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利琴
浅析中国特色的建党道路之“特色”
康利琴
摘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建党道路问题,涉及面很广,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由于资料、水平有限,我把重点放在研究具有中国特点的建党道路上面。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产生的根本道路和普遍规律。但是由于各国建党所处的时代不同,国情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又会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建党道路。我们研究这一问题,采取了综合对比的方法,就是通过对世界各国共产党有代表性的几种类型的建党道路进行综合考察,来探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道路。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的独特国情与所处的时代,说明中国建党的必要性,通过与世界各国作比较来研究说明中国建党的特色。
关键词:建党道路;中国特色;各国比较
20世纪20年代初期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的建党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们第一次在以列宁为首的共产国际指导下,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立共产党的道路。它对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特点,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都是大有益处的。只有抓住这个关键问题,才能够真正掌握住中国共产党建党道路的实质。我们走出对自身的研究,站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全局上去观察,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德国、法国,意大利各党以及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各党进行综合对比,这样才有可能清晰地看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道路。所以,我们研究这一课题,采取了综合对比的方法,就是通过对世界各国共产党有代表性的几种类型的建党道路进行综合考察,来探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道路。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人民的抵抗与救亡图存也由此开始,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一)从阶级基础来看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在沿海一些地区开办新式工厂,中国由此出现了第一批产业工人,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的开办,中国出现了另一批产业工人;一战期间,由于英法德等欧洲列强忙于作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也因而得到了壮大;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中国的无产阶级人数已经达到了200万人左右,中国的无产阶级人数虽然数量少,但质量比较高。
1.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身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所以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
2.我国产业工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从地区上讲主要集中于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大城市,从行业上讲主要集中于纺织、面粉、铁路、采矿等行业,便于组织和集中。
3.由于大部分出身于农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综上,决定了无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中国的工人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的进行着英勇斗争,开始还局限于自发的经济斗争,随着运动的发展,出现了带有政治性的罢工的斗争。工人运动的发展,就迫切需要一个革命政党来领导,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二)从思想基础来看
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中的左翼知识分子在无数次的对比研究中,逐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李大钊发表而来《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积极介绍与宣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需要革命的物质力量。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为建党创造了条件。
1920年初,共产国际派魏经斯基来华:“同中国的革命组织建立联系”。列宁给魏经斯基来华的任务有:
1.同中国社会主义团体联系,组织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
2.指导中国工人运动,成立各种工会。
3.物色一些中国的进步青年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选择一些进步分子到苏俄游历。
魏经斯基一行到北京后,经北京大学俄语讲师柏烈伟和伊凡诺夫的介绍,首先认识了李大钊,经李大钊介绍,魏经斯基会见了刘仁静、李梅美、张国焘。经过李大钊的介绍,魏经斯基提议,把《新青年》《星期评论》《时事新报》等结合起来,乘五四运动的高潮,建立一个革命联盟,并由这几个刊物的主持人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于是他们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推选陈独秀为书记,成立了上海党。上海共产党成立后,在魏经斯基的帮助下,1920年8月,成立了俄华通讯社,同月创办了工人刊物《劳动界》,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把《新青年》改为上海党的机关刊物,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在上海共产党成立之后,立即与各地共产主义者联系建党问题,不久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1921年魏经斯基改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书记,随后列宁和共产国际又正式委派马林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帮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所以说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功不可没。
相同点之一,先建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再建立全国统一共产党的道路。
俄国有普列汉诺夫的“劳动解放社”,“布拉哥U也夫小组”、“费多塞也夫的马克思主义小组”,以及列宁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等均属于共产主义小组,通过这些小组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以后统一的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中国有湖南、湖北,北京、上海,以及日本留学生和侨民等建立的早期共产党组织,以及这些组织的领导人成为了共产党成立时的发起人和骨干。这些组织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组织工人运动等为以后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相同点之二,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的成立。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898年3月1——3日,代表圣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和叶加特林诺斯拉夫等地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以及崩得和基辅《工人报》小组,在明斯克秘密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9人。大会通过了关于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决议,选出了由3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宣告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俄园社会民主工党第—次代表大会虽然宣告了党的成立,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党纲、党章和策略,大会选出的主要领导人不久又被沙皇政府逮捕,所以,党在实际上并没有建成。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真正建成,则是在以列宁为首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下,以1903年7—8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为标志的。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制定党纲,党章和选举党中央的领导机构。大会在讨论党纲时,经过激烈的争论,以列宁为首的“火星派”最后取得了胜利,因此在党纲中明确写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条件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在第二国际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唯—加入无产阶级专政要求的革命纲领,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
中国在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荐的12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俄国不同的是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党的纲领,以及组织制度和机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同时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欧洲共产主义运动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亲自领导下展开的。1864—1876年的第一国际,在组织上为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的政党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训了骨干。在19世纪70—80年代,欧洲各国社会党纷纷成立。在欧洲各国普遍成立社会主义政党的基础上,1889年,恩格斯指导创立了第二国际,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国际工人运动内部的修正主义思潮在第二国际各国党内日益严重地泛滥起来,并且在多数党内占据了支配地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第二国际各国党的机会主义集团,站在社会沙文主义立场上,公开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宣告了同第二国际之思想上、政治上的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社会党内的左派,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社会民主党的修正主义,拥护十月革命和列宁为首的第三国际,并从中分化出来,创建了共产党。
(一)德国共产党,从德国共产党建立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德国共产党的建立不同于我国以及俄国共产党所走过的建党道路——从共产主义小组发展成为共产党。德国共产党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由社会民主党分裂而成的。
(二)法国共产党,从法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可知,法国共产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在列宁为首的共产国际指导下,与德国共产党一样,也走了一条由社会党分裂而成的建党道路。
(三)意大利的共产党也走了一条由社会党分裂而成的曲折的建党道路。
(一)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建立,走过了一条由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转化为共产党的道路。但在转化的前后,两者的性质有着根本的区别。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是一个向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组织。它虽然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为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建立铺平了道路,但它并不是无产阶级的政党,而是类似于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共产主义小组。因此,可以说印度尼西亚的建党道路与俄国共产党的建党道路相类似,也走过了由共产主义小组到全国共产党的历程。
(二)日本共产党。日本共产党经历了一条漫长的建党道路。日本最早建立的社会主义研究会。虽然也宣传过马克思主义,但又宣扬社会改良主义,是支持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以它为基础,一度还建立了社会民主党。它不是共产党早期组织,严格说也不算真正的共产主义小组。直到“日本社会主义同盟”解散后各地成立的革命小团体,如“水曜会”等,才属于共产主义小组的性质。日本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促进下,在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可以说,日本共产党的建立也是走过了从共产主义小组到建立共产党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道路,主要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先建立地方共产党,然后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这是根据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实际,同时综合比较世界各国共产党建党道路.所形成的看法。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来看,任何国家共产党的建立,都必须以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作为党产生的思想基础,而且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本国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这是各国共产党产生的普遍规律。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条件以及党建立时国内外环境的不尽相同,各国共产党的建党道路,又必然不同程度地带有自己的特点。俄国共产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日本共产党走过了先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再建立共产党的道路,德国共产党、法国共产党、意大利共产党走的则是由社会民主党内部分裂而建立共产党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则是先建立地方共产党,然后统一成中国共产党。从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的成立到1921 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正式诞生,就是这条道路的历史证明。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建党道路。
参考文献:
[1]曹仲彬:《中国特色的建党道路初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05月第1版.
[2]《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
[3]《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4]《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作者简介:康利琴,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中共党史专业,专业:中共党史,专业方向: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