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学风建设

2015-03-09 01:53张玲婧
亚太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风内涵大学生

张玲婧

摘要:自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在使得我国民众文化素质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问题。当前,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的方面,通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升高校的各方面工作,成为高校发展的新途径。试图以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为背景,探讨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问题,试图为该问题的解决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大学生学风建设

一、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探讨

1985年5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开始提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但是直至2005年制定国家“十一五”规划为止,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和高校的实际情况,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还仅限于解决高校的校均规模偏低,办学效益低下,制约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适应的问题。甚至在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一度有部分学者提出以规模扩张的外延发展取代内涵发展。自2006年起,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话语已明确无误地由“扩招”、“提高大众化水平”转变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2006年国务院决定将高等教育扩招的增幅控制为5%成为这一转折最显著的标志[1]。

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内涵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导话语,其实质是以质量提高为核心的成长模型,关注高等教育的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与此同时形成一种特色发展,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在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三方面更新观念,明确方向及抓稳质量[2]。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最主要的是发展模式以内涵发展为主,也就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将由以规模、土地、经费等外部动力和资源模式,转为以质量、结构、效益等内部动力和资源模式。

当前,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能力、增强高等教育竞争力等[2]。在增强高等教育竞争力方面,主要策略是通过发展高校的特色专业,改变课程模式,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注重实践基地建设等进行,而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无疑是上述策略实施的重要支撑。

二、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方法

当前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体现在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预期的巨大差距,以及教育的硬件设施供给与软件资源不匹配,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质量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提升大学生学风建设,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是解决当今高等教育问题的出路之一。学风就是学习风气,其中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原则、学习方法、学习品格、学习效果、学习效益、学习环境等等。而高校的学风水平是衡量其内在潜质和文化底蕴的外在表现形式[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主要可由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多措并举,贯穿始终”,加强思想教育推动学风建设

目前学风建设中表现出来的许多问题,都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息息相关。学风建设的主体即大学生群体,由于受到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和不良诱导,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缺乏辨识能力,容易遭到拜金、享乐等利己主义的侵蚀,导致人生目标利益化、利己倾向明显,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倦怠,学习目标涣散。当前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使命。高校的优良学风建设,需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通过党校理论学习、时政公选课、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多渠道,采用讨论、广播宣传、网络引导等方式,弘扬时代“正能量”,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采取侧重点不同的教育,例如:新生入学教育,二年级侧重对学习自觉性的培养,高年级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端正学习态度,以学为主、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明确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负国家崛起重任的“主人翁”意识。

(二) 强化制度建设和管理运行的科学性,为学风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与时俱进、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及运行规范是高校学风建设的核心,对于引导和监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规范,提供了参照准则,是依法治校的有效保障。根据国家发展的宏观高等教育政策指导目标和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各高校应充分发挥办学特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优化的学科建设标准和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学风建设的主线和制度依据。各学院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制定顺应专业特色要求的配套学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考风考纪,并严肃处理违反纪律的考试违纪行为,营造诚信为荣、作弊可耻的学风氛围。另一方面,引入帮扶鼓励和竞争比拼机制。通过贫困生补助和班导师制度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户”渡过难关,提高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竞争、激励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一帮一制度和各类评奖评优制度,规范“奖惩助贷考评细则”,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评定原则,扶助弱势学生,弘扬优秀学生的参照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你追我赶的优良思想、学习氛围,通过全面素质的拓展来推动学风建设。

