他们有的人自卑心理严重,干脆破罐子破摔,继续逃课,玩网游,自由散漫、不思进取。这就是有些学生一而再再而三降级的原因。如何提高降级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对降级生教育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是导致降级的一大主要原因。降级生的专业选择及将来就业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部分学生家长甚至抱着“让子女混个大学学历,毕业后托关系安排工作”等想法送学生来读大学。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跟家长沟通,更正他们这种错误的观念,以减少这种观念给降级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其次,我们要多跟降级生谈心,多了解他们,多让他们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逐步使他们意识到学习好是顺利就业的前提条件,引导他们慢慢树立学习目标乃至人生目标和理想,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再处于消极和被动状态,使他们能够主动去学习。
(二)强化制度管理,落实教育和管理责任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工作更是如此。只有拥有好的学生工作制度并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下去才能取得好的成效,防止二次降级现象发生。针对降级生教育工作,我们可以建立学习过程管理制度、学分预警制度、特殊学生档案制度、家长沟通制度、学习成绩通报制度、班主任工作条例等。
例如,每学期期末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在校表现反馈给家长;学生首次不及格科目达10科告知家长,学生遗留学分达到10学分就必须告知家长;建立降级生个人档案,纵向比较他们是否取得进步,如进步则鼓励,否则找其谈心,了解情况;辅导员每学期至少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两次。班主任每月深入课堂两次,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等等。
(三)增强四方合力,促进降级生的成长成才
降级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绝不是辅导员一个人能够做得好的,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家长和班级同学四方共同配合才能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同学应加强与降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密切关注降级生的最新动态。辅导员、班主任和家长应常沟通,共同监督降级生的学习。
降级生大多存在网瘾、心理素质较差等问题,特别是在他们降级后,往往容易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厌世情绪。因此,辅导员要以多找降级学生谈心谈话、多课堂查课、多去寝室查寝等形式来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同时班级同学要本着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等态度去接纳和帮助降级同学,多给降级同学补课,大家一起共同进步,不能再使他们掉队。班干部要起到降级生的在校监护人角色,经常向辅导员和班主任汇报他们的最新状态。
参考文献:
[1] 胡建新.延长学制:学生教育管理的新课题[N].中国教育报,2007-08-05(2).
[2] 徐红波.留级生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3,(1):57-59.
[责任编辑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