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
在做中职班主任工作中,往往会面临一些同学屡次违反纪律的情况,这些同学自律性比较差,比如上课玩手机,同学们知道玩手机会影响学习,但是又管不住自己,这时就需要一些外在的“惩罚”来进行约束,这就是我们提出的人性化的“弹性惩罚”制度。
会计电算化班“弹性惩罚”公约:
1.卫生方面:学校检查被扣分超过1分的扫教室一周。
2.宿舍方面:学校检查被扣分超过5分的扫教室一周。
3.纪律方面(玩手机、睡觉等其他影响上课秩序)、早操、迟到或者其他违反纪律的情况,以下方面选择一种:擦黑板一周、抄书本知识点、倒垃圾、操场锻炼2圈、写保证书、自我申请其他惩罚方式。
1.“惩罚”措施要提前做好调查,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首先提出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或损害班级利益的现象,在班级进行调查,由同学们自己设定“惩罚”措施,有的同学会建议写检讨书、唱歌、到操场锻炼、打扫卫生、做俯卧撑等,然后进行筛选,去掉一些不太可行的,看大多数同学们可以接受哪些“惩罚”措施,比如到操场锻炼几圈,唱几首歌曲等,我们女生多的班级做俯卧撑就不太可行。最后和班级同学一起制定“弹性惩罚”约定。“惩罚”的前提必须是出现不良的行为,对于无意的过错(比如生病导致上学迟到了)则不能实施,其次是尊重学生的人格,避免出现侮辱学生人格的“惩罚”措施,在“惩罚”违反纪律的学生时,应尊重学生的一切。
2.“弹性惩罚”要灵活多样。
通常采用的有:写错误说明书自省式惩戒方式、为班级服务弥补过错方式、写检讨书承担责任式。即切忌采取过度冷漠、无动于衷的冷血般的“惩罚”。这种“惩罚”形式常常容易伤害学生的心灵。“惩罚”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变通,以供不同性格的同学选择,比如擦黑板、倒垃圾、打扫教室等,为班级服务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能起到分散学生再犯错误的精力,这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对于一些错误比较大的同学,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结合,比如写检讨书和擦黑板进行结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可以说,对学生实施合理的教育惩戒,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3.要留有一定的错误空间,避免过度的“惩罚”,把握“惩罚”力度。
给学生一定的犯错余地,比如宿舍扣分以5分为限额,给予学生一定的错误空间,使他们能自发自觉地遵守宿舍的秩序,争当文明宿舍,学生的成长就是在不断犯错中完善自己的行为习惯。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具有宽容之心,给学生自我纠正的机会,我想这比任何措施都更有用。教育学家涂尔干说过:“惩罚”并不是为了使他人的身体或灵魂吃苦头,而是在发生过失时确证行为所否认的规范。
“惩罚”过程中,避免频繁过度的使用,“惩罚”的力量将随着“惩罚”的频繁使用而逐渐减少。频繁过度的使用会使同学们感到麻木,他们对教师的“惩罚”之所以无动于衷,就是因为“惩罚”在他们的身上使用得太频繁了,“惩罚”所具有的作用在这些学生的身上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如果“惩罚”力度太小,不能够对学生起到约束的作用,力度太大,容易陷入体罚的误区,比如说学生选择抄写书本的知识点,那么安排知识点的内容要控制在平时作业的3倍左右,如果抄写100遍之多,那陷入“变相体罚”。因此,我们在教育中,必要的教育“惩罚”手段不可缺少,但要不要陷入一些教育的误区,比如体罚,就是不值得提倡的教育方式。这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处罚方法,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具有人性化设计的“弹性惩罚”,既能够尊重学生,又能让学生真正认识错误,促进自身发展,从而不再重犯错误。
4.“惩罚”要因人而异,使同学们接受愉快的接受。
这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在“惩罚”的地点、时间及方式上采取灵活的态度。例如,同一种过失,对于性格活泼的学生和沉默寡言的学生,“惩罚”的形式就应该有所不同。对于活泼外向的同学就可能倾向于在公开的场合进行“惩罚”,而对性格内向的同学就可能倾向于私下的场合进行(例如抄写知识点等)。另外,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对于“惩罚”的态度,例如:是否能正确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正确对待“惩罚”的态度。
教师有必要学习和研究惩戒的相关技巧,在“惩罚”之前向学生说明原因,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明白老师的一片苦心,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并从中受到启发。比如,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让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做好事等,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些精心设计的“惩罚”,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将消极行为及时转换为积极行为。
5.“惩罚”要公平公正兼顾合理
“惩罚”的实施只是对于学生违反相应纪律管理的结果,不能凭主观感情用事,甚至随意而为,也不能是凭空滥用。要对所有学生施行一视同仁的“惩罚”。如果教师对学习比较好或者班干部的违纪现象不加干预或者放纵,这种放纵也会培养学生那种违纪而不受“惩罚”的侥幸心理。这会使“惩罚”机制变得不公正、不合理的了。“惩罚”的决定一旦发出就不应随意减少和变更。
“惩罚”要避免主观感情用事,当学生出现违纪后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来认识自身的过错,就是内省的过程,内心进行自我剖析,然后再施行“惩罚”,学生接受的程度比较大,如果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后立即进行“惩罚”,结果学生并没有想通,对教师会产生敌对和反感,或者不以为然被动地接受着“惩罚”,效果有限。从教师层面来看,先进自身“冷”处理,理性看待学生违纪问题,避免因教师自身情绪失控而出现滥用“惩罚”的情况,出现对学生发脾气,失去控制,防止草率地决定“惩罚”的措施。有个教育家说:“我以为不应当在犯错误的当时立刻执行,怕的是感情用事。”,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忽略或者拖延,造成学生出现侥幸心态,使学生忘记了过失行为,“惩罚”效能就会被降低。
其实“惩罚”与当前提倡的爱的教育并不矛盾,它是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就像当前提倡挫折教育,可以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少地受到惩戒,可以让他们的心态更积极、更阳光。这种爱的“惩罚”是一种大爱,是一种更高难度的教育艺术。因此,“弹性惩罚”制度是一种有效的而又把握尺度的教育艺术,需要凝聚更多的爱与智慧。
[1]印文权,浅谈处分手段的运用,《德育天地》,2001年4-5期.
[2]郑立平,《把班级还给学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刘德林,教育惩罚的本质与运用,杭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4]冉玉霞,《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