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用于皮肤缺损伤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3-10 04:56李忠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8期
关键词:引流术负压创面

李忠心

负压封闭引流用于皮肤缺损伤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忠心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皮肤缺损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皮肤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引流治疗, 实验组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创伤面积、换药次数及抗菌药物费用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患者比较显著增加, 治疗后创伤面积、换药次数及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下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皮肤缺损伤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创伤面积及住院费用, 减轻患者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皮肤缺损伤创面;临床疗效

随着高空作业事故及交通事故发病率的明显增加, 骨科创伤发生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 若治疗不当可导致创面感染,增加治疗难度[1]。传统治疗方案治疗皮肤缺损伤创面具有治疗时间长、感染几率大等缺点, 增加患者痛苦。负压封闭引流术为治疗皮肤缺损伤创面的重要方案, 持续负压吸引可消除创面渗出物, 将创面和外界隔绝, 避免二次感染, 给予细胞生长环境, 通过引流, 降低细菌繁殖几率, 防止引流物将管道阻塞, 提高治疗效果[2]。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70例皮肤缺损伤患者随机分组治疗, 讨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皮肤缺损伤创面的临床意义,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皮肤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实验组男20例, 女15例, 年龄19~70岁, 平均年龄(42.91±8.14)岁, 发病时间5~19 d, 平均发病时间(6.17±1.35)d,按照受伤部位划分, 腰骶部患者7例, 四肢患者28例, 其中陈旧创伤患者9例, 新鲜创伤患者2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 年龄20~69岁, 平均年龄(43.69±8.65)岁, 发病时间4~21 d, 平均发病时间(6.42±1.14)d, 按照受伤部位划分,腰骶部患者5例, 四肢患者30例, 其中陈旧创伤患者11例,新鲜创伤患者24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为皮肤缺损伤,患者均自愿参与,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引流治疗, 经传统清创后,根据创面情况更换敷料, 患者出现较大创面,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降低感染发生率, 定期检查创面,待长出肉芽组织成熟后通过植皮消除创面。实验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 彻底清理创面, 处理创面处的脓液、异物及坏死组织, 检查创伤组织, 开放腔隙, 保证血供充足。根据组织特点, 修复重要血管及肌腱, 将外露神经和组织缝合覆盖, 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结合创面大小及形状修剪VSD材料, 确保泡沫置入创面可将整个创面覆盖, 患者创面较深可填至腔底, 避免留死腔, 将VSD材料与周围皮肤缝合并固定, 引流管通过系膜法经过创面边缘, 通过三通接头,引流管聚集。应用半透膜将正常皮肤和VSD材料封闭。引流管和负压装置连接, 在负压引流过程中可观察VSD材料内陷, 未伴有液体聚集。术后7~14 d,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除去VSD材料, 检查创面情况, 肉芽生长良好可植皮, 若创面组织生长不良, 可重新填入VSD材料并引流, 创面生长良好可修复创面。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创伤面积、换药次数及抗菌药物费用。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创面完全愈合, 未出现感染及炎性反应,无疼痛感;有效:创面明显改善, 未发生感染, 炎性反应和疼痛感缓解;无效:创面无明显变化, 感染不断恶化, 炎性反应和疼痛感未见缓解。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创伤面积、换药次数及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后创伤面积(cm2) 换药次数(次) 抗菌药物费用(元)实验组 35 10.03±1.42 1.57±0.42 1529.14±120.45对照组 35 15.82±1.63 8.94±1.16 2285.82±137.91

3 讨论

皮肤缺损伤创面治疗和引流为临床治疗皮肤缺损伤的重要环节, 传统治疗方案为纱布覆盖创面, 但纱布易渗湿, 导致创面污染, 甚至引发反复感染。同时可因引流孔数限制,引流管同引流腔接触不良, 导致管腔堵塞。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4]。

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VSD材料、负压源及半透膜, VSD材料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醇, 其具有耐腐蚀、柔软及无毒特点,可根据创面进行裁剪。负压源为VSD材料吸引器, 其具有噪音小、压力准确等特点。半透膜具有分子阀效应, 具有防水、防细菌功效[5]。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皮肤缺损伤创面手术的优势在于[6]:①负压封闭引流术可提高血流速度, 提高创面血液供应, 促进创面愈合; ②负压封闭引流术可缓解创面水肿, 改善创伤缺血及缺氧状态, 促进创面愈合;③半透膜封闭, 将外界同创面隔绝, 避免细菌侵入, 研究显示, 负压封闭引流术可有效降低创面的细菌数量;④负压吸引可引发机械牵拉力,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通过负压封闭引流术可保证手术顺利开展, 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感染风险, 降低抗菌药物用量, 减少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7]。本研究显示,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患者比较显著增加, 治疗后创伤面积、换药次数及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皮肤缺损伤创面可提高治疗效果, 其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治疗效果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唐志豪.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5):118-119.

[2]吴贤驹.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可行性分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 14(6):51-52.

[3]李广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溃疡创面的临床疗效.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2, 29(3):187-189.

[4]廖凯男, 卞则栋, 熊耕.自体真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小儿感染性创面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1):205-207.

[5]李洪伟, 李鹤, 吕松峰, 等.皮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慢性溃疡创面的临床观察.中国医疗美容, 2014, 21(5):23.

[6]韩方磊, 丛海波, 王祝民, 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配合冰洁露冲洗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医正骨, 2011, 23(9):6-8.

[7]徐敏超, 郑琼, 陈明, 等.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53): 10055-100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031

2015-06-10]

466600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引流术负压创面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新型门窗在负压医院设计中的运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性皮肤缺损的效果评价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两种胆道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