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祥
(盐城市委党校,江苏 盐城224005)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强。中小企业有效地加快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同时促进社会的创新和活跃度。截至2014年7月底,盐城市个体工商户达47.43万家,同比增长12.1%;私营企业达19.32万家,同比增长16.8%;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达5 652.92亿元,同比增长26.3%;1—7月,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44.07亿元,同比增长18.0%;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高3.7个百分点;完成现价总产值3 302.67亿元,同比增长17.3%,比规模工业增幅高3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出口交货值268.9亿元,同比增长17.0%,比规模工业增幅高18.9个百分点。1—7月份,全市民营经济入库税金242.9亿元,同比增长23.5%,比全市国、地税收入增幅高8.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金占国、地税收的比重达69.1%,同比提高了4.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民间投资1 138.14亿元,同比增长25.2%。个体工商户提供工作岗位61万个,民营企业提供工作岗位195万个,合计256万个。随着我国环境承载压力的加大和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力度的增强,中小企业经营困境加剧。融资困境本来就是中小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难题,新形势下更是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掣肘。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解决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是该市当下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建设新盐城、发展上台阶需要中小企业源源不断的贡献。
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融资效果的显著差异源于不同的融资方式。最早研究企业融资方式的学者是Modigliani和Miller,他们在1958年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存在着一个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融资结构。1984年Myers提出了融资次序理论,认为企业总是根据成本最小化的原则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首先选择交易成本为零的内源融资,其次选择交易成本较低的债权融资,最后选择对于信息约束要求最严格,可能导致企业价值被低估的股权融资。
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方式上主要依赖于宏观调控,如加大投资力度、调节财税政策、调节金融杠杆等手段。这一系列的经济行为均涉及到经济学的外部性问题。如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定义:“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后者如兰德尔的定义:“所谓外部效应就是某经济主体的福利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他人的行为,而该经济主体又没有向他人提供报酬或索取补偿。这里的经济主体指向企业,他人的行为指向政府调控手段。”
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又无法向后者收费的现象;外部不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者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制度外部性实质上就是社会责任与权利的不对称。在改革过程中,制度外部性问题要解决的主要是如何在社会成员中分配制度变革所带来的新增利益的问题。一是“搭便车”,即为改革付出努力的人不能获得相应的全部报酬;二是“牺牲者”,即在改革中某些人承担了别人应该承担的成本。前一种情况使改革缺乏动力,后一种情况使改革增加阻力。
庇古1920年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存在所谓的“社会福利函数”,政府是公共利益的天然代表者,并能自觉按公共利益对产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然而,事实上,公共决策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进一步巩固了经济自由主义的根基,进一步强化了“市场是美好的”这一经济理念。并且将庇古理论纳入到自己的理论框架之中: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解决外部性问题不需要“庇古税”;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手段要根据成本—收益的总体比较,市场经济国家开始积极探索实现外部性内部化的具体途径。科斯理论的成功实践进一步表明,“市场失灵”并不是政府干预的充要条件,政府干预并不一定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惟一方法。
综上所述,得出初步假设:第一,目前比较适合我国商贸类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是债权融资,大部分合法的债权融资通过银行贷款来完成。第二,通过财政直接补贴、拨款等行政计划手段有可能会带来外部不经济。而要通过使用财政资金建立全国资的担保公司,做大国有担保公司规模这一市场经济手段,适度控制交易费用——担保费,依靠专业人士现场调研、市场化运作这一经营模式,从而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的外部经济——中小企业平稳发展、就业率提高、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内部融资,就是将自己的储蓄转化成投资的过程;二是外部融资,就是吸收其他经济体的储蓄,将它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对于多数中小企业而言,自身的资金积累通常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需要到资本市场寻找资金以实现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外部融资又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举债筹集资金,资金供给者作为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融资方式。债权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商业票据、融资租赁和债券。股权融资是指借助企业股份这一载体直接从资金盈余部门流向资金短缺部门,资金供给者作为股东享有对企业控制权和未来收益分配权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包括风险融资、上市融资等。
企业融资效率是指某种融资方式以最高收益——成本比率和最低风险为企业提供营运资金的能力,即企业获取资金的效率。企业在融资时所付出的融资成本、资金配置效率是直接影响因素。而融资方式的不同带来的企业资本结构不同,资本结构通过治理结构带来的代理成本和融资主体自由度,构成了间接影响因素。
1.融资效率指标:本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衡量企业融资效率的指标,其计算方式为
融资效率=投资报酬率/资本成本率
其中投资报酬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成本率
选取该对象原因是他能够反映每单位融资额的获利情况,在不同融资规模企业具有可比性。
资本成本率采用加权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成本=债务成本(1-所得税率)×资产负债率+权益×权益比
注:资产负债率反映债权融资水平,股东权益比反映股权融资水平。
上述推导可得:
融资效率=净资产收益率/[债务成本(1-所得税率)×资产负债率+权益×权益比]
由此可知,企业融资效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
2.通过选取我公司担保5家客户进行数量分析,得出结论债权融资对融资效率有正向影响,股权融资对融资效率有负向影响。债权融资对融资效率影响更大。除此之外,非预期上市企业、上市期短的企业更偏好债权融资。
