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峰+周国勤+尹志刚+李刚+李明慧+万宇
摘要:信麦9号是以高产、抗病、优质的周麦11为母本,高产稳产、耐病性好的豫麦18为父本有性杂交并经8年系谱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其主要特点是耐湿性强,抗病性好,成穗多,产量高,适宜在豫南麦区淮北旱地和淮南稻茬地种植。
关键词:信麦9号;小麦;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1-4942(2014)12-0112-03
豫南稻茬麦区小麦生育前期旱涝频繁,中后期高温多雨湿害严重,苗期黄花叶病和中后期条锈、叶锈、白粉、赤霉、纹枯等病害发生重,致使小麦产量低而不稳。针对该区的生态特点,信阳市农业科学院采用有性杂交和系谱选育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高产、耐湿、多抗小麦新品种信麦9号(原名优抗9号)。2014年该品种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14012。
1亲本选配与选育经过
信麦9号母本为周麦11,父本为豫麦18,有性杂交后经8年系谱选育而成。其父母本血缘及该品种选育过程见图1。
周麦11(豫麦51)属中早熟弱春性品种。苗期叶色淡绿,叶片大小及分蘖力中等,生长稳健,抗倒伏,成穗多。高抗白粉、条锈、叶锈、土传花叶病,中抗赤霉、纹枯病。后期长相清秀,耐湿性好,成熟落黄好。籽粒半角质,饱满有光泽,容重较高。缺点是株高偏高,约85 cm。
父本豫麦18弱春性,稳产早熟。株型较紧凑,株高75~80 cm,秆矮抗倒。分蘖成穗较多。叶片功能期长,不早衰,灌浆速度快。产量三要素协调,粒重稳定。适应性广,自身调节能力强,既宜高产栽培,又宜晚茬间套。感白粉、条锈等病,但耐病性较好。
2000年4月,用周麦11作母本,用豫麦18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当年收获F0代种子79粒,秋播时点种于本单位试验田,组合编号2000(19)。2001年,该组合表现突出,抗病性强,穗粒性状好,夏收时作为重点混收F1代种子;秋播时稀播种植,以备下年单株选择。2002年,进入分离世代,群体表现优良,分离类型丰富,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较多,从中选择单株298株,秋播时种成株系。2003年,2000(19)-0-2株系表现尤为突出,不仅综合抗病性强,而且耐湿丰产性好,成熟落黄好,株高适中,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成熟较早,夏收时从中优中选优,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126株。2004年,2000(19)-0-2-14株系性状趋于稳定,较其它株系表现更为突出,从中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69株。2005年,2000(19)-0-2-14-13株系部分种子混收,留待按大田种植密度进行观察;并继续优中选优,选择性状基本稳定一致、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17株。2006年,2000(19)-0-2-14-13-9株系性状基本稳定,除继续优中选优外,其余种子经选择后混收参加测产,并命名为信麦9号(优抗9号)。
2特征特性
2.1植物学特征
信麦9号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苗期长势健壮,冬季耐寒性强,起身拔节后叶、茎秆蜡质层较厚,茎秆弹性一般,株型较松散,株高78~83 cm,穗下节长,旗叶宽厚略披。穗纺锤型,较大,码稍稀,穗长8~10 cm,穗粒数36~38粒。籽粒白色、粉质、卵圆形,千粒重40~43 g。
2.2生物学特性
信麦9号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10 d左右,信阳地区10月中下旬播种时次年4月上旬抽穗,5月中下旬成熟。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一般每公顷成穗525万左右。产量三要素较协调。中后期生长繁茂,耐肥、耐湿、耐旱,根系活力强,不早衰,叶片功能期长,籽粒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
2.3品质性状
2011年区域试验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4%,容重791 g/L,湿面筋含量28.3%,降落数值340 s,沉淀值70.5 mL,硬度30 HI,吸水量52 mL/100g,形成时间2.5 min,稳定时间4.4 min,弱化度87 F.U,出粉率67.7%。
2.4抗性
2012年接种抗病性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信麦9号中感条锈、叶锈、白粉、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2.5冬春性
2011-2012年度冬春性鉴定(洛阳,播期3月16日),鉴定结果为春性类。
3产量表现
3.1品种比较试验
信麦9号于2008-2009、2009-2010两年度参加本单位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5 569.5 kg/hm2和5 860.5 kg/hm2,比对照豫麦18分别增产8.5%和8.3%,分别居10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和第1位。
3.2省区域试验
信麦9号于2010-2011年度参加河南省水地信阳组小麦区域试验,5点均增产,平均产量5 805 kg/hm2,比对照豫麦18-99增产8.64%,居13个品种第2位;2011-2012年度续试,5点有4点增产,平均产量5 812.5 kg/h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7.05%,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
3.3省生产试验
信麦9号参加2012-2013年度河南省南部稻茬麦组生产试验,9点汇总均增产,平均产量6 447 kg/h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3%,居3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3.4小面积生产示范
信麦9号于2012年在罗山县科技示范园种植0.667 hm2,平均产量5 860.5 kg/hm2,比豫麦18增产10%以上;在息县项店镇种植1.133 hm2,平均产量6 030 kg/hm2,比偃展4110增产6.4%;在固始县南大桥乡种植1.333 hm2,平均产量5 325 kg/hm2,比豫麦18增产8%以上;在潢川县魏岗乡种植0.8 hm2,平均产量5 565 kg/hm2,比豫麦18增产10%以上。
4适宜区域
信麦9号适宜在豫南麦区淮北旱地和淮南稻茬地种植,尤其适宜在稻茬麦区湿害严重的地块种植。
5栽培技术要点
5.1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前茬收获后应及时灭茬整地,施足底肥,氮磷钾肥料平衡施用,尽量多施优质腐熟农家肥。整地时犁碎耙透,做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淮南稻茬麦区还应做好田间排水。
5.2适时播种,一播全苗
豫南麦区适宜播期为10月15~25日,每公顷播量180~210 kg。尽量播匀,深浅一致、适度,做到一播全苗。
5.3做好田间管理
苗期及时查苗补苗,2~3叶期及时进行化学除草,返青拔节期视苗情长势酌情追肥。中后期做好田间排水,降湿除渍害。
5.4抽穗扬花期进行“一喷三防”
一般孕穗期喷药一次,一周后再喷一次。
5.5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豫南麦区小麦成熟时易遇连阴雨天气,成熟后要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