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学芹,狄俊锋
(莱芜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山东 莱芜 271100)
随着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不断增大,但在贸易往来中,货款结算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主要的支付方式有汇付、托收、信用证和银行保函等,其中信用证方式使用最为广泛、普遍。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简称L/C),是指开证行应开证申请人(买方)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受益人(卖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文件。信用证在本质上是指银行开立的有条件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1.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开证行负有第一性付款责任。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简称《UCP600》)的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对受益人的付款责任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即使开证申请人事后丧失偿付能力,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条款的规定要求,开证行也必须承担付款责任。可见,与汇款、托收方式不同,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是由开证行而不是进口商负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2.信用证是一项独立自足的文件。信用证是依据买卖双方签订的合同开立的,但一经开立,即成为独立于合同之外的契约。合同只是买卖双方之间的契约,而信用证各当事人的权利和责任则完全以信用证条款为依据,不受买卖合同的约束。因此,开证行只对信用证负责,只凭完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付款。
3.信用证业务是一种纯单据业务。在信用证业务中,实行的是凭单付款。银行处理的只是单据,不问货物的真实状况如何。只要出口商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条款规定有任何不符点,银行就有权拒付货款。因此,结汇单据必须是严格符合“单证一致、单单一致”的原则,而不管货物是否与单证一致。信用证交易把国际货物交易转变成了单据交易。
采用信用证方式结算货款,从进口人向银行申请开证,一直到开证行付款后又向进口人收回垫款,其中要经过许多环节,需要办理各种手续。从总体上看,信用证的结算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买卖双方签订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在合同中规定使用信用证方式支付货款。
2.进口人向开证行提出开证申请,向开证行递交开证申请书,并交纳一定的押金和手续费,要求开证行按买方要求开立信用证。
3.开证行按进口人的要求开立信用证,将信用证寄交给通知行。
4.通知行核对密押或印鉴,证明信用证的真实性后,将信用证通知并交给卖方。
5.出口人收到信用证,先对照合同和信用证审核,审核无误后,按信用证的规定装运货物,并备齐各项货运单据,开具汇票,送交议付行请求议付。
6.议付行按信用证条款审核单据无误后,按汇票金额扣除一定费用,向出口人预付货款。
7.议付行付款后,将所有货运单据交给开证行(或付款行),向其索要货款。
8.开证行(或付款行)核对信用证与货运单据,核对无误后,将货款付给议付行。
9.开证行(或付款行)向议付行付款的同时,向进口人索要货款。
10.进口人审证,审核无误后向开证行付清货款。
开证行收款后,将单据交给进口人,进口人凭以向承运人提货。
案例分析:我国某外贸公司以CIF鹿特丹与外商成交一批冻鸭,按发票金额110%投保一切险及战争险。买卖合同中规定,装运期为当年6月份,支付条款为“Payment by L/C”,但未规定具体开证日期。装运期快到,外商不知何故却迟迟不开信用证,我方连续多次电催外商开证,外商于6月10日开来信用证的简电通知,因装运期将到,我方公司怕耽误装运,便以对方的简电通知办理了装运。6月25日,外商开来信用证正本,信用证正本上作了与原合同不符的规定,而且来证条款中附加有如下文句:“货物只能待收到进口商指定船名的装运通知后装运,而该装运通知将由开证行以信用证修改书的方式发出。”受益人在审证时未发现不符点,而且对信用证中的附加文句未引起注意,因此,未请对方修改。我外贸公司在交单结汇时,议付行也未提出异议。船到目的港后开证行以单证不符为由,拒付全部货款。
在此案例当中,出现了很多信用证业务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在合同条款订立不明确,未规定具体开证日期,导致装运期将到,信用证未开来,使卖方显得很被动。
2.卖方在未收到信用证正本的情况下,按信用证的简电通知贸然发货,导致后面的单证不一致,银行拒付货款。
3.议付行与卖方审证不仔细,未发现信用证中的不符点,没有进行改证。
4.卖方贸然接受信用证中的软条款。
除以上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之外,信用证业务中还会出现以下问题与风险。
