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
摘要:试卷讲评课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课型。在教学实践中,试卷讲评课存在着平均用力不突重点、公布答案不予引导、自导自演不顾主体、就题论题不加延伸等现状和问题。本文着重从教师在试卷讲评课前、课中定位讲评内容、明确讲评主体、把握学习动机、注重思维变式等角度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试卷讲评;策略
就教学过程来看,试卷讲评是“备、教、辅、批、考、评、补”教学诸环节中非常重要环节,它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及时反馈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解决。而有效的高三试卷讲评课,能够更好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建立学习自信心,从而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成事、成人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试卷讲评课作为一种课型,其作为课堂的本质上还是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最终目标,其主体也应当是学生。然而,就日常教学中,试卷讲评课往往就是教师在讲评,而学生却没“动”起来——包括动口、动手、动脑,最终使试卷讲评课效果较差、效益较低。
一、现状把脉
(一)平均用力,不突重点
一份试卷,试题有难有易,这决定了试卷难度之区别;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高有低,又决定了答题质量的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试卷讲评中应该仔细地分析、对待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但是有些教师对学生讲评情况不作分析统计,不分主次,不作归类,从头到尾,平均用力,不管学生答题情况如何,也不管该题难度大小,统统流水式讲下去。这样,既浪费课堂宝贵时间,也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又教学重点不突出。
(二)自导自演,不顾主体
试卷讲评也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师总体分析的基础上,有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自己来分析,明确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造成失误的根源,以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独立矫正失误能力的提高。但有的教师在讲评讲评过程中,满堂而灌,包办代替,一讲到底,学生仅仅成了错误答案订正的“速记员”。
(三)就题论题,不加延伸
一份试卷一般不会涉及所学知识的全部,但试卷命题者往往以点带面来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就题论题的讲评讲评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但有的教师在讲评时却只关注本次讲评的知识“点”,忽视把能力“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间的广泛联系。这样的讲评,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生不知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今后怎样才能不再错,不能“温故而知新”,迁移知识、举一反三的效果根本落不到实处。
二、策略研究
(一)定位讲评内容:师生共同总结,重在原因分析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剖析错误是讲评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在考试结束后,把高考考查的总体知识体系和本次考试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以表格的形式下发给学生,不仅让学生通过自身总结知道自己错了什么,更知道自己错的内容处在整个知识体系的位置和地位,并让学生自主分析错误原因和改进措施。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对学生试卷中的错误归纳、概括,找到通病和典型错误,找准其思维的薄弱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辨析,找准错因、错源,探究正确思路,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其思维的严密性、批判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得到最有效的加固。对于非“通病”及非典型错误,可个别指导,不集中评讲,以克服面面俱到与盲目评讲的现象。
[案例]图:某次期中检测学生自我诊断表部分截图
(二)明确讲评主体:生为讲评主体,师为讲评主导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主要条件。”因此,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讲评讲评不同于教材教学,讲评的讲评学生都已经做过,学生对题目的解答已有自己的想法,因此讲评讲评教师大可不必包办代替,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讲。
教师将一次检测中错误最高的问题作为招标问题,在讲评课前抛给学生,让学生再思考,并写出答题思路。讲评时,由竞标的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方法,同时,允许并鼓励其他学生指出对方思维上的缺陷或漏洞。
[案例]某月考卷讲评
[试题] 已知函数f(x)=1-x2x+3-m有零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教学过程]学生A:函数有零点问题转化为方程m=1-x2x+3有解问题,再通过平方转化为二次方程(m2+1)x2+6m2x+9m2-1=0在x∈[-1,1]上有解,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分类讨论求解。
教师:很好的体现了化归转化的思想方法,逐步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求解,但在二次函数分类讨论的过程中难度较大,容易出错,同学们还有其他解法吗?
学生B:第一步转化相同,后面求m的范围即求函数1-x2x+3的值域,可以利用三角换元的方法令x=cosα,则变为求|sinα|cosα+3的值域……
教师:方法不错,此解法很好的观察到了1-x2的结构特征,转化为三角函数值域问题,同样在求解过程中,容易忽略绝对值而导致结果错误,同学们要细心处理。
学生C:我还有不同的解法:对于求解函数1-x2x+3的值域,我是令x+3=t,t∈[2,4],则m=-t2+6t-8t=-8t2+6t-1,再令1t=a,a∈[14,12],则求-8a2+6a-1的值域,即m∈[0,24]。
教师:很好,通过分母换元直接转化为宜解的二次函数值域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以上三位同学的不同解法中相同的运用到了转化的思想,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以便求解,大家需要好好体会,并在以后的解题中加以运用。
[教学点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