(三) 深化教学改革,以良好教风推动学风建设

教师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启蒙者,是学生品格教育和专业理想的导师和“一面镜子”,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关键即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改革需要围绕学风建设目标推进。教风与学风是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优秀的师德师范,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老师授课如果能受到学生好评和喜爱,必然有助于通过良好的教风促进积极的学风氛围形成。深化教学改革一方面需要树立良好的教风,教师首先应加强对教学规律的揣摩,把育人意识贯穿在对教学方法的完善更新,在课堂学习中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也把培养学生课堂专注度和正确学习方法作为教学要务。其次,教师应注意通过言传身教,用端正的学术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诚信的学习观和良好的道德标准及品格修养。另一方面,教学改革需要广大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与时俱进地充实教学内涵、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充实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变革原有的“填鸭式”、“单循环”教学模式,激励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包括各类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同时,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增加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性,加强教学在课堂内外的吸引力,促发学生的自愿学习动力,使得教学、社会实际、学生个性发展联动,并加强实验室在教学工作中的融合度,以其为媒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结合紧密的实验环节以至实际科研工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endprint

(四)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形成良好育人氛围,为学风建设提供环境保证

学风建设需要有良好的育人氛围,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培育崇尚科学、求知创新的校园文化,使其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环境保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品德和操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意愿,并培育其积极向上的理想和信念,这些都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影响因素。此时,应该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特别是新兴的自媒体方式,主动占领文化宣传阵地,以此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该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为基础,积极开展课外专业知识及技能活动,举办诸如外国语、数学建模、创业模式、计算机技能等赛事活动,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其次,应该以温馨的班级和同学关系为基调,大力开展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建设,发挥它们寓教于乐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增强班级和同学间的凝聚力,形成学、赶、帮、超的良好班级和宿舍文化氛围。

三、大学生学风建设实例

大学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需要学风建设工作与时俱进地调整和深化人才培养目标、理念。学风建设在新时期的根本目标是围绕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掌握相关行业技能资质的合格大学生,同时兼具勤学善思、热爱知识、有一定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素质,并且拥有心理健康、意志坚定、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质。

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意志力普遍存在发展弱化和不均衡的“亚健康”趋势,这与社会环境、新一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背景、高校学生管理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问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联性。各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在延续优良教育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交流借鉴,但学生管理工作由于对象的不确定因素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必须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方法创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推行的一些制度和措施对改善学风起到积极作用,并能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

以大气科学学院为例,我院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管理阶段性目标及学生特点的差异性,试点并实施了班级导师制度。虽然学院遵循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按科学的比例为本科生配备了专职辅导员老师,但在学生管理的工作中,辅导员和学院领导及教师发现这样的管理模式还存在疏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院学风建设。在借鉴外校经验的基础上,该制度实行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科研精神,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有创造能力、有思想的合格毕业生,提升我院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该制度实施以来,各年级学生在学习纪律性、学习积极性、学习成效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学生的精神面貌有所转变,在计算机、英语过级、参与科技文化、学习性竞赛等活动方面都表现出导师制起到的积极作用,根据校团委提供的数据来看,2011-2012学年参与校级以上竞赛并获奖的学生人数较前一学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学生在数学建模、物理竞赛、英语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较好发展,有较强的综合能力,2009级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青睐,并在大四上学期就陆续签约,根据用人单位反映,近几年的学生在综合素质、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呈现越来越优秀的趋势。我院还筹划在大二学生中试点科研导师制度,帮助学生激发对学科的兴趣,在导师的带领下进行适宜难度的项目研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为毕业论文写作积累素材和实践基础,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科技竞赛,争取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上述实例说明了积极探索学风建设内涵式发展路径的重要性,虽然这类似的创新举措还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并且辅以其它的制度配套成学风建设体系。高校教育管理者们还需要意识到:新的内涵式学风建设目标培育的合格大学生,应该在大学的学习中积极进取地寻找发展目标和人生定位,把大学学习当成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丰富人生内涵的重要中转站,同时具备良好的品格、在大学人文精神的熏陶下胸怀天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大学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不在于合格毕业生的数量,而是打造未来社会栋梁们的竞争力和潜质。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傅笑然.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概念的解读与审理[D]. 博士学位论文.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王黎黎.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之研究[J]. 学理论, 2011;(33):205-206.

[3]李宇飞.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 江苏高教, 2005;(1):119-1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风内涵大学生
活出精致内涵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