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福祥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微
■文/张福祥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专业大学生相比,个性张扬、追求自由是其鲜明特征。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如何准确把握艺术类大学生的心态、行为规律、认知、情感及思维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一个群体,他们不仅具有新时期大学生的诸多共性,同时也颇具个性。
一是重视个性,轻视管理。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强调独特发展,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自我中心主义”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其专业课的学习始于幼年,教学方式更以“一对一”师徒模式居多,这无形中促使学生过度重视自身个性与特色;其次艺术类学生思维普遍追求创新,喜欢张扬,但与此同时往往导致个性极度膨胀,漠视纪律约束,忽视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综合来看,由于艺术类学生过于强调个性忽视共性,一般集体观念相对薄弱,纪律意识不强,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为严重。艺术类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偏重个人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不够重视,导致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则表现为,不愿听从管理,不愿服从任课教师指导,上课经常迟到或旷课,深夜回宿就寝等等。
二是重视创新,轻视甄别。艺术,需要思想火花的碰撞,需要灵感激情的迸发。艺术类大学生多数思维活跃,思想前卫,富有创新力。艺术类专业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类专业不同,其专业特点往往以个体为本体,从个人的实际出发,进而扩散。所以,艺术类大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驱使需要不断接触日新月异的新鲜事物,同时会不断更新自身思想观念。如同一种良性循环,越是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思维越活跃。然而,受限于自身甄别能力,接受新鲜事物磨砺的同时,也接受了新鲜事物负面的习染。
三是重视感情,轻视规矩。艺术类大学生普遍拒绝庸俗,欣赏标新立异,所以他们的个性大多鲜明。在判断事物时,艺术类大学生常常拥有自己独特的坐标系,思维模式上表现得比较感性,缺乏理性思维,一旦认定一个事物,外界很难改变其判断。这种个性外化后的呈现就是重感情、喜交友、轻法规。艺术类大学生因其有自己特有的判断事物标准,结果往往表现为忽视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
基于以上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分析,结合自身多年一线工作实践,笔者认为,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普遍认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整体偏低。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知识视野不够广泛、课外辅助活动感化不够深刻等等。换个角度说,正是长期以来偏颇严重的专业教育,导致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发展不均衡。
二是艺术类大学生纪律教育缺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艺术类大学生管理较为松散。部分院校更是“因人而异”,对待艺术类大学生主动降低门槛,设置较低的管理标准。一般来说,学生纪律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是,高校自身可能表现为工作重心失衡、校风校纪缺失、缺乏监管部门等。
三是社会教育环境日益复杂。高校与社会紧密相连。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新媒体媒介的兴起等新情况的出现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艺术类大学生受网络、新媒体、钱权交易和享乐主义的影响,难免会出现思想的多元化。对于学校来说,这些都是难以掌控的客观环境。
四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陈旧。一般来说,高校的团学管理人员、辅导员和艺术类教师是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力量。但是,实践中许多教师和辅导员因为忙于专业教学和行政事务,而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开展学生具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部分高校受人力、物力限制,其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只能通过简单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很好地满足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
面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来做好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把握时代内涵,提升人格魅力。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要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需要通过自身的模范言行去影响感化学生。尤其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讲,他们的文化基础薄弱,人文素养较低,知识储量有限,关怀精神匮乏。古人云:“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必须做到在政治上是学生的旗帜,情感上是学生的朋友,品行上是学生的典范。教师通过优秀的个人品质和个人魅力来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和完善进行影响,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
二是完善规章制度,法治德治并行。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们也要顺势而动,顺势而为。在管理层面,要不断坚持制定和完善校规校纪,执行时人人平等,处罚时对事不对人。制定规章制度,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最终的目的都是教化育人。《孙子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做好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在制度,二在情感。艺术类学生情感丰富,如果教师在管理方面赋予情感,常换位思考,多俯下身子聆听学生之言,多放慢脚步思考学生所想,或许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对艺术类学生的教育,还需家庭以及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互动。只有多管齐下建立相应完善的管理系统,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是强化心理教育,坚持疏堵并举。社会教育环境的日益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我们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辅助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心理辅导部门如果能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将会起到疏堵并举的良好效果。要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要求高校心理辅导人员更新思想教育观念,主动到学生中去,搜集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归类分析,汇总研究;其次在日常心理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还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最后根据不同阶段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利用校园网络、广播、心理沙龙、素质拓展和心理信箱等形式,加强与艺术类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促使其人格和谐发展。
四是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面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高校传统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陈旧、滞后,难以应对。为更好地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是提高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大学生是社会的知识性精英人才,对于他们的思想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主动“靠”上去,将党的思想、政策及时向他们灌输、普及,坚定学生的思想政治信念。其次是提倡服务管理,避免行政强制。学校倡导民主自由,学生追求公平正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人员应与时俱进转换思维,及时创新教育方式,变传统行政命令式管理为服务性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实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服务。再次是坚持情感管理,感化“特殊”典型。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学生心态,注重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同时关注一些特殊个体,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注重未雨绸缪,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于萌芽状态。最后是创新校园文化,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多数艺术类大学生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有施展才华、彰显个性的强烈愿望,这是我们互动的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应注重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兴建社团平台,大力支持学生社团活动,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让他们在施展才华的同时,培育自身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