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兰
摘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妇科疾病,该种病症可分为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出血及排卵期出血三类。每种病症的发患者群、治疗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近年来,临床上对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医疗技术有着飞跃性的提高,就现代医学水平而言,临床上对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有效率高达95%以上。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药物治疗;进展
临床上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法较多,但主要以药物治疗法为主。近年来,临床上对于药物治疗的给药途径、剂量、安全性等方面均有不断的改善,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也不断提高[1]。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将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情况如下。
1药物治疗原则
临床上对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原则基本在于帮助患者进行止血及调节月经周期,但由于患者的病症、年龄不同,其治疗原则的重点偏向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对于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其主要治疗重点在于如何帮助患者进行止血;对于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出血患者,其治疗重点除帮助患者止血外,还需对患者的月经周期进行调节;对于排卵期出血患者,其治疗重点也在于止血及调经。
2药物治疗
2.1性激素治疗 帮助患者调节性激素是临床上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常用方法。当患者体内性激素紊乱时,即可引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性激素治疗法主要是通过对患者子宫内膜进行修复、促进脱落及萎缩以达到止血目的,具体如下。
2.1.1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苯甲酸雌二醇是临床上用于子宫出血的常用激素类药物,该种药物可有效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以达到止血目的。进行该种药物治疗时,先以2 mg起始量进行应用,并以肌肉注射途径给药。给药后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如患者在用药后4 h内未能完全止血,则进行二次注射,注射剂量仍为2 mg,后继续对给药4 h内的止血情况进行观察。以此类推,至患者完全止血为止。在患者止血后,对其24 h内的总体给药量进行计算。并在后续3 d时间内根据患者的总体给药量进行给药,并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待出血量改善后,可逐步减少药物剂量,继续给药3 d。并对患者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查,若其检测水平在100mg/L以上,则连续7d使用孕激素进行调节,以提高止血效果[2]。
2.1.2促进子宫内膜脱落 临床上常以药物黄体酮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注射黄体酮而促使其进行子宫内膜分泌,当其分泌到一定程度后,随即停止药物使用,则可使得子宫内膜脱落,以达到止血目的。药物黄体酮一般以肌肉注射法进行给药,20 mg/d,连续给药3 d。3 d后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并可适当延长给药时间,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后续不良影响。但同时,药物连续注射不得超过1 w,避免引起二次出血。但对于妊娠早期患者,需慎用黄体酮,避免引发胎儿畸形。
2.1.3促进子宫内膜萎缩 对于月经量较多或存在贫血症状的患者,一般以口服高效孕激素进行止血。在口服大量孕激素后,可促进子宫内膜出现萎缩,进而达到止血目的。临床上一般以左炔孕酮或其他口服避孕药对患者进行治疗,3片/d,连续3 d。3 d后对患者的止血情况进行观察,若患者止血情况明显,则可减少药物剂量,并连续服用21 d。治疗期间患者可适当服用维生素C,以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同时,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常以新型避孕药妈富隆对患者进行治疗,该种避孕药更加贴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要求,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子宫内膜萎缩。且该种药物制剂在安全性方面也获得较大的改善,其不良反应明显较少。
2.1.4雄激素应用 注射雄激素可在整体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该种激素具有缩血管、调节血管血流量、促止血的效果。患者每日注射量在25 mg左右,可连续用药3 d。但同时也不得过多使用,避免对患者整体激素分泌水平、机体代谢造成干扰。
2.2非激素药物治疗
2.2.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主要通过调节前列腺素与血栓素水平而达到止血目的。该种类型的药物主要包括甲灭酸、乙酰水杨酸、把布洛芬等,但临床上以甲灭酸的使用频率最高[3]。有相关临床报道称,当前列腺素在机体内水平发生变化后,可促使患者血管扩张、凝血功能变差,进而极易引子宫出血。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主要通过对体内前列腺素水平进行调节,以提高患者月经期间的前列腺素水平,进而阻断血管扩张,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但该种治疗方法仅适用于排卵期女性,对于非排卵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无明显治疗效果。
2.2.2抗纤溶药物治疗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可促进血栓溶解,而引发患者子宫出血过多。且有报道显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经血中,可检测出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因此,可通过抗纤溶药物对该类溶血因子进行抑制,以减少患者的出血量。但同时,使用抗纤溶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对患者的病史进行检查,对于有脑血栓或其他血栓病症的患者,应禁止使用该类药物。
2.3非激素类止血药物
2.3.1维生素C 维生素C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在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口服维生素C,即可缓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又可帮助患者改善出血症状,其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辅助效果。但该类辅助治疗起效较慢,且长期给药后才可见效,因此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仍因先进行相关的急救处理,而后辅以维生素C进行治疗。
2.3.2棉酚 棉酚对甾体激素合成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主要应用于子宫内膜萎缩患者的辅助治疗,并适用于非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药物服用20mg/次,1次/d。可进行长期口服用药。
2.4中药治疗 中药是我国医学治疗技术的代表。中药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从根源上帮助其改善病症。对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医学将之理解为"崩漏",此类疾病患者一般具有血热、肾虚、血瘀等症状。因此,中医学一般将治疗重点放在止血调气、固阳补虚方面。而后再根据患者的身体虚弱点进行调节。临床上常以生地黄、熟地黄、黄芪、党参、炒白术、炒荆芥、炒三仙等药物为主,以帮助患者达到固阳止崩的效果。进而减少经血过多、身体虚弱等症状。但中药药性缓和、需经过长期调理而达到治疗效果。因此可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并无十分严重的患者进行治疗,以通过长期身体调养而达到改善效果。
2.5支持性治疗 由于患者出血量大。其基本的身体体质较正常人明显虚弱,因此需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身体调养,以促进患者的康复。临床中,主要通过下述治疗方法以达到改善患者体质的目的。
2.5.1输血治疗 对患者进行输血是最为直观的一类支持治疗方法。该种支持治疗法适用于出血量大、面色苍白、精气缺损严重的患者,进而为患者改善缺血症状。该种治疗方法可有效帮助患者保障机体血循环,减少治疗危险。
2.5.2营养补充 对患者进行营养补充可帮助患者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虚弱体质。由于疾病因素,患者常常无食欲,因此营养摄入较少。对于体质及其虚弱的患者,可通过补液方式对患者进行基本的生命维持,对于不同虚弱患者,鼓励其进行食物摄入,以维持基本的生理需求。
2.5.3补血药物治疗 患者适当服用补血药物可改善贫血、失血过多等症状。补血药物主要以铁元素补充剂为主,同时可口服维生素C促进铁元素的吸收,进而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同时可结合饮食疗法对患者进行补血,鼓励患者多食红豆、红枣、花生、猪肝等食物,帮助患者补血。
3讨论
功能性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妇科疾病,该种病症可对女性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若不对其进行及时治疗,甚至可威胁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具有质的飞越,其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帮助患者改善出血症状、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
临床上对于不同类型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其主要通过患者的基本体征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段而确定基本的给药方式。有临床上大量反馈资料可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有效率通常在95%以上,可见,以药物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是具有较高安全保障的。
总而言之,药物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效果,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上也将会出现更多的高效药物以帮助患者改善病症,促进其康复。
参考文献:
[1]郭咏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2):1863-1865.
[2]屈志梅.浅析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10):2386-2386,2387.
[3]李荣利.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7):84-86.
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