1.开证行信誉不佳造成的风险。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负有第一性付款责任。因此开证行的资信和付款能力是关键性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坚不可摧,在一些国家银行破产的事时有发生,尤其是那些中小银行,开立信用证以后一旦停业、倒闭或破产,就无法履行付款的责任,受益人将无法收回货款。因此开证行的资信非常重要。
2.开立假冒信用证造成的风险。进口商与开证行串通,利用假冒信用证进行欺诈。有的不法进口商利用假冒信用证,不经过通知行直接寄给出口商,取得出口商的信任,骗取出口商发运的货物。假冒信用证有两类:一类是以根本不存在的银行为名开立假信用证;另一类是冒用其他银行名义造假信用证。
3.伪造单据造成的风险。出口商伪造信用证项下所要求的全套单据,骗取信用证项下的货款。比如出口商伪造商业发票,与承运人串通,签发倒签提单、预借提单,为达到顺利收汇的目的,用保函换取清洁提单等。
4.“软条款”信用证带来的风险。软条款信用证,又称陷阱信用证,是指开证人要求开证行在开立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时,开证人与开证行相互串通,故意设置一些使出口商处于被动境地的隐蔽性条款,在这些条款上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却具有单方面的主动权,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信用证,从而达到控制交易进程、免除付款责任、骗取财物的目的。通常这些条款的设置都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如果出口商审证不严,就会落入圈套,陷入被动。例如,(1)对出口商提供的单据进行限制:规定质检证书必须有开证行指定的检验机构或检验人员签字。(2)对出口商交货进行限制:如出口商装船要等收到进口商签发的船名、船期、目的港通知才可安排;信用证开出后要等待货样由开证申请人确认后才能生效等。(3)提前交付提单:鲜活易腐产品要求出口商提前寄一份提单给进口商;记名提单不必提交正本提单,承运人可根据收货人合法身份证明直接交货;寄1/3正本提单给进口商等。(4)对出口商付款条件进行限制:如出口商议付时要先提交进口商在目的港的收货证明;货物抵达目的地后需经外汇管理局核准才能付款等等。这些条款给进口商很大的贸易主动权,提供骗取钱货的有利条件,而对于出口商却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威胁。
5.信用证本身的特点也给欺诈者带来可乘之机。信用证一种银行信用,是一项独立自足的文件,是一种纯粹的单证业务,其本身的性质特点决定了一旦审证不仔细,就容易带来单证不符、单单不符、证同不符以及证货不一的风险。
通过以上对信用证业务程序的了解以及案例分析所反映的问题,我们知道,尽管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出现很多的信用证风险和欺诈现象,因此,买卖双方都要谨慎认真,防患于未然,减少信用证的风险,使信用证业务顺利进行。
包括进出口商相互之间的资信了解,调查好交易对象的公司资信及在商界的声誉状况。一定要选择在国际上声望高信誉好的大公司进行交易,在没有搞清对方的资信之前,不要轻易与对方签合同。
首先要选择实力大信誉好的银行,当然在世界银行排名中越靠前越好,其次尽量选择与国内议付行有较多业务往来的银行,尽量避免开证行与买方串通造成的欺诈。
对出口商而言,首先要审慎认真订立合同,完善合同条款,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信用证内容,订立信用证到达卖方时间及逾期不到的责任规定。其次,要严格审证。出口商在收到按买方要求开来的信用证之后,要按照合同条款全面审核,及早发现“软条款”,一般不接受有“软条款”的信用证,一旦发现信用证与合同的不符点要及时要求改证,审核中还要注意信用证的真伪,信用证的种类等,防止假冒信用证。同时,要认真缮制信用证所要求的一系列单据,确保“单证一致、单单一致”的严格原则。此外,出口商还要注意只有在收到信用证正本且审核无误后方可发货,尽量选择即期信用证方式付款。
选择了资信可靠的交易伙伴,在确定交易方式时,还要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尽量争取使用FOB术语成交,因为在此术语下,买方自己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可以避免卖方与承运人相互勾结制造假提单的风险。买方还可以请第三方检验机构实施装船预检,防止出口商在货物方面的欺诈行为。此外,买方也要认真审核卖方提交的单据,尽量采用远期信用证方式付款。
作为信用证业务环节的开证行、通知行、议付行等,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规范业务操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总之,在信用证结算业务中,买卖双方都要清醒的认识到信用证可能存在的风险,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诚信交易,确保及时、安全收汇,使我国的经济贸易顺利进行。
[1]唐会芹.汇率调整对进口企业利润的影响[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5,(24).
[2]闫宁.信用证业务中的风险与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2).
[3]尹雪萍.浅析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单向性[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