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分组式教学在“操作系统”课堂中的应用

2015-03-09 06:18群,李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操作系统分组解决问题

于 群,李 勇

(1.山东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山东 泰安 271018;2.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教育中心,山东 泰安 271024)

基于问题的分组式教学在“操作系统”课堂中的应用

于 群1,李 勇2

(1.山东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山东 泰安 271018;2.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教育中心,山东 泰安 271024)

根据“操作系统”课程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在“操作系统”教学中采用基于问题的分组式教学法。即先对学生分组,然后以问题为主,通过学生组提出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操作系统;问题式教学;分组式教学;教学效果

1 引言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操作系统课程的学习, 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实现技术, 使学生具有使用和分析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作为授课教师,如何使这门课教学的效果得到改观,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1]。问题式教学改变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讲授完主要知识点后,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老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老师再答疑,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点拨、主导的作。将这种问题式分组教学方法应用于操作系统的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在理论教学部分,操作系统原理涉及软件和硬件知识、知识点多、跨度大, 单纯记忆概念、知识点效果不好; 在实践教学部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实验内容,充分锻炼每个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分组时注意学生的梯度搭配,让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以及实践操作时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基于问题的分组式教学的特点与要求

2.1 问题式教学的特点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只停留于自己的教,还应该探索如何使学生会学和学会问。而这其中的一个标志是学生会不会问。营造一个“问题”环境,让学生知道问什么,怎么问,让学生“问出一片新天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和结论。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问题式教学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自主问题为主;(2)角色转换,教师由传统的“填鸭式”讲解,变为提供引导与支持,而学生变为主角,主动获得相关知识内容,并进行讨论汇报,在加深自我理解的同时也能对其它同学予以启发;(3)课堂气氛活跃,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提问回答的互动方式,而是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然后讨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因此,问题式教学方法要求课堂知识具有更多的相关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开发学生未来创业所需要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2.2 分组式教学的特点

所谓分组式教学,指的是通过教学过程和课堂提问、练习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了解,然后按照学生的兴趣、理解力、表达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分组,通过对学生分组,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它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改变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侧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监控,,通过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以及合作精神。同时因为老师的“放手”,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2.3 基于问题的分组式教学实施的几个关键问题

基于问题的分组式教学结合了问题式教学和分组式教学的特点,其实施最终要以学生掌握知识点,并拓广学习能力为目标,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几个关键的问题:

(1)充分了解,合力分组

在对学生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要合理的进行梯度搭配,这样在共同解决问题时,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带动基础差的学生,而且很多基础差的学生思想比较灵活,可以拓广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同学们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共同探讨,畅所欲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2)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知识点讲解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新旧知识点的异同,课本章节的开头和结语处,结合生活实例等方面创设情境,寻找问题。然后进一步在知识应用上寻找问题,在解题策略多样性上寻找问题等。同时创设具有生活气息、难易适度,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开放性的问题。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使学生能在现有知识背景下,通过查询资料,认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掌握知识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唤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将单纯的讲解知识点解决问题转变为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教师要参与到各组中及时收集信息,适时引导调控。个人或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资料收集,或讨论、或实验等方式,进而逐步得出结论。教师收集同学们存在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核心问题、难点问题,组织学生汇报、讨论、交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组参与到问题的设计、解决和掌握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活跃度,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基于问题的分组式教学在“操作系统”课程中的应用

操作系统是逻辑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学科, 应该先把它的知识体系理清楚,以汤小丹、梁红兵等人编著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教材为例,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不仅是本门课程讲解的重点,也是本门课程的主线。讲解时按照操作系统管理的硬件资源处理机、内存、设备以及软件资源文件进行讲解。其中处理机管理包括以下部分:进程管理和处理机调度与死锁;存储器管理单独一个章节;设备管理部分单独一个章节; 还有文件管理部分及操作系统接口部分。 这样,在讲解的时候就形成了一条知识链, 可以按照主知识链上的知识点逐步细化 讲解其中的各个小知识点,做到条理清楚、互相联系。图1为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的知识链。

图1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知识链

根据关联性有目的地设计问题,有意义地提出问题,通过问题把操作系统中的理论难点、抽象概念引导出来,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

