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封富成
项目式教学在钳工实习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文/封富成
本文介绍了钳工实习课程改革建设中,以具体生产零件为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应用实践研究,从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零件手工制作》课程建设、钳工一体化多功能实训室建设、项目导向教学实践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说明了“项目导向一体化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课题研究的成功应用,为学习先进制造技术人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对提高手工制造技术技能水平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项目导向;课程建设;教学研究
培养适合区域经济特色的高技能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进行课程设计及行动导向教学,以培养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能力及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兼顾着职业培训属性和人本教育属性,进行职业教育探索,是当今培养技能英才的重要课题。课程改革是在解构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能力点的基础上,以同性质类别的典型工作任务集为同一学习领域,以一个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为情境,以完成总体工作过程时相关岗位群的具体工作环节为情境的学习任务,结合具体工作环节的任务要求进行跨学科相关知识与技能等能力点的重构。
数控技术专业是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经广东省劳动保障厅核定的主体专业,是广州市、广东省及国家重点示范建设专业。2009年-2014年期间,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实践师资团队通过不懈努力,对已经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建立了符合综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09年,应学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国家示范建设要求,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课题研究背景下,经过大量数控加工类企业的实践和调研,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思路,为数控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后确立了专业学习领域加工类主线课程:“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零件手工制作”、“零件普通切削加工”、“零件数控车削加工”、“零件数控铣削加工”、“零件多轴加工”等系列教材。
(二)《零件手工制作》课程建设
《零件手工制作》是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教师封富成为代表的教学团队编写的系列教材之一,是钳工实习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研究的专用教材。该教材有如下几个特点:
1.内容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
课程内容基于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在章节安排方面依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完整工作过程序列,情境序化后,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进行构建,使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满足于课程体系序化遵循职业成长规律。
2.内容逻辑严密、实践性强
《零件手工制作》是通过顶板的加工制作、底板的加工制作、连接板的加工制作、景观凳的装配,四个学习任务项目,按照企业中零件实际加工的工作过程有机整合为一体,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而组织编写的,符合知识技能认识的规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3.课程适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在本课程内容编撰过程中,编者除了消化大量的企业调研信息、毕业生跟踪调研信息,参考以往积累的教学经验外,同时还参考了钳工(初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使本书的可推广性进一步增强。为达到预期学习效果,本书需要配备相应数控编程与操作方面的教材,以及一体化教学专业课室使用。
(三)钳工一体化多功能实训室的建设
《零件手工制作》课程的教学需要在钳工实训室中完成,但目前学校教学中的钳工实训室,存在场地设置和资源配置等的不合理,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提高。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探索新教学方法,实践新教学模式和体现教学成果,则需要对现在的实训工场进行改造,建立一个环境、场地、布局及设备配置都更加合理,集多媒体、教学、示教、实训于一体的多功能钳工实训室。
在数控技术专业开展教学研究及实践过程中,学校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线,以专业实训室建设为基础,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以自主发展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先后建成了设备条件先进、管理科学规范,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特色鲜明的多功能实习实训室,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四)项目导向教学实践研究
自2009年起,作者积极参于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课题研究,参与完成了已出版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独撰了《零件手工制作》工作页(已出版),带领团队打造了《零件手工制作》校级精品课程。
在学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过程中,从2009年9月到2014年1月进行了4年实践教学应用测试(期间得到校教研室、教务处多位老师及德国专家鲁道夫教授的听课评课和开会讨论、研究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该项教学研究,结合了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入门基础(手工制造)能力测试,以验证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是否适合学生学习,能否促进学生制造技术能力向较高水平(手工制造转向自动化制造)发展。具体如下:
1.2009 年9月至2011年9月,开发学材工作页《应用工具手工制造零件》,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分别于10模具高职2班的《钳工实习》课程和11数控高职3班的《通过手工加工制造零件》课程中进行实践教学测试,取得一定效果,但在教学选材和模式上不够完善,不能突出体现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式体系结构,仍需改进。
2.2011 年9月至2013年9月,开发学材工作页《零件手工制作》及配套教材,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分别于12数控高职3班和12数控技师班《零件手工制作》课程中进行教学测试,取得明显效果。整个教学过程从生产制造的实际工作出发,基于工作过程采取“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由简到难原则,以实训中心零件生产制造为平台,以学习情境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设立课程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知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收到良好效果,并于2013年9月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学材工作页《零件手工制作》。
3.《零件手工制作》教学效果
《零件手工制作》课程是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全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机械类专业都开设此类课程,此课程在本校是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组编写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配套校本教材,开发了引导文、课件、任务书、考核评价表等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文件,建设了视频录像、动画、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教学组通过编写教材、教学实践、再改编再实践,多次反反复复,教学效果明显,取得较好成绩。具体表现如下:
校外专家评价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课改专家,广东职业教育示范导师辜东莲评价说:《零件手工制作》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零件的切削加工原理,熟悉加工工艺的制定方法及工艺参数的选用原则,熟练选择工具、夹具及量具,并进行正确操作,才能为后续机加工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校内教学督导评价课程定位准确,教学理念先进,思路清晰,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课程组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围绕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强化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与行业联系紧密,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有效掌握加工工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教学效果好,缩短了学生毕业后适应生产实践的时间。
后续课程教师对本课程的评价通过《零件手工制作》课程的学习,进一步验证了此学材开发的良好效果。学生们对板材件的加工工艺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加工刃具的选择,加工方法的优化及加工操作技能的提升都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后续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评价学生总体教学效果如下:(1)教学态度态度严谨,上课负责,准备充分,语言精准到位;(2)实训纪律整个实训过程中,能按时上下课,课程安排合理,讲解示范到位,不断巡回指导,确保实训安全等;(3)实训内容课程安排内容丰富,老师上课很生动,学生易于理解,掌握重要知识;(4)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方法多手手段,结合辅助仪器设备等进行教学,注重交流展示及信息反馈等,收到良好效果。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零件手工制作》在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和修编后,具有显明的特色和创新,并对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建设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教学实践研究也成功验证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对钳工实习课程的教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学习先进制造技术人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对高职学生提高手工制造技术技能水平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
[1]封富成.零件手工制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8
[2]陈雷.钳工项目式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