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伟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疗效观察
刘世伟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和研究组(采取血管内栓塞术治疗), 各4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良好率95.0%与对照组67.5%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积极应用和推广。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发生率仅排名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之后, 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临床方面针对脑动脉瘤主要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或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 但实施开颅夹闭术之后患者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并发症, 对其预后非常不利。本文选取80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其中男48例, 女32例, 年龄36~68岁, 平均年龄(43.5±8.2)岁;其中昏迷、抽搐各10例, 恶心、呕吐、头痛60例;Hunt-Hess分级:Ⅳ级9例, Ⅲ级40例, Ⅱ级25例、Ⅰ级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 具体方法:取患者平卧位接受全身麻醉, 对颅内动脉瘤予以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定位观察, 在其头部作一弧形切口, 将皮肤和皮下筋膜一次性切除, 并对骨膜进行剥离。对皮瓣进行翻转直达颅底部, 选择弹簧拉钩固定之后, 将骨瓣取出以便形成骨窗。根据DSA引导, 对颅内动脉具体位置进行探查, 动脉血管使用2个阻断夹予以夹闭, 动脉夹闭取得满意效果后,在硬膜下放置引流管, 然后将头皮缝合, 导管留置2~4 d后将其拔除。
研究组采取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血压情况进行观察, 保持血压稳定, 给予患者鲁米那镇静同时静脉滴注尼莫地平, 以免出现血管痉挛的情况。进行全身麻醉并给予面罩吸氧。经期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 将6F鞘放置其中, 并通过导丝将0.035导丝插入其中。鞘头放置早颈内动脉之中,然后插入微导管。根据CT及DSA检查结果将导管接头放置在最接近颅内动脉瘤腔的位置。以肿瘤具体大小选择适宜的弹簧圈, 通过DSA指引送入电解铂弹簧圈, 然后进行栓塞相应的操作, 直到DSA上显示患者动脉瘤完全消除之后才可将导管拔除, 对穿刺点予以加压包扎。术后, 间隔12 h给患者皮下注射5000 U低分子肝素, 对患者凝血状况进行检测。
1.3 疗效判定标准[2]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其中症状全部彻底消失, 生活可完全自理,带有轻度神经重度症状表示良好;重度神经重度, 生活无法自理或者处于植物人状态为差;患者失去生命迹象为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良好率95.0%(38/40)与对照组67.5%(27/40)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在患者颅内动脉管壁局部出现先天性缺陷或颅腔内压力不断升高的基础之上, 容易形成颅内动脉瘤, 高血压、血管炎以及脑动脉硬化等疾病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恶化存在密切关联。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保证其生命安全, 针对颅内动脉瘤需要及时给与临床治疗, 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3]。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治疗方法, 通过对患者动脉瘤位置进行栓塞或者结扎的方式, 减轻颅内动脉瘤对患者神经系统造成的压迫或其他相关症状予以临床治疗。之所以对动脉瘤颈进行夹闭或者结扎, 其本质目的在于将动脉瘤的血液供应进行阻断, 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同时帮助患者保持载瘤和供血动脉的畅通无阻性, 以保证其脑组织正常血运情况不受到影响[3,4]。脑动脉瘤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 容易出现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动脉瘤再次破裂以及脑梗死等并发症, 这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且会增加治疗费用和延长治疗时间。开颅夹闭手术在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若手术失败, 对患者立即采取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 主要对患者颈动脉进行穿刺, 然后将符合标准的纤细微导管放置在动脉瘤囊之内或者瘤颈的位置, 利用微导管将性质柔软的弹簧圈直接送入动脉瘤之中, 使其充满动脉瘤, 阻滞动脉瘤囊之内的正常血运, 降低再次发生破裂出血的危险性, 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上述两种手术方法危险性都比较高, 所以要求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法。
本次试验之中, 研究组患者良好率95.0%与对照组67.5%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充分证明,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积极应用和推广。
[1]吴健, 刘平, 钟琪.脑动脉瘤夹闭术后瘤颈残留的预防.医药前沿, 2013, 20(27):134-135.
[2]张世明. 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监测问题.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7, 23(11):803.
[3]迟金臣. 89例脑动脉瘤临床治疗的疗效分析.中外医疗, 2013, 32(12):27.
[4]王大鹏.应用脑血管造影技术急诊检查疑为脑动脉瘤60例报告.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 36(3):69-7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051
2015-05-18]
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金山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