3.1 分组方法

首先确定组的数量,如本学期学习此课程的共60人,可分为12组,每组5人;然后让学习委员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每组的人员,在分组中要注意人员的选择,如男女生比例,基础好基础差学生比例,考研与不考研学生比例等,要达到合理的梯度搭配;而且每组要有一个组长,负责人员的分工和协调,如回答问题时的组员顺序和提出问题时的代言人,以及与其他组的交流。

3.2 “操作系统”问题的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涉及很多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很多复杂的算法。要想很好的掌握这些知识,不能只单纯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而必须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因此设计问题时,要包含复习类问题、课堂中问题及预习类问题。

(1)复习类问题的设计

复习类问题主要针对前期内容,问题要全面,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很多娱乐节目中经常用的“分类”和“黑盒子”方法,如在复习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时,可以将题目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问题,然后让12组中的某一组(可抽签决定由哪一个组来回答)的第一个学生自主选择,如学生选择“第一类”问题,则转向“处理机调度类”问题,如学生选择“第二类”问题,则转向“死锁类”问题;假设每类问题都设计了4个问题,然后再让第二个学生选择回答1~4中的哪个问题,当学生选择完成后,再展现问题的具体题目,然后再让组中的其他学生作答。采用这种设计问题的方法,可以增加趣味性,让学生有种挑战自我的感觉。而且能促进学生在全组范围内全面的复习前期内容,因为不小心就有可能选到本组的“软肋”。

(2)课堂中问题的设计

在复习完前期内容后,开始讲解本堂课的内容。首先要明确提出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与前期内容有哪些关联,在整个课程中处于哪个位置。这些问题可以放在上一节课的预习类问题中,在本节课中让学生组作答。然后让学生组自己提出在预习中碰到哪些问题。最后把这些所有的问题都摆出来,开始一一分析和解决。本组提出的问题可以本组自己解决,也可以让其他组解决,可以设定些“奖励”,如提出最具有代表性问题组、解决问题最好的组等等。

(3)预习类问题的设计

预习类问题主要是明确下一节课内容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与本节内容有哪些关联,在整个课程中处于哪个位置。而且要求学生组通过预习,提出几个问题。

3.3 “操作系统”问题的解决及知识点掌握

在问题解决方面,将问题分为两大类:理论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对于理论性问题,可以利用小例子来讲解理论,并且尽量用自己总结的说法来代替这些抽象的理论定义。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些理论描述出来。对于实践性问题,可将组内成员分成多个层次来解决由易到难的问题,然后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比如,在实践教学中选择Linux操作系统作为操作系统的实验平台,把实验分成三个层次, 由易到难依次为:(1)以Linux操作系统为平台,结合理论知识理解操作系统的管家概念(操作系统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并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包括图形界面和命令行的使用。(2)基于Linux的编程。通过Linux的vi编辑器编写进程、进程通信、内存管理的相关程序,理解理论中提到的进程概念、进程通信方式、以及内存用户空间的使用。通过Linux编程进一步理解操作系统中的概念和原理。(3)阅读Linux的源码。通过对源码的阅读,理解操作系统的加载、启动,以及内部的数据结构等相关问题。这一层次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可以引导学生综合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实现机制, 深入理解某专题的实现机理和过程, 创造性地构造新算法、新模块、添加新功能,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操作系统的兴趣和主动性, 训练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结束语

问题式教学是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点融入到问题中,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的掌握知识点,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操作系统”课程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经常会有同学学习困难,自主控制能力差,因此想到将学生分组,提出了基于问题的分组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课堂解决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还要加强引导,让学生不断挖掘问题,重视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延续到课尾,让学生再提问题,以便课后进一步地去探究、去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1] 汤小丹等.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3.

[2]张建凤.如何开展问题式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23(2):107-111.

[3]尚旭峰.问题式教学的特点和实施要求[J].文学教育,2010,2:41.

2014-10-16

于群(1979-),山东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讲师。 李勇(1977-),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教育中心教师。

G434

A

1008—3340(2015)01—0078—03

猜你喜欢
操作系统分组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分组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分析与比较
国产桌面操作系统中虚拟化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