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红霞+李红霞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和护理。方法 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恢复良好,4例智力障碍,3例语言障碍,1例植物生存,6例患者死亡。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要密切监测患者神经系统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早发现误吸,进行呼吸道管理、有效排痰,做好口腔护理、卧位护理、鼻饲护理,能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吸入性肺炎;原因;护理
吸入性肺炎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康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误吸是发生吸入性肺炎最常见的原因,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43%,通常在误吸48h后就会形成肺炎,重要的致病物质是胃酸和食物[1]。2009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共有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吸入性肺炎,男29例,女11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1岁,均伴有意识障碍,GLS评分5~8分,脑挫裂伤13例,硬膜下血肿1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4例。其中合并颅底骨折12例;其他脏器伤5例;行气管切开术34例;手术行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25例;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有效的护理最终26例患者恢复良好,4例智力障碍,3例语言障碍,1例植物生存,6例患者死亡。
1.2吸入性肺炎诊断标准 患者有明显的误吸史,发热体温在38℃以上或较前升高1℃;出现咳嗽、咳痰,痰液明显增多;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气分析PaO2下降出现急性Ⅰ型呼吸衰竭,伴有或不伴有PaCO2分压增高;胸部X线片出现新的肺浸润影。
2发生原因
2.1患者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广泛,颅内压升高,迷走神经反射亢进致频繁呕吐,呕吐物、口腔分泌物随呼吸进入气道,这也是引起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
2.2患者意识障碍或全麻手术后等,造成患者吞咽与呛咳反射减弱,合并颅底骨折时血性脑脊液不断溢出至口腔、鼻腔,清除不及时致血性液随呼吸进入气道。
2.3各种原因(继发性癫痫、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时气道敏感发生剧烈咳嗽、反复吸痰、应激性溃疡、胃潴留等)引起患者腹内压增高,胃内容物涌至口腔,致吸入性肺炎。
2.4患者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呼吸道清除和防御功能减弱,口腔分泌物不能自行排除,口腔温度和湿度适宜,使细菌迅速繁殖,致病微生物在口腔内大量繁殖和定植,进入呼吸道引发吸入性肺炎[2]。
2.5患者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慢,胃肠功能差,胃管的留置使喷门相对关闭不全,平卧位时,胃内细菌通过留置胃管逆向返流至口咽部定植,再进入气管、肺组织导致吸入性肺炎。
2.6气管切开患者使用金属套管无法封闭气道上端,或者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放气囊时气囊上滞留物清除不彻底,以及气囊充气不足或漏气也可引起误吸[3]。
3护理
3.1及时发现误吸 密切监测患者神经系统及生命体征变化,对于频繁呕吐、脑脊液漏患者采取侧卧位,彻底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分泌物、血液物,防止误吸。积极治疗原发病,入院后立即留置胃管,警惕应激性溃疡,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避免腹内压急剧增高。
3.2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昏迷时间长者应及早气管切开,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充其量以刚能阻止漏气为准,发现气囊破损及时更换气管套管,防止气囊上端滞留物误入气道。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正确调节呼吸机参数,及时处理报警。
3.3有效排痰 排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吸入性肺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人工气道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3~4次/d或行气道灌洗术(0.9%生理盐水10~20 ml注入气道,反复2~3次)。翻身、叩背1次/2 h,有条件者使用振肺排痰仪,再配合吸痰,可将患者体内深部痰液排出。
3.4口腔护理 有研究表明口腔护理通过对口腔黏膜、舌头和咽腭弓的擦拭刺激可提高吞咽反射的敏感性,使吞咽反射得到改善,降低夜间隐形误吸率[4]。如口腔pH>7.45,则需选用2%~3%硼酸液清洗;如口腔pH<7.25,则需选用2%碳酸氢钠清洗;如pH在7.25~7.45时,则可用生理盐水清洗。清洗时应从外向内,动作轻柔。
3.5卧位护理 血压平稳后床头抬高15°~30°,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鼻饲时及鼻饲后抬高床头30°~45°,保持该体位30~60 min再恢复原位,以利于消化,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5]。鼻饲中及鼻饲后30 min内尽量不吸痰,以免刺激引起呕吐。
3.6鼻饲护理 胃管插入长度一般在45~55 cm,鼻饲患者应适当增加插入长度8~12 cm,使最末侧孔进入胃内,减少患者在鼻饲过程中出现食物返流。鼻饲确认胃管在胃内,注入食量200 ml/次,间隔不少于2 h。若胃内残留量>100 ml时,应立即停止鼻饲。
4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吸入性肺炎目前临床报道病死率为38%,本组40例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病死率为15%。因此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上针对性的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孙爱芝.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及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40.
[2]计惠民.口腔护理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2,21(10):453-455.
[3]熊珊,李莺.听神经瘤术后并发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4(20):50-51.
[4]程建群.老年脑卒中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4):141-142.
[5]邓远兰.46例老年鼻饲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97-98.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