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媛媛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雨后会有彩虹
——家庭突发事故案例
柳媛媛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片段一:
2013年9月23日与学生谈心的时候,了解刘某来自葫芦岛市建昌县雷家店乡,家中有四口人,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靠母亲在附近的工厂打工,在家的时候一般和母亲交流较多,很少和父亲交流,父亲因身体原因不能干重活,哥哥在上海工作,现已结婚,因上海的房价很高,只能租房子住。
片段二:
2013年11月的某一天晚上,辅导员的电话忽然响起,电话里面传来哭泣的声音“导员,我妈突然去世了,我要马上赶回家”;“恩,我知道了,路上注意安全,到家给我回个短信,学校这边的事情我们会帮你处理的。”简短几句话之后,我的心情不能平复。第二天上班之后,我把这件事情向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说明,同时,书记建议我在学生回来之后,找她谈谈。
片段三:
刘某返校之后,寝室同学反馈不愿与寝室同学交流,每天晚上给父亲打完电话之后,都会偷偷的走出寝室,回来之后眼睛是红肿的。在一次见到刘某的时候,是7天后,我们相约在教室里,当我们面对面的坐下来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就崩溃了,哭的特别厉害。面对哭泣不止的孩子,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在生活重压下孩子般的迷茫和脆弱,我意识到自己遇到了棘手的难题。
片段四:
2013年11月的某一天,辅导员主动约刘某谈话,本次谈话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的情)比较稳定,本次谈话辅导员分享了自己在初三、高三、大三亲属去世时候的心情,以及怎样自我调节并且走出那段时光的经历。同时刘某也说出自己目前的状况,也在努力的慢慢的接受目前家里遇到的困难。
(一)及时上报,及时汇总
事件发生后,及时向领导汇报该事件,并根据刘某的家庭经济情况以及事件的严重程度,从学院的角度给学生一定的资助。
(二)通过深入多角度谈话,使其诉说和释放内心的痛苦和压力
因为亲人的死亡使人有一种被抛弃感,与内心世界连接的客体的消失,会带来无助感。刘某因母亲去世,沉浸在悲痛中并自我封闭起来。
该生回到学校之后,考虑她内心的感受,每次谈话都选在没有他人在场之处。以一个老师和姐姐的身份、语气和她谈话,尤其是第一次谈话,该生哭的很厉害,以至于我们的谈话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而作为老师的我对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哭吧,哭出来会好受些”。为了稳住孩子的情绪,我没有急于劝她不要哭,也没有急于做思想工作和给她激励打气。多次谈话之后,悲伤的情绪已经不占主导,逐渐被目前学习的目标和将来的梦想所代替,努力的做好每一件事情。
(三)通过补助、支助帮助其解决实际的经济困难
因为该生并没有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档案,因此不享受贫困生在经济方面的待遇,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鼓励她自力更生,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适当兼职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并培养她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她的特殊情况,在学院和各种社会资助上适当的考虑给予她一定的照顾,并与做慈善事业的人取得联系,每个月给她一定的资助。
(四)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活动帮助其发现自身的优点,积极引导她开拓自我
刘某所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级活动,如“我们的生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素质拓展”等等,其中汇聚全班同学的力量“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主题微电影,凝聚思想共识,帮助班级同学牢固树立奋斗成就人生的价值观。
(五)与学生家长建立互相信任关系
通过电话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向其说明学校对刘某的资助,以及刘某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给予的温暖。
家庭突发事故是一种对家庭具有重大负面影响的突发事件,这种影响集中体现为家庭事故造成家庭结构的解体或家庭运行的重大困难,并可能突破家庭边界进而给事故家庭的亲友家庭造成影响,对社区、社会形成一系列不利影响。
(一)建立对家庭突发事故档案,并给予心灵上帮扶
如何以正确的思路、正确的态度对待那些家庭突发事故学生至关重要。如果单纯地同情他们,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但是如果能采取侧面引导,心理引导、学业引导、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勤工助学、班会及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能从整体上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扶。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学业上给予关怀和指导,帮助其真正实现自立自强、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对于家庭突发事故,要解决经济困难
面临案例中的突发事件,及时向领导汇报,联系做慈善事业的人,帮助刘某解决实际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会感受到对方的抵触情绪,会因为对家庭突发事故学生的帮扶体系的尚不完善而感到压力重重。但是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减轻经济上的压力。
(三)结合班级主题活动,引导感染身边每个人
结合共青团中央开展“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活动,班级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微电影活动,引导班级同学自觉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把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不怕挫折、不畏困难,顺境不骄、逆境不妥,把青年人朝气蓬勃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四)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工作者自身综合素质
对特殊学生的教育转化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需要学生工作者具备更高的工作能力和教育技巧。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学生的自然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及早发现,并能洞察其思想症结;谈话要有的放矢、情理兼备;要善于寻找教育点,对症转化,适时引导;要长期关注以巩固教育成效,实现最终转化等。而这些都源于学生工作者深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开阔的视野,独特的视角思维,稳重的性格气质......这些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者的能力,其本身就对学生起着影响和感化作用,可以为开展特殊学生的后续教育转化提供有利条件。
柳媛媛(1981-),辽宁大连人,中共党员,讲师,2004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辽宁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分管学院心理健康及学院心理协会、公寓管理、贫困生管理及学院自强社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讲课程主要有《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曾在省国家级等刊物上发表过《辅导员引导大学生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研究》、《浅析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及培养途径》、《新生入学第一课——关于我院单独招生学生入学教育的思考》;参与校内课题一项,市级课题一项,作为副主编编写教材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