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宣
小城镇品牌定位研究
◇赵宣1,2
摘要: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小城镇品牌塑造被提上日程。小城镇品牌塑造的关键在于对其恰如其分地进行品牌定位。本文以浙江省分水镇为例,通过引入三角定位模型并结合分水镇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分水镇进行品牌定位。
关键词:小城镇;品牌定位;分水镇
10.13999/j.cnki.scyj.2015.09.023
美国广告专家艾尔·里斯指出:定位,是对你未来的潜在顾客心智所下的工夫,即要将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目中定一个适当的位置。城镇品牌定位和企业品牌定位具有共同点,即两者都基于“定位理论”,都是要在目标消费者的心目中形成独特的形象,从而与竞争者的产品形成差异。
城镇品牌定位理论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关于城镇品牌定位的相关分析模型也还处于“提出阶段”,发展成熟、被广泛认可的分析模型还比较少。本文运用相对比较成熟并被学者广泛使用的城市品牌三角定位模型(如图1),来实证分析分水镇的品牌定位。
图1 三角定位模型
1.分水镇的资源优势
(1)区位优势。分水镇位于桐庐县西部,是桐庐县的副中心城镇。分水镇北距杭州80公里,西距千岛湖47公里,东距桐庐县城30公里,05、16省道穿境而过,是桐庐西部各乡镇通往桐庐县城、省城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明显。
(2)资源优势。分水镇系千年古镇、老县城,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曾涌现出施肩吾、徐凝等一批名士先贤,有“状元故里、进士之乡”的美誉。分水镇自然资源优良,地处天目溪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周边有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空气质量长年优良。分水天溪湖两座水电站之间形成特色鲜明的库区,库区周边群山环绕,山上有大面积的彩色阔叶林,营造出独特的自然风光,展现出“山水相依,显山露水”的优美画卷。
(3)产业优势。分水镇被誉为“中国制笔之乡”,已形成了从原料供应、元件配模具设计、加工生产到产品包装、销售、物流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发育良好、竞争优势明显,在国内笔类市场占有率高达40%。已建成占地3360亩的制笔工业园,被命名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和省级乡镇工业专业区。分水镇不仅特色产业鲜明,第三产业也发展迅速。
2.与竞争城镇比较
分水镇竞争城镇的遴选标准应是产业接近、规模相似和距离相近的一些城镇。根据以上遴选标准并结合分水镇的战略目标,桐庐县、富春江镇、瑶琳镇和分水镇形成竞争关系。
(1)桐庐县。桐庐作为县城对分水镇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桐庐的资源、经济实力远超过分水镇,对分水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削弱的现实。分水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远不如桐庐。但是,桐庐县县域范围内旅游资源比较匮乏,其著名景点如瑶琳仙境、天目溪漂流、严子陵钓台等都分布于县城范围外的乡镇。同时,由于桐庐多山地,土地资源紧张,加上近年来县城人口集聚加快,造成房价偏高。
(2)富春江镇。富春江镇位于桐庐县西南部的富春江畔,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的一座新兴工业旅游城镇,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有严子陵钓台景区、白云源风景区等景点。但是,富春江镇与县城桐庐镇接壤,在桐庐的经济辐射范围内。桐庐对富春江镇的人口形成强大的拉力,不利于富春江镇自身的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同时,富春江镇不是浙江省小城市试点培育镇,缺少政策上的优势。
(3)瑶琳镇。瑶琳镇位于风景秀丽的分水江下游,地处桐庐县和分水镇之间。瑶琳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誉满全国的瑶琳仙境风景区,被誉为华夏旅游第一镇。但是,瑶琳镇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以传统产业为主。同时,桐庐县也对瑶琳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削弱的现实。瑶琳镇也不是浙江省小城市试点培育镇,同样缺少政策上的优势。
3.城市消费者的期望分析
分水镇的消费者主要可以细分为投资者、创业者、居住者和旅游者。分水镇作为“中国制笔之乡”,已经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在“互联网+”时代,投资者期望分水镇继续营造“制笔之乡”的品牌形象,提高制笔产业的聚集效应。在“创客”如火如荼的时代,创业者期望的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优惠策略,分水镇应紧紧抓住社会发展的机会,为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居住者作为分水的市民,是分水镇品牌的代言人和推广者。分水镇政府要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环境整治上下大工夫。分水镇作为老县城,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所以,分水镇应发挥自己的资源环境优势,在“生态休闲”产业上大做文章,这也符合旅游者对分水镇的期望。因此,笔者认为“制笔产业+生态休闲”的城镇发展定位模式应是分水镇今后发展的首选之路。所以,综合以上分析可将分水镇品牌定位为“制笔之乡,休闲之所”(如图2)。
图2 分水镇的品牌定位思路
定位是小城镇品牌塑造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本文通过引入三角定位模型并结合分水镇的实际情况,提出分水镇的品牌定位是“制笔之乡,休闲之所”。在对分水镇品牌明确定位后,就要通过品牌形象的构建和品牌的整合传播等品牌营销手段进行推广,从而对小城镇品牌进行良性塑造。
参考文献:
[1]肖文金.城镇品牌发展模式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02).
[2]范小军.城市品牌塑造机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杜青龙,袁光才.城市品牌定位理论与实证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6).
[4]杨红新.培育生态型小城市促进中心镇协调发展[J].当代社科视野,2012(12).
[5]黄静.品牌营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杨媛媛.城市品牌定位方法研究[J].城市发展理论,2014(12).
(作者单位:1.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2.杭州师范大学城市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