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5-03-09 11:34占亚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28期
关键词:血脂心血管危险

占亚平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景德镇 333000

高血压是心内科常见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1],特别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高的趋势,且日趋年轻化,已是影响大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血压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为有效控制其发生率,首先应了解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此笔者对我院的210 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4 年5 月~2015 年4 月收治的210 例住院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并排除严重功能不全及肿瘤患者。按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发生组75 例及未发生组135 例。发生组中男50 例,女25 例,心血管事件主要是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未发生组中男71 例,女64 例。

1.2 方法

查阅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并结合以往的研究设计调查表格,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血脂、血糖、吸烟、饮酒、纤维蛋白原(Fg)等。将患者的病例逐一查阅,并按设计表填写,同时分析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1.3 观察指标

①BMI:体重采用BMI 表示,正常值为18.5~24.99 kg/m2,过重为25~28 kg/m2,肥胖为28~32 kg/m2。②血脂异常:包括高肌酐(Cr)、高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所用仪器为日立717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r 采用ELISA法,试剂盒购自上海泸震实用有限公司;TC 及TG 采用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CHOD-PAP 法)及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GPO-PAP 法),试剂购自温州东瓯津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DL-C 采用表面活性剂清除法(SUR 法),试剂盒购自温州东瓯津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DL-C 采用选择性抑制法(PPD法),试剂盒购自温州东瓯津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③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 或餐后2 h 血糖>7.8 mmol/L。采用日立717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采用己糖激酶法,试剂盒购自温州东瓯津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两组年龄、饮酒量、BM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此3 项指标不是患病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血糖、Fg 水平发生组高于未发生组,吸烟量发生组发生率高于未发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s)

与未发生组比较,*P<0.05

2.2 两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以性别、血脂、血糖、吸烟、纤维蛋白原按是否异常(是=1,否=0)为自变量,发生心血管事件(有=1,无=0)为变量,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高Fg(χ2=8.36,P=0.01;χ2=23.34,P=0.01;χ2=8.36,P=0.01;χ2=18.48,P=0.025;χ2=20.09,P=0.025),提示这些因素均与高血压发生心血管事件有关(P<0.05)(表2)。

表2 两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

2.3 两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性别、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高Fg 为自变量,发生心血管事件为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均为高血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表3)。

表3 两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且两者相互促进[4]。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极大,极容易致残、致死。特别是随着我国老年化的不断深入,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高,其危害性也越发明显。因此,如何减少其危害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有研究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而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年龄无差异,且经分析它不是高血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害因素。可能是因为本组研究中所选病例均为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相当,因此在危险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年龄这一传统的危险因素决不可忽视,在年龄差异较大的患者中,该因素仍是一个危险因素。另有大量研究证实,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将增加[6]。提示临床对于老年特别是高龄高血压患者仍要特别警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中未发生组男女比例相当,而发生组男女比例约为2∶1,证明性别也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7]。原因在于男性相比于女性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女性主诉行为更为积极,心理压力可得到有效的排解,且治疗率更高,血压控制率好于男性,因此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特别是近几年风靡全国的广场舞更是让女性找到了宣泄的平台,其心理、身心更为健康,因此可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既往研究证实,随着BMI 的增加,冠心病发生率也增加。BMI 每增加3 kg/m2,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50%和57%[8]。而本研究中,发生组BMI 略高于未发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以往的研究不符,分析可能原因是我院地区为南方,南方人的BMI 为(21.2±2.9)kg/m2,且在45 岁后呈下降趋势[9]。本组所选病例为老年患者,BMI 切点较低,因此体重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不明显。

高血压患者往往存在血脂异常的情况,血脂异常被公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是引起全身各处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10]。本研究同样证实血脂异常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对于高血压患者血脂的检查大有必要,在治疗中应兼顾血脂的治疗,尤其是要降低LDL-C,该指标的下降能够明显减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调查显示约有70%的糖尿病患者属于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1]。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组高血糖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经多因素分析高血糖为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原因在于血糖的升高会加剧血管内皮损伤,促使血小板聚集,诱发炎症介质介导的细胞增加加速,从而引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2]。

国外有学者通过前瞻性的研究发现,吸烟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3],与本组研究相一致。在我国,吸烟者较多,烟龄长、烟量大的更是不少。提示临床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其吸烟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督促患者戒烟[14]。

Fg 是炎症与血栓存在的敏感指标,其水平升高与动脉硬化血栓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15]。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组Fg 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组,由此可见Fg 升高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66.

[2]He J,Gu D,Chen J,et al.Premature deaths attributable to blood pressure in China: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Lancet,2009,374(9703):1765-1772.

[3]卫生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Z].2013:12-18.

[4]屈志萍.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J].天津医药,2011,39(1):24-26.

[5]Nambi V,Chambless L,Folsom A,et al.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laque improves 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ARIC)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10,55(16):7-10.

[6]王维平,闫杏娜,董霞,等.老年房颤人群的卒中/出血风险与年龄的关系[J].贵州医药,2014,38(11):989-991.

[7]Leening MJ,Ferket BS,Steyerberg EW,et al.Sex differences in lifetime risk and first manifesta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prospective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J].BMJ,2014,349(17):5992.

[8]顺东风,黄广勇.中国人群体重指数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2,11(82):1018-1021.

[9]汪莲开.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80-1281.

[10]李新建,程旻娜,王玉恒.中、高度心血管病危险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尿酸与血脂的关系[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7):403-404.

[11]周北凡.不同体重指标和腰围人群的血压均值及高血压患病率调查[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10,24(6):471-475.

[12]刘月洁,吴艳君.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发生机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5(3):38-40.

[13]Iao H,Date C,Yamamoto A,et al.Smoking citation and mortality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Japanese men and women:the JACC study[J].Am J Epidemiol,2005,161(2):170-179.

[14]马冠生,孔灵芝.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九-2002 行为和生活方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

[15]马会玲,卢鑫,杨慧娟,等.纤维蛋白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J].血栓与止血学,2008,14(1):8-11.

猜你喜欢
血脂心血管危险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喝水也会有危险
拥挤的危险(三)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