3.最终分析结果:目前中小微企业首先考虑的融资方式为债权融资,提高中小微企债权融资的能力是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关键。
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一来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桎梏与限制,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尤其在金融机构加强金融风险管控的背景之下,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二来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固有的缺陷与局限性,缺乏合理有效的财务制度,缺乏优质的担保抵押标的。金融机构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严之又严,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实现。
第一,在资产方面,中小商贸物流企业拥有的诸如房地产之类可抵押的不动产少,而运输车辆、货物商品等动产形式的资产多,经营中所需的仓库、门店等多以租赁形式取得,且中小商贸物流企业财务不规范,现金流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通常难以通过银行常规的信贷评级系统。
第二,商贸物流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多以现货交易为主,以现金或转账结算为主要结算手段,流动资金需求量大但资金使用期限短,货单金额不大但商机转眼即逝,因此对融资效率和支付便利要求较高。
第三,中小商贸物流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差,应收账款多。中小商贸物流企业经营特点决定了融资的金融工具通常以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保理业务等等为主。因所处行业和经营的商贸产品的不同,每种融资手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农产品、海产品就不太适合用仓单质押融资;如果下游企业不是知名的大卖场而是多而散的小商户,也不适合用应收帐款融资。
第四,从银行方面看,出于贷款问责制和投入产出效率方面的考虑,银行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有可靠抵押品、健全财务状况、可预期的稳定现金流等作为审批的主要指标,贷款多以项目融资为主,如对于国际贸易,有长期形成的稳定成熟的国际规则和贸易融资手段如国际信用证、保理、出口信用保险、仓单质押、打包放款等,就不难解决融资问题。虽然近来银监会和各家银行都采取了些措施,推出了一些产品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但总的来说,银行目前对国内商贸企业重视和支持还很不够,主要是经营机制和融资模式还不能适应内贸发展的需要,所能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多。如国内信用证在应用上存在一些障碍,这可能是出于国内各银行是竞争性关系以及信贷规模上的考虑(国际贸易上国内行与国外代理行是协作关系),国内信用证还不能跨行议付。
解决商贸企业融资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好3个方面问题:(1)提高融资的可获得性;(2)降低融资成本;(3)提高融资效率。因此,中小商贸物流企业必须借助外力、搭建平台,抱团取暖,通过各方合力借助中介机构和信用增级的手段才能提高弱小商贸企业的融资能力。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世界银行调查显示,中国大陆民营企业发展资金主要靠企业主资本积累和利润保留盈余,这部分比例在50%以上,与此同时银行贷款大约在20%左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中小企业与银行间无法建立起真正的信用关系。
我国的金融体系属于银行主导型,银行贷款在企业外部融资中占很大比重。银行受困于信息不对称,出于控制自身风险角度出发,对信用等级低的商贸类中小企业提出了比较严格抵押和担保条件,设置了较为复杂的贷款手续。另一方面,商贸类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业绩平平,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资金需求量小且频繁,贷款运转成本高,贷款运作费用高出大企业贷款2—3个百分点;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多,破产机会高等原因导致了金融机构对商贸类中小企业普遍惜贷。
银行业对商贸类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力度较低和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相比极不对称。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60.18万亿元,同比增长16.0%;人民币存款余额8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存贷比为68.53%,低于国际一般水平19个百分点。存贷差额占GDP比重由1994年的1.13%上升到目前的50%左右。有趣的现象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产值占GDP的60%,但在企业贷款中份额低于30%。整个银行业的贷款不足,而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即出现所谓的“麦克米伦缺口”。
金融需求决定金融供给。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中小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时会对民间金融产生巨大需求。没有担保,中小微企业就很难从金融机构融资,所以只能求助于外部信用担保。
政府财税部门通过调节税收、财政补贴方式来扶持民营企业属于政府干预经济手段,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中小微企业数量多,补贴标准过高会增加财政负担;如果依靠提高税收来解决财政困难,就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二是补贴对象多,政府财税监管难度较大,人工成本过高。三是补贴行为容易带来寻租行为产生。所以,政府直接干预可能带来外部不经济。
而对于担保行业来讲,担保服务定位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国有担保公司实行的收费低的经营模式,但是需要承担较高的代偿风险。从制度经济学外部性问题角度分析,一是国有担保公司为中小微企业发展付出努力和承担了风险,但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二是由于部分企业主诚信问题,担保公司还要承担企业违约后代偿的风险,整个代偿的过程成本均有担保公司承担。由此可见,财税部门如果从制度设计上改直接干预为间接调控,在资本规模上扶持壮大国有资本担保公司,在业务开展中给予一定财税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在监管难易度上,政府财税部门检查监督的难度会减轻。
针对商贸类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频繁、贷款成本高,金融机构可以推广运用厂商银的融资模式——在生产商承诺回购或协助调剂销售的前提下,银行先给予经销商资金支持,生产商在收到款项后将货物发运到我行指定仓库,并将提单或仓单交付银行,经销商在交付提货保证金后,银行向监管仓库发提货通知,经销商进行提货。这一模式可以扩大内需,增进产品流通,实现银行、生产商、经销商三方共赢。
针对商贸类中小企业可供抵押物不足、不开票销售较多、应收款及存货较大的风险,担保公司要客观认识商贸类中小企业实际运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反担保措施。例如,增加法人个人财产抵押;摸清个人资产的同时增加个人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与资产监管公司合作采取存货质押、流动监管模式;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登记,做好优质下游客户的应收款质押业务。
美国会计准则(GAPP)由美国官方机构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授权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这一团体,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和评价。美国针对企业的规模大小,分设两套会计准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的会计社会团体特别是商务会计协会,也可以搜集本行业经营特点及会计准则实施的实际情况,为财政部制定会计准则提供决策依据。与此同时,会计学会开座谈会的方式建立商贸类行业会计标准,号召行业内企业自律,实现行业发展与社会监督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